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寒山寺

日本和寒山寺

(寒山寺和楓橋)

寒山寺位於江蘇蘇州市城西閶門外5公里的楓橋鎮。寒山寺整體建築為江南園林風格,佔地約為12000平方公尺、建築面積約為3400平方公尺,現存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藏經樓、楓江樓、羅漢堂、鐘樓、碑廊、普明寶塔等。寒山寺座東朝西,門對古運河。   

日本和寒山寺

(蘇州寒山寺)

相傳寒山寺始建於六朝時期的梁武帝天監年間(502年-50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貞觀年間,傳說當時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來此住持,改名寒山寺。歷史上寒山寺曾是我國十大名寺之一。寒山寺先後5次遭到火毀(一說是7次),最後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緒年間。寺內古蹟甚多,有張繼詩的石刻碑文,文徵明、唐寅所書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等。

日本和寒山寺

(寒山寺的鐘)

相傳寒山寺僧人撞鐘要敲108下,這裡主要有兩種含義,一是說每年有12個月、24節氣、72候(五天為一候),相加正好是108,另一種說法是在歲末半夜撞敲108下能夠驅除人間108種煩惱。自唐代以來此習俗在日本廣為流傳。日本人認為∶聽了寒山寺的鐘聲可以年輕十年。日本還有這樣的傳說,說拾得後來離開了寒山寺,東渡日本說法,在日本建“拾得寺”,與寒山寺成為姊妹寺,同時,把佛家叩鐘一百零八下的規矩也傳到日本。  

日本和寒山寺

(刻著《楓橋夜泊》詩句的石碑)

日本民眾對寒山寺情有獨鍾,離不開《楓橋夜泊》在日本的風靡盛行。“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在唐代詩人中,張繼不是大家,恐怕也算不上名家。而這首《楓橋夜泊》,使他名貫古今。《唐詩三百首》則把這首詩列為唐詩三百名篇之一,使之更加膾炙人口。

這首詩也被列入日本小學教科書,在寒山寺中留有《楓橋夜泊》墨跡詩碑的清代著名學者俞樾(1821—1907)在“新修寒山寺記”的記述:“吳中寺院不下千百區,而寒山寺以懿孫(張繼)一詩,其名獨膾炙於中國,抑且傳誦於東瀛。餘寓吳久,凡日本文墨之士,鹹造廬來見,見則往往言及寒山寺。且言:其國三尺之童,無不能誦是詩者”。

日本和寒山寺

(蘇州寒山寺的寶塔)

1979年,日本池田市日中友協副會長藤尾昭先生訪問蘇州提出建議:在除夕夜組織日本遊客來寒山寺聽鐘聲。這一提議得到了中方的贊同。那一年的除夕,由藤尾昭率領的首屆聽鍾代表團10餘人來到寒山寺聆聽夜半鐘聲,從那以後,池田市的日中友好協會與蘇州市的對外友好合作會合作,每年舉行聽寒山寺鐘大型友好交流活動,至今已連續進行了30次。

2006年5月,日本前首相森喜朗先生第一次來到蘇州。他說∶“蘇州和蘇州寒山寺是我向往的地方。”並興致勃勃地走訪了寒山寺。

日本和寒山寺

(日本青梅的寒山寺)

“拾得寺”現今在日本的什麼地方不得而知,但日本確實有寒山寺。明治時代的書法家田口美舫先生曾去中國留學,他來到蘇州寒山寺,拜訪當時的住持祖信禪師,並請求祖信禪師允許在日本建立寒山寺,不僅得到祖信禪師的許諾,而且贈送了釋迦如來像。 美舫先生回國後,在日本各地訪求建寒山寺的合適的地方,最後看中了離東京不遠不近的青梅澤井的一塊地,並得到土地的主人小澤太平先生的鼓勵和大力支持,終於在1930年(昭和5年)7月18日,日本寒山寺落成。

日本和寒山寺

(日本青梅的楓橋)

日本的寒山寺力圖再現楓橋寒山寺的高雅,還在河上建造了一座楓橋,並在河畔建造了美食旅館“紅葉亭”。很多文人墨客聚集於,一邊觀賞美景一邊舉行盛大的宴會。現在“紅葉亭”已經不在了,在楓橋附近是一家叫做“過家家屋”料理店。


日本和寒山寺

昂輝教育

一家專注商務考察、文化交流、赴日留學、健康體檢、中日貿易等一站式服務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