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人忆过往系列(一):四十年同学情

东台人忆过往系列(一):四十年同学情

东台人忆过往系列(一):四十年同学情
东台人忆过往系列(一):四十年同学情

钱 锋

悠 悠 同 学 情

东台人忆过往系列(一):四十年同学情

在漫漫的人生路上,有一种关系叫同学。同学之间的友谊,常常不亚于兄弟姊妹之间的感情。那友情,亦真亦幻,弥足珍贵。老同学即使几十年没联系,但一旦见了面,就会毫无顾忌地敞开心扉,诉说美好的回忆。桩桩往事如烟云,最是难忘同学情。

从小学到大学,我的同学很多。可在上班时,因为忙,无暇与同学联系;而退休后,活动圈子小了,又无缘与同学相遇。我曾奢望,哪天会冒出一个陌生的电话,竟然是老同学打来的;或是一个多年没见的老同学,突然走到了我的面前。谁知这种奇迹竟然真的出现了。金秋十月,失联50多年的高中老同学、涟水县审计局退休干部徐美,居然与我联系上了,并实现了与我分别56年后的重逢。

那是上世纪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我和徐美一起在江苏省盐城中学读高中。我是东台新街人,他是涟水徐集人。一南一北,班级里家庭相距最远的两个人,偏偏是关系最铁的两个人。他比我大五岁,年龄上是我的老大哥,生活上也是我的老大哥。我们两人加上家住滨海八滩的李德全同学,课余不管到哪里,也不管干什么,都是三人在一起。徐美的姑妈家在地委大楼前开了个“老虎灶”。记得有一次我们肚子饿得厉害,就跟着他到其姑妈家去蹭饭,每人喝了一大碗他姑妈煮的胡萝卜缨大麦糁儿粥。还记得我们曾把米放进热水瓶内,到“老虎灶”充上开水,“煮”出一瓶“粥”来分着吃。那时我们的生活虽然艰苦,但大家一起学习,一起玩乐,感情世界非常充实。

1963年秋天,我因病住院时间长了,学校领导认为高三学生缺课太多,将会影响升学率,动员我休学回家。临别之际,他俩到新华书店花了几毛钱买了一套四幅的山水画条幅,徐美用毛笔在条幅上题写了一首四言诗。诗句谈不上工仗严谨,但内容却感人至深,让我终生难忘:“同窗共读,情同手足,君今返里,无限祝福。天生我材,遇挫再来,别具一格,称君胸怀。”这里还有段小插曲,徐美题写匆忙,把“别具一格”写成了“另具一格”,他当时很着急。我说,没事,“另具一格”就是“别具一格”,意思相同。

1964年9月,我到盐中复学高三时 ,听说徐美没有参加高考,而是学习董家耕,毕业回农村,心中不免为之惋惜。但过了不久,就传来了喜讯:他被安排到了徐集供销社工作,我很为之高兴。1965年,我考上南大外语系英语专业后,一直和他保持书信来往。

可到了1968年以后,我再也没收到他的来信,从此联系就断了。现在想起来,当时不一定是他没写信,而是我们在学校里事情颇多,又造大桥、挖煤矿、下农村,行踪飘忽,居无定处,即使有信,也不一定收到。而后来长期联系不上的原因却是由于我的名字改了。我原名钱广森,因喜欢在小报上写些文章,总是用笔名“前锋”。1970年分配到东台后,熟悉我的人都喊我前锋,而不知道我的真名是钱广森。因此我就干脆改名为钱锋。这个名字不仅徐美不知道,大学的同学也不知道。后来徐美与南大外文系联系,得知我分配到了东台后,就委托在东台环保局工作的初中同学施寿康了解,却找不到钱广森其人,施寿康也曾托人到新街打听,亦未找到钱广森的下落。

转机发生在今年9月。徐美大侄子的孙子考上了南大,在入学喜宴上,他要求曾孙到校后帮他寻找我的下落。他对曾孙说:“老太爷快80了,未了心愿就是要找到这个老同学。”国庆前,那孩子在南大学生处找到了2012年5月20日南大110周年校庆时,英语专业1970届同学聚会留下的通讯录,那上面写着:钱广森,现名钱锋,退休前任东台市公安局副局长。10月2日,徐美收到曾孙的信息后,马上再请施寿康联系。很快,我们两人就通上了电话。

10月15日,徐美特地来到东台。久别重逢,四目相对,看着对方既陌生而又依稀熟悉的面孔,听着对方久违的带着浓重方言的声音,心潮澎拜,感慨万千;久别重逢,唤醒了早已尘封的记忆,惊动了沉淀已久的情思,真是有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旧;久别重逢,免不了交杯换盏。我让儿子儿媳女儿女婿一起陪同,营造出了浓重的家庭氛围。两个老同学虽已年逾古稀,仍不自觉地开怀畅饮,既是庆贺二人重逢,也是对施寿康等朋友多年来帮助寻找联系的感谢。

我们相约,今后要常来常往。随着时代的发展,从东台到涟水,上世纪60年代是两、三天的路程,而现在已“缩短”到三、四个小时的路程。等到春暖花开时,我们再相聚。(作者钱锋,东台市公安局原副局长)

东台人忆过往系列(一):四十年同学情东台人忆过往系列(一):四十年同学情

本期监制丨小东 编审丨小鹿 主编丨小峰 编辑丨媛媛 瑾瑾

东台人忆过往系列(一):四十年同学情东台人忆过往系列(一):四十年同学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