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高裡禹王臺

禹王臺位於區政府駐地寒亭西北23.5公里,禹王臺村西南角,北距渤海岸約20公里,海拔22.47米,底徑約75米,面積約5000平方米,今屬寒亭區肖家營鄉。

關於禹王臺所建時間,其說法不一。據《濰縣誌》(清乾隆版)雲:“禹王臺在望海門(舊濰縣)北六十里,相傳大禹治水時所築,有禹(王)廟在。”

另據《濰縣誌稿·疆域志》(民國三十年版)稱:“禹王臺又云望海臺,因上有禹王廟,呼為禹王臺,蓋即《水經注》所稱秦始皇所築之臺也。”

有關禹王臺之來歷和原有景色,歷代文人學士多所論述。清光緒年間張府之《禹臺論》曰:“此臺如名望臺。厥後稱禹臺。臺處澤南,今之澤,即昔之海也。當日鄰海南岸,度地而築。當年為望海而設,故名之曰望。厥後水退數十里,滄海變為桑田也。地闊村多,望水不得,轉而念陶唐時洪水為災,民不得平土而居,幸神禹乘四載,除氾濫,民免為魚,既千百年後,亦宜感其德。借望臺而為禹臺,此誠臺之前後易名所由來也。”又清代進士傅廷蘭(字馨谷,今屬南孫鄉傅王莊人)對禹王臺多有描述。他在《民臺十景詩序》中寫道:“吾濰地平衍,而少崇山。北海之濱,百餘里無丘阜。而禹臺卓立其間,高數十仞(古時八尺為一仞),圍可十畝許。遙望之如海島,然上面大禹廟二垣之西,為道人種棉花藝谷處,又有古柏古槐,皆數千年間物。每當其上,對南山而臨北海,俯仰阡陌村落,令人思疏瀹拋決之功焉。至於四時景物,春則麥浪千頃,夏則黃雲十里,秋來秫熟,紅玉覆地,十月蘆開,雪花布天;或當水潦盛長,匯為擇國,則煙波浩淼,茫無津涯,有太湖洞庭之觀。至若皓月當空,寒潭結冰,則光明耀人朗朗,如在鏡中,言此之吾濰一勝區也。”

清乾隆年間,又在禹王廟旁建有土地廟。1938年國民黨軍將其臺上廟宇焚燬,此後再無重建。現該臺仍氣勢磅礴,古蹟現露,拔地挺勃,突兀陡峭,臺上草木點綴,清雅宜致。為了有利觀賞和使後人瞭解古代勞動人民的創建之功,1980年禹王臺被列為縣級保護古蹟。廟內供有玉皇大帝、胡三太爺、三仙姑等神尊位,元宵前後,香火不斷。每年正月十六便有煙花廟會,人山人海,很是熱鬧。

濰坊高裡禹王臺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