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聚德前三季净利锐减近70%,“烤鸭一哥”快混不下去了,咋回事

热点聚焦

全聚德又要“创新高”了!

10月21日晚间,全聚德发布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全聚德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91亿元,同比减少12.62%;净利润5260万元,同比减少59.09%;扣非净利润为3902.17万元,同比减少达68.53%。


全聚德前三季净利锐减近70%,“烤鸭一哥”快混不下去了,咋回事

​继2018年创下上市12年来最大跌幅后,按照这样的发展态势,全聚德有望在2019年打破净利下跌34.81%的历史记录,创造跌幅新高度。

但面对全聚德业绩的下滑,老顾客们的态度却是出奇的一致:“该!”


全聚德前三季净利锐减近70%,“烤鸭一哥”快混不下去了,咋回事

全聚德——百年的老字号,北京的名片,烤鸭的代名词,似乎正在走向穷途末路。他到底怎么了?

深度爆料

消费者不买账

全聚德营收下滑,利润下降,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来自终端消费者不买他的账。对于全聚德的烤鸭和服务,他们这样说(见下图)


全聚德前三季净利锐减近70%,“烤鸭一哥”快混不下去了,咋回事

总得看来,消费者吐槽的对象不仅有烤鸭的味道,菜品的价格,令人不解的服务费,更有与高端价格不匹配的“低端”服务。而这些似乎都是目前高端餐饮业的生命线产品。要么有好吃的菜品,让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要么有高端的服务,让消费者花钱也舒服,就像海底捞。可全聚德呢?难道全聚德只靠卖“招牌”了?

但全聚德毕竟是中华的百年老字号,曾经在烤鸭界风光无二,造成如今的窘迫局面一定有着更加深刻的原因。

“烤鸭界”新人不断,竞争残酷

日趋白热化的同业竞争是全聚德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据媒体报道,目前仅在北京城,做烤鸭的餐厅加起来就超过6000家,并且其中一些新兴品牌已经具备相当强的市场号召力。

比如,主打高端商务消费的大董,不仅注重餐厅氛围的打造,菜品也独具创意,在京城烤鸭圈已经大名鼎鼎;还有口碑极佳,性价比又极高的四季民福,已经成了京城内外响当当的网红店,游客必打卡之处。除此以外,梧桐、大鸭梨、利群等等各具特色的烤鸭品牌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全聚德前三季净利锐减近70%,“烤鸭一哥”快混不下去了,咋回事


眼下,新兴品牌在移动新媒体的催化作用下蓬勃发展,而新生代的游客也更加喜欢从老北京胡同里“挖”出一些不为人知的烤鸭馆子,以显得自己是个真正的“食客”,去全聚德反而更像是一件过时的事情。

走出京城的“全聚德”要么砸招牌,要么水土不服

全聚德拥有门店116家,其中直营店46家,国内特许加盟店63家,海外特许加盟店7家,加盟店总数超过60%。

加盟商加盟全聚德之后,总店前期会对其进行培训,帮其执行标准。当加盟店进入正轨后,加盟店在原材料方面就会有更大的自有采购权,实际经营更多依靠加盟业主自身的经营能力,因此造成了加盟店的水平参差不齐。有顾客反应,曾在杭州一家全聚德体验,但在摆盘等专业性和气势上都不如北京门店。

此外,2017年曾曝出江苏淮安的一家全聚德加盟店后厨违规操作,不戴口罩、用手拿东西吃、抹布擦盘子、配餐期间玩手机.......同年,又曝出无锡新区加盟店老板欠债跑路事件,为品牌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据统计,从2012年至2016年,全聚德关闭了至少7家不合格的加盟店。


全聚德前三季净利锐减近70%,“烤鸭一哥”快混不下去了,咋回事

除了外地加盟商经常砸招牌外,还有一些“水土不服”。很多地方的全聚德加盟店选址既不在商业中心,也不在景区周边,很难与其本来的旅游目的地的餐饮仪式感特质相匹配,加上店内除了一尊铜像,再也找不到全聚德元素,除了一样高档的价格标准外,着实让外地消费者有种进了冒牌全聚德的感觉,损了全聚德的招牌。

有业内投资人表示,全聚德应该持续维护餐饮的仪式化,否则消费者就会从“好不好吃”这个维度评价它,甚至觉得它的口味还不如其他烤鸭品牌。那样就等于失去了全聚德的核心竞争力。

而现实中,被自己打败的老字号又何止全聚德一家?

猎头分析

事实上,造成全聚德业绩出现大幅下滑的原因有很多,除了上述外部因素,全聚德自身的企业性质、管理方式、人才流失、激励制度等等也是拖累其打破传统、迈上新台阶的阻碍。


全聚德前三季净利锐减近70%,“烤鸭一哥”快混不下去了,咋回事

对此,猎头行业资深人士——卫士蓝人力资本执行副总武素菊认为,全聚德管理层应该从内部管理和外部市场两方面展开自检。卫士蓝人力资本在二十年来与数千家大中型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中发现,关注市场反馈,勇于自我批判,是每一家渴求进步的企业的共同特质。

关于老字号全聚德的未来,你怎么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