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余慈地区几个有地理环境特征的地名:岙、堰、埭、埠、塘

中国人对取名是很有讲究的,无论是人名还是地名。人名不用多讲,其中蕴含很多含义,反映家族传承、寄予美好愿望等等。除了人名,其实很多地名的形成也是很有意思的,有来历、有故事、有历史,一个地方古老的地名就是这个地方的一部历史。地名的形成多种多样,由本地望族姓氏演化的,有纪念名人名家的等等。今天就其中一种地名形成方式——地理环境,并结合本人的家乡宁波余慈地区周边的一些比较有特点的地名展开讨论。

本文就先聊聊几个字:岙、堰、埭、埠、塘。其实老一辈本地人一见到地名中带这些字的会马上明白这地方大概的地理环境,这些字很明显的反映了该地的地里环境特点,下面我们一个个展开来聊一下。

首先是“岙”,岙的名称解释是山间平地,浙江地区多山,七山二水一分田,本来平原就少,所以山间的平地成为了人民选择的定居之地,而且山间多是水流汇聚之地,农业社会人民一般逐水而居。这样既有山间平地耕作,又有山上林地作为土地资源的补充,还有充足的水资源,这样岙就成为了人们理想的居住地。宁波余慈地区带岙的地名还是很多的,多分布于四明山脉和翠屏山脉,如十五岙、徐家岙、笋岙、支溪岙、裘岙等。

宁波余慈地区几个有地理环境特征的地名:岙、堰、埭、埠、塘

山岙中的村庄

其次是“堰”,堰的名称解释是拦水的土坝,与坝不同的是,堰是过水的,水从堰的顶部流过,这样堰既蓄水又排水,同时抬高上流水位,利于水资源的利用,堰一般在河中,垂直于河流拦水。浙江地区是江南水乡,河网密布,人们通过筑堰的方式改变河道、改变水流,以有利用自身的生产生活。居住在堰周边的人们就以堰为地名,如石堰、马堰头、匡堰、胜堰,还有堰在余慈地区的方言叫“堰丈”(音译)。

宁波余慈地区几个有地理环境特征的地名:岙、堰、埭、埠、塘

河堰

“埭”的意思其实跟坝有点相近,都是水利设施,在河两边拦水,与河流平行。在余慈地区堰的地名在余姚比较多,而埭的地名多分布于慈溪,这大概也是由地理环境的因素,余姚南部地区多山,地理高差大,山间溪流水水流相对比较快,筑堰可以有效控制水资源,不至于雨季漫水,旱季枯水。而北部慈溪多为平原,水流平坦,筑埭蓄水也可以有效利用水资源。余慈地区埭的地名有劳家埭,景家埭、晁王埭等。

“埠”在余慈地区一般叫“河埠头”,大的一般是河岸边供船只上下的地方,小的一般供人们下河洗衣淘米洗菜的地方。特别是大的埠头,因为有船只往来休息或上下人或货物,所以容易形成交易市场,久而久之商业发展,成为大集市。如陆埠镇、黄家埠镇

宁波余慈地区几个有地理环境特征的地名:岙、堰、埭、埠、塘

河埠头

最后就是“塘”,余慈地区的“塘”相对于内陆地区有它自身的特点,余慈地区带塘的地名一般多分布于两地北部地区,是围海造地的产物。特别是慈溪,可以说“一部慈溪史,半部围塘史”,围塘文化是慈溪地方的三大文化特点之一,有机会可以单独针对余慈地区的“围塘文化”展开讨论,这里就不深入了。余慈北部地区平原较少,但靠近杭州湾,滩涂较多,所以余慈人们向海要地,筑海塘,把滩涂变成良田,一塘一塘的往被筑,海岸线一遍一遍往北画。塘的周边人们以塘为地名,如低塘、大古塘、潮塘、周塘、二塘、三塘、四塘......直至十塘、十一塘。

宁波余慈地区几个有地理环境特征的地名:岙、堰、埭、埠、塘

海塘

这些地理名称并非余慈地区专有,全国各地都有存在,欢迎大家讨论。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