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道盡了我對這座寺廟的嚮往

春尋古寺幽,相與話前脩。 來蘇州怎麼能不來寒山寺?一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道盡了我對這座寺廟的嚮往與神馳。 寒山寺始建於南朝蕭梁代天監年間,曾是中國歷史上十大名寺之一。寺院裡有眾多碑文、古蹟,非常值得學習、借鑑、賞析一番。古寺清幽、宜人,確是自省、修心、養性的好地方。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道盡了我對這座寺廟的嚮往

寒山寺位於蘇州姑蘇區的楓橋景區內,是蘇南地區重要的佛教活動場所。但寒山寺被廣為人知,還是因為唐代詩人張繼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的詩詞名句,使得寒山寺得以名揚天下。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道盡了我對這座寺廟的嚮往

由於一首古詩《楓橋夜泊》而非常聞名的寒山寺,原來有著一段複雜的歷史,多個朝代以來多次遭到火毀、慘遭洗劫,又多次得以修復。我們來到寺前,遊人非常非常多,在入口處的“寒山寺”這三個字前 面,只能拍到一張滿滿是人的相片。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道盡了我對這座寺廟的嚮往

落魄的詩人張繼與虔誠的僧人寒山,絕不會想到,自後千年。詩應寺而成,寺因詩而名,拾得一寺成一詩,修得一詩名一寺,千古絕唱百世流芳。愁泊楓橋聽鐘聲,修須寒山聽梵音。寒山寺的鐘聲成了遊子心中最深沉的思念,也成了中國人的文化密碼。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道盡了我對這座寺廟的嚮往

寒山寺裡也是其他寺廟差不多,也有大雄寶殿、藏經樓、鐘樓這些 ,還有一座“普明寶塔”,不過最讓它出名的地方,估計還是碑廊,碑廊裡有好多塊刻滿《楓橋夜泊》 的碑石,各種字體,如果不是遊人太多,就能在碑廊內好好賞讀一下那種古詩的韻味。“無上清涼”的牌匾,“涼”字被故意寫成了三點水傍,是有典故的,據說就是為了“多一點水”就顯得更清涼,哈哈。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道盡了我對這座寺廟的嚮往

不為暄所遷,意以靜為主。 何必深山林,封巒繞軒戶。 —張師中(宋) 寒山寺因張繼的一首《夜泊楓橋》名揚天下,中華第一詩碑和大鐘樓的入駐,五湖四海的遊客更是絡繹不絕,尤其是節假日旅遊高峰期,感覺到的可能只有四個字—人聲鼎沸。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道盡了我對這座寺廟的嚮往

為了觀景拍照,有時不得不折衷隨大流。縱然拍到喜歡的相片,心裡總覺得少些什麼。 心有不甘,傍晚再次來訪。寺院已關門謝客,外圍的詩碑長廊為方便過往的行人,間或留幾盞古鐘燈照明,柔和的燈光與寺院寧靜的氛圍融為一體。除了普明塔院塔樓透出淡淡的橘色燈光外,沒有一點聲息,整座寺廟如在山林中一般,安安靜靜的隱入夜色。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道盡了我對這座寺廟的嚮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