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怎麼解開“嗔”這個結


看我怎麼解開“嗔”這個結


‌ 記得是2008年罷,去蘇州的寒山寺,一進寺門,便有一通石碑,寫的不是張繼的“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而是問答的偈語,上寫道,寒山問拾淂曰“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做何處置乎?”,拾淂曰“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 我仔細看,分明在這碑石上寫的“嗔”和“解嗔”這幾個字。石碑是冷冷的,字裡行間卻是溫熱的禪語,於無聲處似聞驚雷,有大學問在這裡面。

‌ 至於“嗔”,個人意會“怒”也。領導批評了,心裡難受,怒在心裡;與人爭執,齜牙小事,怒從心頭起,這都是怒。怒了有人明爭,往往頭破血流;怒了有人暗鬥,常常自己窩火。

‌ 既然這麼不好,這個“嗔” 的結又怎麼破呢?

‌ 方法也是有的。大師的答案不是在石碑上寫著呢嗎?既不明爭,也不暗鬥,不生氣也不鬥氣,只是低頭走路,提升自己也就是了。以前有個好友,從不與人爭執,不高興了自己出去走走,散散心事情就沒了,以前受人奚落,朋友也不理會,只是加強自己學習,現在早已經是博士了。

‌ 這貌似消極的隱忍,我感覺更象是豁達,超然和灑脫。至於遇到象犯罪分子那樣的人,當然要用霹靂的態度繩之以法,這個自當別論。

‌ 這流傳千百年的偈語,之所以有旺盛的生命力,我感覺是有大智慧的,“上善若水,利萬物而不爭”,不也是這樣的道理嗎?

‌ 好了,半夜醒了,胡思亂想胡亂的寫一番,趕緊睡,明天還要好好工作,還有家人需要照顧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