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道光皇帝是乾隆、嘉慶兩代帝王看重的繼承人?幸運兒罷了

清朝道光皇帝是乾隆、嘉慶兩代帝王看重的繼承人?幸運兒罷了

道光皇帝

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清朝一位很特殊的皇帝,是清朝十二帝中唯一以嫡長子身份繼位的幸運兒,他的一生既見證了清朝的繁榮鼎盛,又看到了清朝走向衰落動盪,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跨古代和近代的皇帝,就連當年他繼承皇位都有很多說道,不是靠的所謂乾隆、嘉慶兩代帝王對他的看好。

清朝道光皇帝是乾隆、嘉慶兩代帝王看重的繼承人?幸運兒罷了

乾隆劇照

清朝皇帝從乾隆開始,為了顯示繼位的正統性,總愛標榜自己有多麼受到父祖喜愛重視,比如對於乾隆就有記載說康熙六十年,康熙帝第一次見到乾隆就非常喜歡,將其接到宮中養育,親自教導,但這種說法真的代表康熙將乾隆當做皇位繼承人了麼?實際上康熙孫子輩中受到特殊對待的不止乾隆一人。

比如康熙廢太子胤礽的兒子弘晳,他是康熙的長孫,自幼受爺爺鍾愛,養在宮中,親自教導。即使後來胤礽被圈禁,弘晳的地位也沒有受到任何影響,甚至於在康熙晚年出現了直接立皇孫弘晳為帝的說法;再比如康熙帝三子誠親王胤祉的兒子弘晟,康熙親封弘晟為世子,俸祿和貝子一樣,還讓弘晟為代表去盛京祭拜祖先。說白了這些只是長輩對於出色子孫的看好、培養,不代表就當他是唯一的皇位繼承人了,道光也是一樣。

清朝道光皇帝是乾隆、嘉慶兩代帝王看重的繼承人?幸運兒罷了

道光皇帝

關於道光登基之前的記載中,最重要的就是兩條,一是1796年(嘉慶元年),太上皇乾隆和嘉慶皇帝親自於宮內操辦道光的婚禮,並特賜已經大婚的道光繼續在皇宮內居住;二是大婚後的道光被允許參與朝政,培植勢力。這些確實是對於道光的特殊對待,但有一個前提,從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到1805年(嘉慶十年),道光是嘉慶皇帝唯一活到成年的兒子,所以不是乾隆和嘉慶都認為繼承皇位非道光不可,而是沒得選。

因此出於現實考慮,1799年(嘉慶四年)時道光的名字被寫入立儲密詔,密詔一式兩份放到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和嘉慶皇帝身邊。但事情到1819年(嘉慶二十四年)時有了變化,隨著嘉慶其他兒子的出生、長大,特別是與皇四子綿忻相比,道光在才能上過於平庸了。1817年(嘉慶二十二年)朝鮮來華使臣樸綺壽記載下了對於幾位皇子的印象,道光是面貌涼薄,人且凡庸;皇三子綿愷廣頰豐耳,人亦寬弘;皇四子綿忻最為穎悟,有文藝,年雖少而頗練達事務,皇帝最喜歡他。

清朝道光皇帝是乾隆、嘉慶兩代帝王看重的繼承人?幸運兒罷了

嘉慶皇帝

連外國使臣都知道道光才能平庸,他的父親能不知道麼,嘉慶晚年就有了易儲的打算,將寫有道光名字的立儲密詔從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撤了出來,新的人選就是皇四子綿忻。1819年(嘉慶二十四年),嘉慶開始為易儲做準備,破格封年僅十四歲、沒有什麼大功勞的皇四子綿忻為瑞親王,讓其爵位一舉超過他的哥哥們。道光幸運的地方是父親嘉慶還沒有為易儲做出更多事情的時候就死了。

1820年(嘉慶二十五年),嘉慶前往熱河避暑,因為年事已高、身體肥胖、再加上中暑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突然死亡。按照雍正確立的秘密立儲制度,繼位程序應該是皇帝臨死前立馬派人取回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的密詔,與皇帝身邊的密詔相互對照,召集王公大臣和諸位皇子,當眾公佈繼承人,以示公正權威。但嘉慶已經將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的密詔撤出了,新的還沒放進去,就出了問題。

清朝道光皇帝是乾隆、嘉慶兩代帝王看重的繼承人?幸運兒罷了

孝和睿皇后劇照

關於道光繼位的記載,在《清史稿》和《清宣宗實錄》中有相互矛盾的地方,總結起來就是嘉慶死的太突然,什麼話都沒留下,道光繼位有點公推的意思,得到了宗室的建議和認同,軍機大臣翻出了嘉慶四年寫的立儲密詔,而最終一錘定音的是嘉慶的孝和睿皇后發出懿旨“今哀遘升遐,嗣位尤為重大。皇次子智親王,仁孝聰睿,英武端醇,現隨行在,自當上膺付託,撫馭黎元。但恐倉猝之中,大行皇帝未及明諭,而皇次子秉性謙沖,素所深知。為此特降懿旨,傳諭留京王大臣,馳寄皇次子,即正尊位。”

道光為什麼能獲得大家的認同,就連皇四子綿忻的親媽孝和睿皇后都支持他?首先清朝當時已經陷入頹勢,內憂外患日益嚴重,嘉慶十八年的時候甚至有天理教徒攻進紫禁城,有句話叫“國有長君,社稷之福”,相比於十幾、二十幾歲的其他皇子,39歲的道光足夠擔當大事;其次道光和他的父親嘉慶很像,都是因循守舊、缺乏魄力的人,這避免了朝局大變動,符合王公大臣們的利益;最後雖然嘉慶生前屬意皇四子綿忻,但他當時只有十五歲,在朝中根基淺,難以獲得普遍擁戴,再加上生母孝和睿皇后沒什麼政治野心,為了避免爭議,也支持道光繼位。

清朝道光皇帝是乾隆、嘉慶兩代帝王看重的繼承人?幸運兒罷了

道光皇帝劇照

嘉慶死後可能發生的政治危機,在孝和睿皇后大公無私的表態後消弭了,道光順利登基。這事其實還有餘波,嘉慶留下的軍機大臣年齡都很大,比如託津66歲、戴均元75歲,這些人自視資歷老、還有擁立道光的功勞,經常倚老賣老,對新君不恭敬,道光登基大典後第十天,以“遺詔事件”大做文章,撤換了軍機大臣。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