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偵察參謀手記14:者陰山大戰將至!怎麼打?少用兵、用精兵

南疆偵察參謀手記14:者陰山大戰將至!怎麼打?少用兵、用精兵

第十四章

前情回顧:

南疆偵察參謀手記14:者陰山大戰將至!怎麼打?少用兵、用精兵

為應對國際形勢和“牽越支柬”鬥爭的需要,自衛還擊戰後我11軍在“隨時準備再戰”的同時,防衛任務己涵蓋了河口以西及金平、思茅、版納和滇西的邊疆防衛和反擊作戰任務。1981年初又承擔了“準備拔點”的作戰任務,“隨時準備打仗”不只是口號而是要腳踏實地的行動。部隊戰備訓練任務繁重,防衛作戰演習不斷,主要軍事指揮員赴邊境地區戰場勘察、戰役集訓、 邊疆預設防衛作戰方案設定等都在加緊進行中。

1981年四、五月間,時任軍長王爭,副軍長李金橋,參謀長張秀明,後勤部長董加祿等率司令部和後勤部有關處長到中緬、中老邊境地區勘察。經臨滄首長們沿邊疆公路進入西盟、

勐連踏勘、再到勐海33師99團,接觸到時任團長的舒玉泰和作訓股長趙宗歧。1968年入伍的舒玉泰,在對越還擊戰時任營長,所屬7連軍委授予“攻堅英雄連”稱號。時為團偵察參謀的趙宗歧則在自衛反擊戰前的1月31日,率偵察排在金平“老口岸”伏擊戰鬥中俘敵一名、斃敵兩名,繳獲衝鋒槍3支。實戰最能顯現軍人素質!倆人無論年輕、還是戰鬥經歷都引人關注,戰後很快提拔起來並都曾入軍校深造。我“解放軍南京外國語學院”畢業後趙宗歧隨即也去該校學習,是我同校不同屆的校友呢。

到西雙版納東南端的勐臘縣邊境勘察,該縣東南與老撾接壤,西同緬甸隔江相望,可謂“一縣連三國”。磨憨是勐臘尚勇鄉南端與老撾接壤的邊境村寨,近臨國內公路出入老撾的“零公里”處。此時兩國均還未設通商口岸,但有邊防檢查站行使著檢查過往邊民事務。從磨憨直通老撾首都萬象的公路由我國援建。當年我工程機械兵“第5支隊”在基本完成“援越抗美”任務後,又揮師過來執行“援老抗美”築路任務。約在1968年中期就不斷有5支隊的工程機械和車隊陸續開往老撾,他們支隊的指揮部及主要基地就曾設在尚勇和苗寨。當時我所在小勐養的部隊營區和“兵站”都是援老部隊的食宿之地。我還曾去看望過途經兵站的老鄉戰友呢,對他們能出國去支援世界革命十分眼紅!他們見我穿綴紅領章、帽徽的現役軍裝也很眼熱!說在5支隊當幾年兵也穿不上正規軍裝,只能穿象徵“出國部隊”的灰色衣服(5支隊著裝)而向我索要領章帽徽作紀念。可惜我們那時一人也只發一付領章帽徽,沒有多餘相贈而抱歉。隨即我所在部隊和高射炮兵第15和65師也陸續開赴援老抗美戰場,著黃色老撾人民軍服裝,為築路部隊擔負對地和對空警戒。1969年底32師組建後,從1970至1974年又有邊防3團(後為95團)、96團和軍所屬部隊的高炮、高機分隊都相繼在老撾擔負過地空警戒任務,還曾擊落、擊傷美軍機多架。期間,王雲瑞副軍長曾負責組織並往返至磨憨送迎出國參戰部隊。軍炮兵處丁國才副處長與作訓處參謀羅援等組成的“工作組”,還曾隨高炮部隊赴老撾執行過援老抗美作戰任務。

但由於老撾當時各行政階層還受“越南顧問”干預,與我接觸時只要有越南顧問在場就十分拘謹,反之則友好健談。聯想到當年援老抗美期間無論是我築路工程部隊,還是地、空警戒部隊均與越南住老撾顧問有過難纏的交往與糾結。八十年代了依然如故?越南對老撾控制時日之長,干預之深可見一斑!也不難理解越當局慾壑難填的擴張野心,在柬埔寨和東南亞已彰顯得淋漓盡致。我加強這個方向的國防建設和防禦準備也勢在必行!也是此行“邊境勘察”防患於未然的目的所在。

南疆偵察參謀手記14:者陰山大戰將至!怎麼打?少用兵、用精兵

從高地下來與界碑留影后,我們去左側十米外林中看清朝時期的界碑。高出地面不到半米、長滿苔蘚的條石上刻有“大清國”、“大法國”(老撾時為法國殖民地)漢字楷書。還能見到清朝時期的國界碑讓我們驚喜!至少歷經百年之久吧,如今仍在邊關見證著祖國疆域永固,百姓安寧,心中軍人神聖責任之感油然而生!

勐捧鄉三岔河和勐潤邊境緊鄰老撾和緬甸,為“雞鳴三國”的交界地區。我們沿鄉村路來到岔河邊境丫口準備上右前方的山丘勘察,遠遠就聽到荊棘叢林中有野雞鳴叫,我們儘量屏聲靜氣行走也不時驚動野雞群群飛鳴。待到山上週圍野雞依然啼叫不息注意力均被吸引,我用卵石向有叫聲棘叢投去,立即就有野雞驚飛起來!有人如法投向不同方向石塊均有野雞驚飛。副軍長感嘆道“這裡怎麼這麼多野雞?飛起來的都有幾十只了”。參謀長說“飛起來的野雞用竹竿都打得著”。軍長也戲謔地說“好熱鬧喲,我們簡直像是到了野雞養殖場”!首長們這番即興直白既是對其情其景的感嘆,也是對中老祥和邊境與生態環境的肯定。

再往勐臘西北方向的關累,當面是鄰國緬甸。雖越南當局對緬甸也有所染指,但與我接壤的緬北地區多為民族武裝割據,且與我友好交往源遠流長,緬政府歷來難以管控往往聽之任之。不過畢竟地處三國交界要衝,且關累、岔河及勐棒地勢平緩,難以形成防衛屏障,進則可直逼我縱深,如此要地難免不被張牙舞爪企圖擴張的野心者利用,需有設防預案以備不測。一路踏勘過來不僅首長們對“一縣連三國”戰略地位的重視,我等對邊境區位與國際環境對國防建設的重要意義也有了新的認識。

從勐臘返回途經小勐侖羅梭江,1965年,我們部隊從小勐養徒步行軍到這裡武裝泅渡訓練,半月之後數千官兵都能“整連建制”泅渡過江。爾後我們偵察排又在無嚮導、無道路、無主食的“三無”條件下,進入大山叢林無人區“野外生存”訓練。前後20多個晝夜是我參軍後經歷的首次大規模訓練,這樣的訓練明顯縮短了官兵“強素質”的過程,讓我們這批新兵在短時間內成熟了不少,可惜這已是六十年代大練兵的尾聲了。此後因“文革”眾所周知的原因,軍事訓練便淡化了許多。

這裡的華僑農場,是當年安置“越南歸來華僑”的場所之一。與勞作的人們交談得知他們都是反擊戰前被越當局驅趕回來的華僑。眾人講起被驅趕時越南當局的所作所為仍深惡痛絕,大讚解放軍還擊戰打得好!解氣!為他們親友中因通曉越文越語被徵召入伍當翻譯,參加還擊作戰而自豪!當年由軍區徵用的華僑翻譯為“十年自衛還擊作戰”作出了貢獻。包括我偵察處後來屬下的技術偵察隊也有幾位從華僑農場中徵集的“越語翻譯”,他們經一年工作基本都能轉為軍隊“技術幹部”。

小勐養33師98團駐地是我當兵後的首個營區。十餘載後再回故地竟有些興奮,這裡有我士兵到班長的五年經歷。自建營房中17歲稚嫩的我,苦於每天起早摸黑要獨立完成250塊“土基磚”的辛酸,否則我那哈尼族的副班長會指責我為缺少鍛鍊的“小知識分子”;溪邊洗軍衣丟了片“紅領章”被禁閉一星期,經“隊前檢討”後再隆重授予紅領章時的尷尬;偵察兵“專用匕首”丟失三晝夜失而復得後被責令深刻檢討的失落;努力“接受改造”當兵三年終於加入“共青團”時的滿足;已是班長的我“九大”後“吐故納新”才由軍人大會全票通過推薦入黨時的興奮;擬提排長“被人替代”等等經歷記憶猶新!總之這裡是我士兵成長的搖籃,其中的坎坷最終讓我受益匪淺!

1981年第一季度,上級限只傳達至各師常委的作戰會議精神曾明確:“牽越支柬”形勢需要軍區部隊在中越邊境地區“有所行動”,而依據越軍佔據邊境騎線點狀況開始了“拔點作戰”準備。具體行動時間雖未明確,但從現在起就要準備。軍要求已經在楊萬和馬林邊境的31、32師偵察隊加強對者陰山、苗皇帝山守敵情況的偵察掌握。並部署33師偵察分隊以“野外適應訓練”的方式赴江城和勐臘的中越、中老邊境活動,掌握當面越軍以及在老撾的駐軍情況,分散敵方注意力。為此,我與本處參謀們也常分別奔波在邊境各偵察隊作戰地區。

1982年5月,為完善金平、河口邊境地區的未來作戰方案,同時擬定拔除“者陰山和苗皇帝山”之敵據點的作戰預案,王爭軍長等再次率有關處長先到金平與河口邊境勘察,爾後去麻栗坡的楊萬和馬林戰場勘察。

沿金平十里村、孟拉大橋山口和金水河等邊境要塞,走遍了邊防連的陣地要點。在金水河某連陣地上觀望金水河口,據說自衛還擊戰後曾有越軍副總參謀長乘直升機視察其北方邊境,我邊防部隊還得到上級準備打擊接近和飛入我境敵直升機的通報。但某日敵直升機果真降在金水河我方灘地時,數分鐘後邊防陣地唯一的一挺高射機槍竟然打不出去?我方邊民不知情正奔去圍觀途中,高射機槍終於打響,但僅射出一發子彈便卡了殼!此時,敵人才反應過來,匆忙強行升空離去。送上門來的大功告吹不說,還使分區領導至陣地幹部均受到不同處分。

在陣地上我們撫摸著這挺高射機槍,望著鬱鬱蔥蔥的邊界山脈,看著仍安靜流淌的金水河感覺十分遺憾!陣地現場幹部講:當時原因是武器保養不善,在熱帶雨林陣地上的武器得天天擦拭,否則雨露、水汽隨時會致槍械生鏽。這挺高機就是因為當時幾天未得保養生了鏽,緊急時才拉不開拴,以致強行上膛、發射就卡了殼,教訓極為深刻。

在河口四連山觀察所,我介紹方位與當面越方情況後首長們從高倍望遠鏡裡觀察越南境內情況。紅河與南溪河對岸依然荒蕪,只是樹更綠,灌木茅草也更茂密,能觀察到的道路仍不見有人活動。近前老街還是殘牆斷壁高草叢生,炸斷的兩段鐵路橋樑依舊斜臥河灘,越方橋頭的越南國旗比我河口飄揚的中國國旗仍舊低矮和小了許多。依然不停流淌著的南溪河因進入雨季,江水混濁已泛土黃色,水位明顯上漲也直抵兩岸叢林邊緣,河面寬闊致旱季時的沙灘也不復存在,我刻意尋找姬傳國烈士遺體躺臥過的沙灘已被淹沒,只能於對岸江彎中判斷出沙灘的大概位置。重返曾經的戰場環境,懷念在這裡犧牲的倆位烈士,再嘆南溪河水的無情!我介紹當時打撈烈士遺體情況後軍長表揚說你做得好,幹得不錯。參謀長說看來你還算個基本合格的偵察兵。邊防營長介紹說:老街及附近高地有越軍和公安武裝人員駐守,但白天很難見有人出來活動。

當晚住小南溪邊防團,再次見到崇雲祥參謀長時他已任團長了。時隔兩年多後的相逢都十分高興!時間讓在邊境作戰中結成的友誼變得更加真誠直率!再次感謝老崇及邊防團對我偵察隊的支持!次日路經小南溪烈士陵園時本該去悼念倆位烈士,但後有首長車隊不便我過久停留,只好匆匆跑至陵園門前向烈士墓碑鞠躬以示悼念!

在橋頭、金廠、猛硐等處邊境都有停留,首長們議論這段“關山重重、峽谷隘口眾多,人煙稀少、道路狹窄崎嶇,又屬喀斯特多石、多硐、多植物地理地貌,有同廣西地理環境特點,利於隱藏,易守難攻,進退均須步步為營以防伏兵”。隨首長們在邊疆關隘和要衝“指點江山”耳聞目睹中,讓我因地理環境對軍事行動的影響加深了認識,有了每臨生疏環境都要斟酌其對軍事行動影響的自覺。

南疆偵察參謀手記14:者陰山大戰將至!怎麼打?少用兵、用精兵

31師喬明來師長已在楊萬等候,首長們經對“者陰山越軍據點”及戰場環境的勘察,在綜合師前期偵察作戰所獲敵情后王軍長明確指示:未來對者陰山拔點作戰要以“少用兵、用精兵、打殲滅戰”的原則,由31師(欠91團),加強軍炮兵團(欠一個營)完成作戰任務。要求師儘快上報“者陰山拔點作戰方案”,作好組織團、營指揮員(含軍炮團)來楊萬戰場勘察的計劃;參戰部隊要有隨時行動的準備,現在就可以展開針對性訓練。

到馬林現地勘察後,軍長對32師姚永富師長明確了準備“適當時”收復苗皇帝山的作戰任務,同時傳達“將於者陰山之後實施”的軍區意圖。指示32師動作可以緩一些,但也不能等,從現在起就要有所考慮和準備,戰場勘察回去後可以先向軍報告基本方案。

在楊萬和馬林,軍首長同兩師偵察兵們同吃同住,白天早出晚歸戰場勘察,回住地走訪群眾和邊防連隊後還要同偵察兵們座談。對偵察分隊提出需要解決的諸如野戰食品、服裝不足,以及探親休假、入學考試等問題都得到一定程度解決。首長們指出自衛反擊戰後,偵察分隊到邊境執行偵察作戰對敵保持軍事壓力起了重要作用。下一步兩個師還有執行拔除越軍騎線據點的作戰任務,這不僅是國際鬥爭的需要,也是保衛祖國邊疆的戰鬥!偵察兵要為拔點作戰作好戰場準備,包括在江城邊境的33師偵察分隊,都要切實掌握當面敵人的動向情況等。

為加強對者陰山守敵情況的偵察掌握,31師曾由黃克忠副師長在楊萬坐鎮指揮,黃副師長接到離休通知時仍要求留在前方,未得獲准而悻然離開前線。隨拔點作戰任務日漸臨近,先後又有石倫常、龔崇學副師長和劉東昇副參謀長率領偵察分隊在楊萬為拔點作戰作積極準備。

南疆偵察參謀手記14:者陰山大戰將至!怎麼打?少用兵、用精兵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