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自古以來最奇怪的寺廟是哪座?

我們都知道,僧人的生活是“青燈黃卷,暮鼓晨鐘”。其中的“暮鼓晨鐘”說的是:寺廟之中,傍晚的時候敲鼓,清晨的時候撞鐘。關於這個習俗,有很多的解說版本。其中有一個版本是說:寺廟是慈善的地方,晚上敲鼓是為了通知那些無處安身的孤魂野鬼來寺廟過夜;清晨撞鐘則是通知那些孤魂野鬼要離開了,不要影響白天的香客。所以呢,幾乎所有的寺廟都是傍晚敲鼓,清晨撞鐘。可是有一個寺廟,卻不一樣。那裡的和尚都是半夜撞鐘。為此還引發了歷史上的一段爭論。這個寺廟就是蘇州的寒山寺。

自古以來最奇怪的寺廟是哪座?

寒山寺是一個很小的寺廟。位於蘇州的姑蘇區。寒山寺之所以稱為中國十大名寺,馳名中外。是因為唐朝詩人張繼的詩歌《楓橋夜泊》。這首《楓橋夜泊》給寒山寺帶來了無限的榮譽和不盡的香火,但是也給張繼帶來了眾多的非議。那非議是什麼呢?我們先看一下這首詩。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是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詩歌。翻譯成現代文就是:月亮落下去了,烏鴉呱呱地叫著,天地間一片淒寒。面對著江邊幽暗的楓樹和漁船上閃爍的燈火,詩人睡意全無,無邊的愁緒爬上心頭。這時候,姑蘇城外那座寒山寺,卻敲起了鐘聲,空廓寂寥的鐘聲傳到詩人休息的船上,更加增添了心頭無盡的寂寞和空虛。

自古以來最奇怪的寺廟是哪座?

這首詩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情景交融的描寫。詩人把景和情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寄情於景,借景抒情。我們可以展開想象的翅膀,回到詩人描寫的畫面之中:月亮落下去了,在霜雪的映照下,江面和大地上一片慘白,這種景色就給了人一種非常淒涼的感覺。烏鴉的啼叫使得這個夜晚更加的悽楚。這能不引起詩人的愁緒萬千麼?

詩人愁什麼呢?是他的前程。當時正是安史之亂過後,詩人旅行經過姑蘇城,晚上睡在船上。搖擺不定的船就像詩人的現狀一樣,動盪不安,不知何去何從。江邊被黑暗籠罩的楓葉就如同他過去的輝煌,漁船上時明時暗的燈火就似詩人的前程一般被黑暗籠罩著。這能不讓人愁麼?

可是愁有什麼用呢?詩人想破腦袋還是想不出自己下一步該怎麼辦。腦海裡面一片空白,所以詩人藉助寒山寺中的夜半鐘聲表達了自己的心空、智空和情空。這夜半三更的鐘聲:悠遠、空曠、寂寥。非常靈動地渲染了詩人的愁緒。

自古以來最奇怪的寺廟是哪座?

這首詩最大的特色就是景和情的完美結合,在情景交融上面達到了傳神的境界。因此這首詩成了千古名篇。就因為這首詩太過於完美,所以也引來了無數的爭議。

最大的爭議就是寒山寺的“夜半鐘聲”。開篇我們講了暮鼓晨鐘。寺廟裡面是不可能半夜敲鐘的,所以很多人就提出來:張繼寫這首詩嚴重失實,不是實際景色描寫,有拼湊的嫌疑。提出質疑的人中最有代表性的就北宋大文豪歐陽修。一直爭論到南宋,蘇州詩人范成大考證出,吳中地區的寺廟,自古以來就有半夜敲鐘的習慣,叫做“定夜鍾”。這個紛爭才有了定論。

因為這首詩,因為“半夜鐘聲”的爭論,給蘇州帶來了一大特色。就是寒山寺的和尚“半夜撞鐘”。這個習慣一直延續到今天。並且在1979年,在很多人的建議下,組織了第一屆除夕夜聽鍾活動。除夕夜寒山寺撞鐘108下,代表著一年有12個月、24節氣、72候。延續到今天,“除夕夜聽鍾”就成了蘇州人過年的傳統過節活動。

這裡是乾訸書苑,這裡有文學,有歷史,有遠方,還有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