有人说广东广府人是从陕西关中移民过去的,对此你怎么看?有哪些历史渊源?

三和大神001


领你自古就有西瓯、骆越、南越等少数民族部落在此生息,即今天的壮族、瑶族、侗族、黎族、毛南族、仫佬族、水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

大约在战国前后时期,在广西地区出现了西瓯、骆越两大方国,这是岭南地区方国的鼎盛时期,而广东地区人口稀少、政治实体较为松散。

公元前219年,统一六国之后的秦始皇派任嚣、赵佗率领五十万大军分五路,平均一路10万,一路攻取东瓯和闽越(浙江、福建),两路攻南越(广东),其余两路攻西瓯(广西)。

据记载:一军塞镡城之岭(今越城岭一带),一军守九疑之塞(今九嶷山一带),一军处番禺之都(今广州),一军守南野之界(今江西南部),一军结馀干之水(今江西余干县一带)”。

在秦始皇统一岭南战争中,第一阶段就很快打下广东地区,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力。而在广西则打了六年之久,并且是以“伏尸流血数十万”的代价才能统一广西及越南地区 。秦军在广西遭遇到西瓯部落首领“译吁宋”所领导联盟军激励抵抗,主将屠睢也在战争中被杀。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重新任命任嚣为主将和赵佗再次进攻广西地区的西瓯、骆越各部落,同年完成平定岭南的大业,整个岭南由此划入了秦朝的版图。设立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三郡,任嚣被委任为南海郡尉,赵佗为龙川县令。秦军在番禺(今广州)筑城建置郡治所统治岭南三郡史称任嚣城。

为了巩固对岭南的统治,灵渠开通后,岭南逐步受中原文化的影响,秦始皇派从中原迁居五十万居民到岭南,据记载,秦代的移民大致有5批 。当时广东地区人口稀少,中原移民大规模迁入,推动了广东的开发,到公元2年,广东人口有37.52万人。

汉代,番禺(今广州)是对外通商的港口,但广东的经济和人口分布的重心仍在粤北和西江流域。

人口分布的这种特征与中原移民南迁广东两条路线有关:一是由湘桂走廊下西江,在高要、罗定等地定居,有的更南达雷州半岛;二是经摺岭的隘口顺连江而下到达连县、阳山等粤北,秦亡之际南海郡尉任嚣嘱咐赵佗为南海郡尉,后赵佗自封为南越武王建立南越国政权,南越国历时近百年,古番禺作为"国都"以中原汉语为主又融入了南越族的语言而形成一种新的交流语,最早期的粤语就诞生在古番禺,汉代广东的人口分布以粤北山地人口最多,西江流域次之 ,而珠三角地区一直到唐代都是人烟稀少、还没有被开发的地区。

珠玑巷,自唐朝开元四年,张九龄奉诏凿梅关古道以后,它便是南雄的一个重要商业重镇,是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是宋末中原人民为避战祸纷纷向南迁徙的歇脚点。

据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吾广故家望旅其乡从南雄珠玑巷而来”。清,广东通志云:“珠玑在南雄府保昌县沙水寺前,相传广州梁、霍韫诸望族,俱发源于此”。自北宋后期至元代初期的二百多年间,中原及江南氏族由珠玑巷陆续南迁的有130多次,黄慈博所辑《珠玑巷民族南迁记》一书中列出两宗由保昌县(即南雄)沙水珠玑巷南迁广州诸县的氏族167个,珠江三角洲以其大片的荒滩并不断增生的沼泽地成为南雄珠玑巷农业迁民的目的地。

北宋末年,北方汉人避乱大量南迁,至南宋时更甚,广东接纳了大量北方移民。这也是宋代广东人户显著增加的重要原因。据北宋,元丰九域志记载,当时北方移民占广东总人户的39%之多,珠江三角洲已成长为又一个人口稠密区。元代,沿海人口迅速增加,珠江三角洲取代粤北成为广东人口分布的重心。明代,珠江三角洲已进入大规模开发阶段,进一步吸引内地人口南迁,广州府人口居全省首位 。明末清初,中原又大批避战祸南下广东,江南士人等,对广东的文化发展影响巨大。



骏昇


这个应该是真的!我们陆氏最早是从河南迁移到广东珠玑的,后有一支迁移到广东信宜,从信宜又迁移一支到广西容县,还有一支从信宜迁移到了梧州岑溪,我们的祖先又从容县迁移到了北流大坡外三板村,一九四六年我爷爷又从大坡外三板村迁移到了民乐镇茶垌村!我们陆氏家门楼都写着:河南堂:邻村一家潘氏词堂写着:荥阳堂:他们是河南荥阳市迁移过来的。


恋花蝶87


广东有四大民系:广府人、潮汕人、客家人和土著民百越人,除土著民其余都是外来人,都是从中原迁徙过来的,广府人讲的是粤语,潮汕人讲潮汕话,接近中原古代的汉语,客家人讲客家话比较杂乱。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在广东肇庆,广府人分布在两广、港澳及海南、广西,在广东广州、肇庆、佛山、东莞一带居多。广府人是不是陕西关中人是无法从历史上考证的,广府人的形成并非单一的移民,还有当时南征的军人。广府人到底是什么呢?

据流传,秦始皇统一6国后,集七国军队力量开始南征百越,派50万大军征服百越,秦军5路进军,每路约10万人,一路征战今天的浙江、福建,两路攻广东、两路攻广西,秦发动对百越战争共3次,从公元前219年到公元210年结束,历时9年,征服百越后,大部分军人留在当地,其后还有很多中原人(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百姓纷纷迀徒到两广、港澳等地生活居住。

中原百姓来到岭南一带,跟百越人(原著民)融合生活,就形成了广府人,在当时中原人只是配角,百越人才是主体,现在的广府人与百越人最大的区别是,广府人基本都是原来的中原汉族人,而百越人是土著民基本都是少数民族,如壮族、瑶族、畬族等,当然广府人也有少数民族的。广府人是陕西关中移民的说法是片面的,只是少部分而已。



舞动人生124


压根就没有这种说法。

这种大规模的迁徙根本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办到的。因此,广东的广府人并不都是从陕西关中过去的。

什么是“广府人”?

在广东地区,主要存在三大民系,广府人就是这三大民系之一。它们分别是:

  • 广府民系:即广府人,特征是说粤方言,主要分布在广州、佛山等地。
  • 潮汕民系:即潮州人,特征是说闽方言,主要分布在汕头、潮州等地。
  • 客家民系:即客家人,特征是说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梅州、河源等地。

这三大民系的形成,其实是岭南土著和外来中原移民长期融合的结果,你不可能给他们找个单向的祖宗。

具体到广府人的来历。

广府人的早期血缘祖先是百越族,只是随着秦代以来对岭南的开发,当地土著逐渐与来自中原的汉民融合在一起。

这种融合的趋势虽然始于秦朝,但并不是秦奠定其基本的规模,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因此,你不能说广府人的祖先来自陕西关中,这没有任何证据作支持。特别是秦始皇以后,岭南彻底与中原化为一体,还要归功于汉武帝对南越国的征讨。

更不用说还要晋室、宋朝的南渡,以及唐朝、明朝和清朝的持续开发。这些都塑造着广东广府人的身份。

总而言之,这个问题是错误的。


HuiNanHistory


活了几十年,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问题!作为陕西人不会!更不想去给谁“充老装大”!来体现自己的“唯一性”!“来找存在感”!陕西人不屑……!随着历史的发展,在全国各地,各民族,都呈现出了自己当地独有的特色文化和习惯!谁也不能代表谁!谁也更代表不了谁!何况,在现在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现代化企业建立等方面!陕西还要更多更好的向,广东深圳等东南沿海兄弟省份及地区好好学习……!!!至于“寻根问祖”,那是广东人自己的事情!旁人无需多言!如需帮助,作为兄弟省份责无旁贷……!!!


用户4825119209013


这个说法非常值得商榷!


第一批广府人的来源可以追溯到秦始皇,但是不要以为陕西关中是秦国所在地,就想当然的认为广府人也来自秦国,那就大错特错了。据历史记载,秦始皇当时派到岭南去的人有三批,一批是以任嚣、赵佗为统领的30万军人;一批是50万的中原移民;一批是1.5万人妇女。我这里来谈一谈每一批人的来源。


第一批30万军人


由于此时六国已经统一,原来六国军队都已经归降秦国,秦始皇此时派兵远征南越,一箭三雕:1、征服岭南;2、疏散已经被征服的六国部队,防止他们造反。3、如果战死,总比留在中原生事要好;如果侥幸成功,那就留在那里永远不要回来,充实边疆。


果然,后来这30万人就地戍守南越,再也没有回去过。当然,这帮人对秦国也没什么感情,后来中原大乱时,他们不是赶回去支援,而是赶紧把通往中原的路封起来,坐山观火。


因此,这一批人绝不是秦始皇的嫡系部队,再者,他们的统领赵佗是河北真定人,秦统一六国前是赵国贵族。这也能说明这30万军队是原六国的人。



第二批50万移民


这是赵佗为充实边疆,找秦始皇要来的,史记上有明确记载,他们有四类:被贬谪的官员;犯人;商人;赘婿。反正是成分不好,被朝廷放弃的,让他们到岭南去自生自灭。因此这一批50万人,应该各地都有,绝不是陕西关中一地的,更有可能是那些反抗秦国统治的六国的老百姓居多。



第三批1.5万人


这是赵佗向秦始皇要过来,都是妇女,是用来许配南征士兵的。这些人远离家乡,一去不回,应该没有人会主动申请,被强制的可能性更大,因此,也不会只是陕西关中的。


总之,那时候岭南在中原人看来,瘴气重,猛兽虫蛇,山高水远,跟人间地狱差不多,没有人会喜欢去那里,所以,秦始皇不可能让自己人(陕西关中)过去,而是派那些成分差不老实的六国遗民过去可能性更大。


专注岭南历史人文,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批评指正!


岭南人文历史


这个有人说,这个人肯定是广府白话佬吧,他自己吹牛逼,抬高自己身份,要说广府人,其实广西梧州土著人,广西梧州是广府人大笨营,也是两广白话佬祖地,而他们最古老祖先是越南少数民族山由人,无论相貌和讲白话的口音都一样,广东广府人,原来主要在广州,在明末清初被清妖屠杀光,清妖为填补广州人口,竟从粤东北逼迁大批客家人入广州,现在广州人很多是客家人后裔



南国春暖


广府粤语应该是唐朝的国语普通话,唐诗三百首,用粤语念很顺口音也对,其他语言念都很拗口。广东现存的很多土话估计才是南越王赵佗之前的语言,如:惠州土话,韶关土话,学佬话,蛋家话…等等,有些估计也灭绝了。粤语丶客家话丶普通话都是外来语言,不是本地原土著。理由是南越国赵佗建都在今广东龙川,而且还是南蛮荒凉之地,人烟稀少,在沿海地区只有归善县府(惠州),管着原惠阳地区丶潮汕地区。蕃禺县府(广州当初就是一个很小的海上几戸人渔民码头,属于蕃禺管)。


闲云野鹤毛人同


甘肃还差不多。

秦发源地甘肃,陕西不过是当年东出最先征服的地方。

周幽王被犬戎杀死后,丰镐(西安)被犬戎杀得片甲不留。

秦国发源地在甘肃天水,秦公墓在甘肃陇南礼县大堡子山。

秦攻破丰镐(西安),赶走犬戎,代替周幽王定都咸阳。

秦准确说是灭七国,还有当时杀死周幽王后,占据陕西西安(丰镐)的犬戎一国。

只不过当时占据陕西的并不是汉人,而是杀死周幽王这些汉人败类的游牧部落犬戎。

秦武公灭陕西的时候更快。

秦王仁厚,讲究不战而屈人之兵。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秦王灭六国,靠的是割地,真正攻城的有几个?

人屠白起败坏秦王名声,被秦王直接赐死。

秦王嬴姓赵氏,秦王杀白起是为赵报仇;白起死后,秦王四十年未攻赵。


用户67724358697


这些人说可能是根据广州发现南越王赵睐的墓。赵睐是赵佗的孙子,赵佗又是河北大将军,广州又是广府人聚集地之一,因此有些人就认为广府人和陕西有关系。这样的认识是以偏概全,因为赵佗是河北人,既然如此,那么秦军构成不一定都是陕西人构成,而且从南越到现在有两千多年,广府人的构成也不可能停留在两千年前。广府人应该主要形成还是在南北朝时候和宋朝政权从北往南移到时候基本形成,南北朝有北方汉人进入岭南,把北方先进文化带进岭南,因为从赵睐的墓地来看,岭南还是落后于当时的西汉,因此南北朝之前,岭南都是落后于中原,南朝开始北方汉人进入岭南,岭南开始吸收北方先进文化!在隋唐时候北方人与岭南人又不断融合,那么广府人一部分来源于此,后来到了宋朝,宋朝政权南移,广州是宋朝最发达的港口之一,海上丝绸之路就是从广州出发到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宋朝的广州港口是非常繁荣的,处在当时世界属一属二,这种情况下,广东肯定会融入更多的外省人口,也是会可能有大食人的融入广东,后来的朝代就不用说,广州一直是大港口,是天子金库,这种情况肯定会有很多仕族和官商陆陆续续进入广东,还会出现蒙古族和满族进入广府人行列,所以广府人构成很复杂,是历史上多方人口构成,而不是所谓的百越。说广府人是百越是不懂基本常识的人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