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粥與佛緣之路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轉眼又是一年臘八,又到了釋迦佛成道紀念日。

臘八粥與佛緣之路

據佛經記載,釋迦牟尼為尋求人生真諦與生死解脫,毅然捨棄王位,出家修道,曾到伽耶城南優婁頻羅村的苦行林,修習苦行。

經過六年苦修,經常是日食一麻一米,乃至七日食一麻米,以至“身形消瘦,有若枯木”。

臘八粥與佛緣之路

釋迦牟尼認識到如此苦修不是通往解脫的正確道路,決定放棄苦行,另闢蹊徑。這時一位牧女見到他虛弱不堪,便獻乳糜供養。

他吃了之後,體力有所恢復,來到岸邊一棵畢波羅樹下,靜坐沉思,發誓“今若不證無上菩提道,寧可碎此身而終不起於座!”

臘八粥與佛緣之路

經過七天七夜的思考,釋迦牟尼終於豁然大悟,認識了人生痛苦的原因以及滅除痛苦的方法等真諦,得到對宇宙人生真實的徹底悟,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成佛”或“成道”。

後世把釋迦牟尼成佛的這一天,稱為“佛成道日”,為了紀念這一天而舉行慶祝活動,就稱為“成道節”、“成道會”。

臘八粥與佛緣之路

中國傳統的佛成道節是在十二月八日,也就是臘月初八,俗稱“臘八節”。諸大寺作浴佛會,並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

臘八粥通常是用五穀雜糧加上棗、杏仁、核桃仁、栗子、花生等,放在一起,用微火慢慢煮熟熬爛,別具風味。在佛成道日煮臘八粥供佛,取法於牧女向佛獻乳糜的傳說,在民間則有慶賀五穀豐登、驅逐鬼邪瘟疫的意義。

臘八粥與佛緣之路

《百丈清規》卷二中說“臘月八日,恭遇本師釋迦如來大和尚成道之辰,率比丘眾,嚴備香花燈燭茶果珍饈,以申供養。”其熬粥供佛成為常儀。

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十二月初八日,“諸大寺作浴佛會,並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雜料煮粥而食也”。又稱“佛粥”。

宋代大詩人陸游詩中說:“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也說的是臘八送粥之事。

臘八粥與佛緣之路

佛教認為食粥有很多好處,因此寺院一般在早晨都有食粥的習慣。至於臘月初八煮臘八粥就更講究,通常都用蓮子、紅棗、薏仁、雲豆、白果、黍米、白糖花生等八種東西一起煮,稱為“八寶粥”。

據說臘八粥傳自印度。

《西域諸國志》說,天竺國十二月十六日為臘,而《唐書.歷志》以十二月為臘月,所以八日為臘八。李福《臘八粥》詩說得很詳盡:“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和,五味香糝入。用以供伊蒲,藉之作功德……”

臘八粥與佛緣之路

2016年1月15日-18日,佛緣之路小分隊在蘇州寒山寺過了行走中第一個臘八節。那天,細雨霏霏,寒山寺內領取臘八粥的信眾冒雨前來,排起了長隊。很多人在我們的祈福亭裡填寫了心願卡。

臘八粥與佛緣之路

臘八粥與佛緣之路

於是,寒山寺的印章和名字出現在我們的通關寶牒上,成為佛緣之路上最真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