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裝死式育兒”?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

《懶媽媽勝過好媽媽》一書中說:做媽媽的最高境界,就是偷懶。而裝死式育兒”就是讓我們適當的去做一個懶媽媽,不要管太多,放手讓孩子大膽去做、去闖,給孩子一個自己成長的空間。孩子也有體驗權,探索權,做父母的管太多,控制慾太強反而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不不利影響。

所謂的懶並不是真的什麼都不管,是陪伴,觀察,當孩子做錯時在給予正確的指導。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在《兒童人格教育》中說“一個有拖延症習慣的兒童背後總有一個事無鉅細為其整理收拾的人”。

比如吃飯問題,我家大寶1歲3個月的時候開始學習自己吃飯,剛開始的時候搞到到處都是,用手抓,扔,吃到狼狽不堪,但是他很開心,可是我媽實在看不下去,要喂他吃,不給他自己吃飯,看著我媽天天追著大寶屁股後面喂他吃飯,連哄帶騙的,偶爾吃幾口。



後來我媽回老家了,我就放手讓大寶自己吃飯,不管他是手抓還是怎樣吃,只要他自己把飯吃完就可以了,等他吃完我在收拾殘局,慢慢的他就學會了自己吃飯。



現在2歲多了,有時候看他吃飯慢,我去喂他吃,他反而說:媽媽不要喂,我自己吃。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做,自己上廁所,自己穿鞋子,看到我洗碗,炒菜,拖地,他都要搶著來做,雖然做的不是很好,但是至少他體驗過,他開心。每個人都是從不會到會的,我們不能剝奪的孩子學習,體驗的機會。



很多望子成龍的父母為他付出了全部的愛,包辦一切生活瑣事,餵飯倒水、人際關係等等,結果就是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差。所以父母適當的偷懶對孩子是有益的。


小B育兒學堂


我想說“裝死式育兒”比“喪偶式育兒”更無奈,更心酸,更可恨。

我一個朋友跟她老公是自由戀愛,但她老公的家庭是母親比較強勢,父親就想一個隱形人。孩子從小就得到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只管讀書,不用做任何一點家務。


她們結婚後,剛開始跟公婆一起住,生活倒也愜意,她跟婆婆的關係也很好,婆婆每天都變著花樣做好吃的跟她吃,飯後一起散步。而她老公很開心,可以有更多時間工作,玩遊戲。


17年的時候,他們買了房子,在裝修的時候,她老公說自己要經常出差,房子的裝修就交給她了,起初她也很高興,覺得老公信任她,也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風格來裝修。但有點她忘記了,她也是一個要上班的人。


裝修過的人都知道,要經常盯現場,也有好多事情需要自己決定。大到要什麼風格、材料,小到要買什麼樣的燈,螺絲等。1個月後她撐不住了,當她跟老公求助的時候,只得到簡單的一句:我很忙,有什麼事可以找我媽。


沒辦法,她上班的時候就找婆婆幫忙盯裝修,週末的時候自己上。期間曾因一些小事跟婆婆有了摩擦,但她也不是計較之人,覺得婆婆也不容易。就這樣三月之後,他們的新房終於裝修好了,但是老公卻又好多不滿意,總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要是我做,肯定怎麼樣怎麼樣。

真替她難過,但日子是他們的,作為旁人不好指手畫腳。


日子不緊不慢,很快他們迎來了一個小男孩。我去看她的時候,她的手已經因為長時間抱孩子,不得不用膏藥了,而現在也換成她婆婆跟她睡,每天做飯、照顧她跟孩子。他老公呢?因為已經適應了他媽媽為他做一切,也適應了婆媳間的相處。


每天下班到家,孩子不哭鬧的時候就逗一下孩子,或者照幾張照片發朋友圈,樹立一下自己好爸爸的形象。只要孩子一哭,就抱給媳婦或者老媽,美名其曰自己沒有經驗。但誰不是從生到熟呢?


好幾次看到他看著媳婦、老媽忙的不行,就是窩在沙發裡起不來,手機也不離手,時不時還抱怨下孩子的哭聲打擾到他了。


我朋友也偷偷跟我抱怨過幾次,老公在家能做到把自己抽離在外,家務不做,孩子不帶,當有成果的時候第一個出來邀功。我也勸她,現在有孩子了,跟老公溝通下,親子關係不止是親媽媽,還要親爸爸。缺失的父愛是多少母愛都彌補不了的。但令人無語的是她老公不以為然,還說自己就是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有什麼問題嗎?


沒有問題嗎?他是在麻痺自己?還是真的覺得沒有問題。這個小家是自己的,而他似乎不懂,或者是裝不懂。

現在我朋友也不再指望她老公了,她也過了哺乳期要去上班了,她不放心婆婆一個人帶孩子,就把自己的媽媽接到一起住,兩個老人也可以互相分擔點。她老公也活成了他爸爸曾經的樣子。


我朋友就是“裝死式育兒”看得見,卻不幫忙,說了也不聽,有時候心裡的火氣發出來都像對著棉花,對方沒有回應,只是“死”一般的寂靜。


而“喪偶式育兒”,可能老公長期不在身邊,有些事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多多少少還能體諒一下。但不管哪種,都是不健康的,既然決定要孩子,就不要把所有的責任都給老婆,自己也應該承擔屬於自己的責任。


畢竟一個家只有是相互支撐、扶持才能長期處於穩固,缺了一方,都不再完整。


哈哈育兒


“裝死式育兒”就是讓我們適當去做一個懶媽媽,在孩子成長路上給他指引一個大方向,讓他自己大膽去做,去創造,而不是事事規範他的行為。

我認為裝死式育兒是值得提倡的,這樣的孩子思維更發散,有自己的想法,創造性更強,但不是完全不管孩子,而是身懶心不懶,不是逃避責任,而是把屬於寶寶的事情,放回寶寶手中,這樣媽媽輕鬆,孩子也能得到更大的鍛鍊和發展。

很多孩子對媽媽的印象是“我的媽媽很兇”,“我的媽媽什麼都管著我,好想離開她”,“我的媽媽很煩”等等,最典型的是很多孩子都不願意跟父母溝通,並且很叛逆,明明是最親密得關係,卻讓父母們很扎心,覺得自己一腔奉獻,自己累掉半條命,孩子卻對自己印象很差。

其實孩子的成長,很多時候從感受到痛開始的,被外界刺痛了,他們會自己尋找突破的路,父母只有放手才能讓孩自己去碰壁成長。“裝死式育兒”就是讓我們適當的去做一個懶媽媽,不要管太多,放手讓孩子大膽去做、去闖,給孩子一個自己成長的空間。只有你放手了,孩子才開始思考為自己打算。

不好的教師是給學生傳授真理,好的教師是使學生找尋真理。父母之教子,也應如此,裝死式育兒”,對娃採取裝聾、裝瞎、裝懵、裝傻、裝病、裝失憶、裝無力、裝死。這種育兒方式看起來好無情、好奇葩,可是學會後,娃和父母都會神清氣爽了,親子關係也將更加融洽。


安小寶媽媽


“裝死式育兒”是個新鮮詞兒,我認為應該推崇。家長適當的“偷懶”和“示弱”,孩子才能大膽的去嘗試、去闖,孩子才能變得更堅強、更強大!

先說“裝死式育兒”之“偷懶”:

曾看過阿德勒的一本書——《兒童人格教育》,書中有這麼一句話:“一個有拖延症習慣的兒童背後總有一個事無鉅細為其整理收拾的人”,讓我感受尤為深刻,仔細想想女兒總愛拖拖拉拉,不正是因為媽媽給“慣”的麼?你什麼都做好了,她做什麼呢?她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嗎?她沒有概念,所以她的拖拖拉拉甚至還可以理解為不知所措。這就是家長應適度“偷懶”的原因。

適度“偷懶”,不要管太多,給孩子一個自己成長的空間,放手讓孩子大膽去嘗試、去闖。也許只有家長放手了,孩子才能真正學著思考,孩子才能真正為自己打算。

再說說“裝死式育兒”之“示弱”:

在親子關係中,最忌諱家長把自己擺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你以你好幾十年的認知去看待一個幾歲的孩童,可不就是你啥啥啥都行,孩子就如同一個智障嘛。於是你就會對孩子指手畫腳,因為這是一個身居高位的人的本能。試問,孩子在你的無情打壓之下,還能指望他有多少真正的成長?所以,自降身份,適當“示弱”,成就的不僅僅是孩子的那份樂觀自信,還能讓他變得更堅強、更強大!

最後,“家長和孩子好比一個100分的組合,當你做滿了90分,孩子只有10分;而當你慢慢只做10分,也許孩子就會成長為90分。”一個獲滿分的家長,絕對不是一個成功的家長。與所有家長共勉。



大1朵小2娃


現如今教育孩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多數父母總感覺自從做了父母之後每一天都特別忙碌,連休息一下的時間都沒有。那麼現在的父母為什麼覺得教育孩子很累呢?累在哪裡?為什麼教育孩子那麼累?

家長之所以累,就是不給孩子犯錯的機會,在孩子即將要犯錯的時候,就及時給他拉回來。時時盯著孩子,就怕犯錯,能不累嗎?父母的苦心可以理解,畢竟,沒有哪個父母能眼睜睜地看著孩子犯錯,而坐視不理。但家長要知道,人生就像玄藏去取經,需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每一難都少不了。家長現在幫孩子規避風險,就是讓他失去解決問題的能力。

此外,就是攀比心在作祟,總想讓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強,於是逼著孩子學習,讓他一刻不能停下來,讓自己也轉得好像陀螺。但其實這樣焦慮有用嗎?沒用,不僅沒用,還把自己的焦慮傳遞給孩子。因此,不如放平心態,不要著急,讓孩子自己來。

其實育兒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困難,真正的育兒方式往往不需要做太多。“裝死”式育兒或許能解放家長和孩子,各得其樂。

1. 父母要裝懶,讓孩子自給自足

聰明的父母一定會在孩子的面前裝懶,我們大可以表現出非常疲憊的樣子。譬如吃完飯之後我們直接躺在床上,什麼都不做,這樣可以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碗筷總會有人收拾的,而收拾碗筷的人必然是孩子。不要覺得孩子太小不能夠成事,其實孩子得某些行為都是我們鍛煉出來的。如果孩子們永遠都不去經歷這些事情,那麼他們一輩子都不會長大。

2. 父母要裝蠢,讓孩子學會獨立

有的時候孩子會向我們請教一些問題,其實孩子只是不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創造收穫,所以想要讓我們替他們解答問題。在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裝蠢,我們可以這樣說:“孩子,你說的這件事情我根本就沒聽說過,不然你自己想想辦法?”我們千萬不要什麼事情都為孩子出頭,這樣的話孩子就會不喜歡付出辛苦,只願意麻煩別人。

3. 父母要裝病,讓孩子懂得付出

為了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我們一定要懂得裝病。譬如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寶貝,今天媽媽的身體很不舒服,就不能繼續陪著你了。”等到說完這句話之後我們就可以回到房間,看看孩子們究竟會做什麼。如果孩子不知道我們的意圖的話,我們可以提醒孩子,幫助我們收拾一下屋子,或者給我們倒杯熱水。

孩子的能力是需要逐漸被鍛煉出來的,我們一定不要總是溺愛孩子,溺愛是最容易讓孩子不懂得感恩的。想要讓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我們“裝死”是很有必要的。


十二育兒講堂


用了“裝死式育兒”方法後,有個媽媽說“生活一片明朗”,還有個媽媽說“整個人神清氣爽”,我覺得:我自己輕鬆,孩子輕鬆,何樂而不為呢?(這個視頻不錯哦)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96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82d2f64fc041484ca6f6a7548bcb096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