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一個不得不到揚州旅遊的理由(上)

十月的揚州涼風有信,淡淡的陽光灑在運河兩岸。走在路上,來來往往的遊客不斷,今年的黃金週好像比往年要更熱鬧幾分。


這些遊客或是被揚州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所吸引,又或是被那一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所折服,於是來到了揚州尋找詩和遠方.....

給你一個不得不到揚州旅遊的理由(上)

遙想70年前國人的“詩和遠方”,如果不是過來人,你可能根本想象不到它的摸樣。70年,不管對一個人,還是一個行業來說,都可以改變很多。

70年代

1970年,在那個剛剛可以吃飽飯的年代,“旅遊”這個詞對於很多人來說還很陌生,沒有興起,可以稱之為:出遠門或者去外地。

那時絕大多數人每月的工資只有幾十元錢,維持一家老小的生活已經不易,無暇追求“詩和遠方”,所謂“旅行”,無非就是走親訪友,順道參觀一下週邊自然形成的“景點”。


給你一個不得不到揚州旅遊的理由(上)

▲瘦西湖四十年前芳容


80年代

到了八十年代,旅遊是外賓接待的代名詞,揚州這2000多年的歷史古韻,吸引著眾多外國友人和港澳臺同胞,那時國人還處於解決溫飽之際,旅遊之於普通人仍只是遙遠的概念。

改革開放之初,導遊都是身兼翻譯和導遊兩職的精英人才,是當時人們都羨慕的高收入的職業。這批精英導遊,有些和孔劼一樣如今已成為旅遊企業的領頭人,有的是旅遊管理部門的領導者,他們是中國導遊的前輩。

給你一個不得不到揚州旅遊的理由(上)

▲澳大利亞高本市代表團遊覽瘦西湖

給你一個不得不到揚州旅遊的理由(上)

▲八十年代中外遊客在古運河邊觀景

“最早揚州的旅遊景點不多,一日遊就夠了,旅遊景點只有瘦西湖、大明寺和個園這三個。”

那時瘦西湖還是一座沒有圍牆的公園,南、西、北三週邊幾乎都是農田。

“瘦西湖裡主要有遊樂園,白塔,瘦西湖,小金山這些景點,一個小時就能遊玩結束。當時還沒有二十四橋景區,整個公園到五亭橋就結束了。遊客們從南門進一路遊覽至北門出,然後直奔大明寺” 。

給你一個不得不到揚州旅遊的理由(上)

給你一個不得不到揚州旅遊的理由(上)

給你一個不得不到揚州旅遊的理由(上)

“大明寺也只需四十分鐘就能遊覽結束。”

給你一個不得不到揚州旅遊的理由(上)

▲1982年大明寺

個園是這些外賓來揚州旅遊的最後一站景點,富庶的揚州城埋藏著許多前塵往事,而個園便是其中的代表,吸引著這這些外賓。

給你一個不得不到揚州旅遊的理由(上)

▲個園80年代老照片

漆器廠、玉器廠也是外賓來揚州旅遊的必到之處,玉器因其豐富的文化遺產和美麗、堅固性和稀有,讓前來旅遊的外賓深深為之吸引。

給你一個不得不到揚州旅遊的理由(上)

▲外國友人參觀漆器廠

友誼商場和文物商店是外賓最愛逛的商場,這裡有只能用外匯券才能買到的時貨,物美且價廉。這兩個商店主要面向歸國華僑、國外友人供應商品,商店有的地方普通市民連進去的資格都沒有。

給你一個不得不到揚州旅遊的理由(上)

裡面有很多緊俏商品,包括萬寶路香菸、瑞士手錶、彩電冰箱等在國內市場上尚未出現的進口貨,還有茅臺酒、縫紉機、自行車等國內緊俏商品,還有瓷器、珠寶等。店內所有商品都是省商務廳按計劃配置,價格也很便宜。

購物完畢,一日遊的行程已然結束,接下來就是入住。

80年代外國遊客在中國要享受諸多特殊待遇,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涉外飯店”——允許接待外國人、華僑和港澳臺遊客。

80年代,揚州只有2家“涉外飯店”——揚州賓館和西園飯店,兩家酒店床位共約200張,但在當時來說,足夠了。

給你一個不得不到揚州旅遊的理由(上)

▲揚州賓館

90年代

到了九十年代,中國經濟開始復甦,旅遊慢慢的被推向了社會,成了老百姓眼裡洋氣的代名詞。但基本是職工們在工作之餘,自行包團或者單位集體組織旅遊是當時的主流玩法。自由行很少,更別提出國玩了。

給你一個不得不到揚州旅遊的理由(上)

給你一個不得不到揚州旅遊的理由(上)

▲1995年揚州在瘦西湖內舉辦瓊花節


但那時即使出遠門旅遊也限於省內的城市,這其中的原因不外乎有二,一則交通不便,那時沒有高鐵,即便有火車那時也不大時興,二是當時大部分人家裡經濟條件都還處於中游水平,經濟條件不允許。

九十年代揚州的景點相較於八十年代並沒有太多的變化,當時的旅遊業基本維持了80年代的開放模式,可遊玩的景點還是那幾個,那時的東關街也並不張揚,只是揚州城眾多小巷之一。

給你一個不得不到揚州旅遊的理由(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