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泉州板塊運動轟轟烈烈!而最深刻的變革卻發生在最近3年

如果讓你買房子,成熟的中心板塊和剛起步的新興板塊,你選哪裡?

如果不差錢,很多人都選擇中心老城,因為這裡有成熟的市政配套、商業廣場、優質的教育資源、醫療資源等等,你能找到中心區域各種好,除了貴!

對於新興板塊,估計除了價格優勢,其他的資源都會被詬病!

每個新區的發展,都需要經歷一段從無到有的發展過程,在城市發展的大背景下,歸結於一點,那就是:需要時間!

在萌芽破土,或者從量變到質變的轉折時刻,總會伴隨著一個事件的發生,成為這個新區走向發展新維度的標誌。在此我們選取了其中四個典型事件,透過他們回顧一下泉州城市新型板塊的發展變遷。

東西一座橋


當年位於刺桐大橋橋頭的中駿四季花城曾經打過一個“萬達旁”的噱頭,說實話,項目離浦西萬達確實近,但是作為連接項目到萬達最便捷的一個跨江通道,仍在收費的刺桐大橋無疑在告訴著往來的業主:距離不是問題,過路費才是隔閡!

講究城市一體化的時代,取消收費成為了勢在必行的行為。


這些年泉州板塊運動轟轟烈烈!而最深刻的變革卻發生在最近3年



2016年元旦,聯通泉州市區和晉江城北濱江商務區板塊的刺桐大橋停止收費,特許經營權提前回收!至此,泉州範圍內已經沒有收費的普通公路橋樑。2016年開始,晉江南岸從橋南到濱江商務區,開始了一波漲勢,片區新房整體均價超過晉江市區,並且延續到現在。

現在,在泉州市區的剛需到南岸的晉江買房,以前總會有一種無奈感,而現在更多的是坦然!

南北一條路


2013年,建發以合作開發的形式獲得泉州鯉城區江南板塊2012-24號地塊,這標誌著建發房產正式進軍泉州房地產市場。對於建發的到來,業界抱有著期待,而對於購房者來說,黃龍大橋西側、鯉城濱江南板塊,也太遠了吧!

彼時,江南樓市的熱點區域,還沿著筍江路一線展開,新天城市廣場、中駿四季陽光、御景嘉園、中駿商城等等。那一年泉州市場火熱,但有著品質房企光環的建發的表現並不如筍江路沿線板塊,隨後2014年開始的樓市調整期,作為新板塊中的新版塊,鯉城南江濱,走得尤為艱難。

2015年10月,建發以4.28億摘得福建泉州江南板塊黃龍大橋橋頭堡地塊鯉城2015-9號地塊,總佔地約合139.5畝。也就是現在建發瓏璟灣旁邊的瓏玥灣項目。這一次,建發對於自己的項目,給出了一個提法,那就是黃龍大橋橋頭堡。很顯然,支撐這個提法的強大依託就是在2015年初通車的站前南北大道。

這些年泉州板塊運動轟轟烈烈!而最深刻的變革卻發生在最近3年


這條路打通了江南組團的南北走向,聯通了動車站樞紐,具備的城市中軸線的功能定位,價值不言而喻。而在2016年入市的建發瓏玥灣一期銷售不俗,2017年二期銷售更是進入火爆階段,2018年更是以剩餘1145套住宅房源一次性全推的架勢結束了住宅銷售!今年年初中南置地拿下的濱江銘悅項目也剛剛推出了最後一批住宅,區域住宅供應暫現真空,時隔3年,境遇迥然!

最近兩年,鯉城江南板塊樓市的熱點都未然在站前大道南北兩端展開,南端是大唐世茂雲璟,寶嘉譽峰,北端就是建發瓏璟灣、瓏玥灣、中南濱江銘悅,而眾多片區改造的謀劃生成也沿著這條路展開,比如站前大道西側棚改、延陵、田中片區改造等。站前大道鯉城段的通車投用,不僅僅對於南濱江板塊,更是對於整個江南片區一個盤活,標誌著開發重點從筍江路沿線到站前大道兩側的轉移。

兩片帆影水中央


在2015年之前,頂著國家級光環的臺商區,在地產開發上,被認為是典型鄉鎮水平,五六千的均價也是泉州各個區中最低的(除了特殊存在的泉港),目前炙手可熱的湖東片區周邊,當時僅有兩個本土房企樓盤在售,並且經歷了一場難得的買房送車位營銷。

2015年11月,佔地千畝的海上絲綢之路藝術公園·亞洲園正式開園,拉開了湖東片區開發的大幕。作為一個剛起步的新區,如此大手筆的建設這樣一個高規格的公園無疑在告訴眾人,臺商區的格局、臺商區的標準,就是這麼高!


這些年泉州板塊運動轟轟烈烈!而最深刻的變革卻發生在最近3年



隨後2016年,啟動了湖東實驗學園的建設,隨後的3年來,這裡片區迎來了陽光城、金茂、世茂、美的、龍湖等大咖房企,片區價格也佔到了精裝1.3萬/平的高點。

海絲公園可以被看做是一個起始點,在隨著的這幾年來,臺商區延續著各類重磅配套落地的持續的、高頻的強刺激!從公園、學園到三甲醫院、八仙過海文旅綜合體、泉州國際酒店、白沙片區改造、生態連綿帶、以及剛剛釋放效果圖的城市花瓣,都在展示著這個片區未來的場景。

沒有人再以鄉鎮水平來評價這裡,無論是城建還是樓市!

四朵花瓣耀東海


還是那句話,新城開發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片區的起勢有標誌性事件發生,片區從起勢到成熟同樣也有標誌性事件佐證!典型的片區就東海。

2011年,市政府進駐東海,可以被看做東海全面起勢的標誌性事件。而在此之前,它最多的認知就是泉州灣的一片大農村。從學園、醫院、到道路建設紛紛開啟,並且落地投用的速度要快於同時期的其他新區。

在很多人看來,東海有著市府加持應該會迅速崛起,特別是在人氣上應該會蓋過別的新區,七八年的時間對於東海這樣的價值定位來說,應該是足夠的,但片區土地的過於集中、市場環境的變化,舊有風大的偏見,讓東海崛起速度低於預期。

這些年泉州板塊運動轟轟烈烈!而最深刻的變革卻發生在最近3年


經歷了跌跌撞撞,人氣被城東蓋過的現實,2016年開始,碧桂園、萬科進入,多個樓盤齊發力,東海迎來了樓市的高光時刻,人氣保持到今年,雖然有限價因素影響,但是不可否認,最近3年東海迎來了人氣集中爆發的時候,6月30日泉州俗稱的四朵花瓣正式亮燈,東海泉州行政文化中心的地位被再一次定位,標誌著東海片區從開發到提質的轉變。

從以上幾個實例我們不難看出,泉州新興片區的價值重塑發生在最近的3年時間裡,這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在於2016年樓市的那波潮湧,在強有力的限購限價政策下,確實保證了不因房價的過快上漲而提前透支了城市發展的潛能。

這兩年,泉州中心城市、包括已經進入成熟階段的諸如城東、東海都鮮有土地出讓,大量新樓盤在新興片區湧現,這也就意味著更多人群外溢到新片區買房,對於還在都城市化發展道路的泉州來說,泉州的城市架構還需要不斷延伸。選擇到新區安家落戶成為了很多人將會面臨的問題。

對於如何選擇,你應該抱有的心態就是:未來,這座城市會比你想象中的大!需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