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级巨大的鸿沟实则是两方创业者和资本巨大的意识形态之差

一二级巨大的鸿沟实则是两方创业者和资本巨大的意识形态之差

本文共 1409 字,约 3 分钟

#一二级市场估值观察# 这个话题,说是新“话题”其实并不新,对资本市场来说,一二级市场估值的评判标准以及关联问题由来已久。

我们之前发表过一篇《一二级市场和解从新经济的成熟开始》,以戏谑的语言分析了一二级市场如何在新经济的带动下回归理性,今天所长再次复盘中国资本市场,解读一二级的鸿沟的诞生与和解。

2014-2015年,迎来了二级市场的牛市,带火了一批擅长#市值管理#的“跨界打劫者”——上市公司和并购基金。

那时谈产融互动成为常态,二级牛带来的高估值和流动性让一级的退出来到了史无前例的好时代。

2016年迎来新三板旺年,想成为新纳斯达克的目标成为了鸡肋。

到了16年底,业界投资开始提出回归合理的#一二级估值体系#。

还是16年,不少大佬鼓吹乐视的成功,当然后来所有的“生态化反”后来一一被打脸,说明不合正常产业进步逻辑的大跃进都是一时风光纸老虎。

一二级巨大的鸿沟实则是两方创业者和资本巨大的意识形态之差

而后的金融崩塌,一地鸡毛,每一次都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那时的二级疯狂,一级共享经济也是癫狂之时。

一二级巨大的鸿沟实则是两方创业者和资本巨大的意识形态之差

到了16年下半年二级市场的熊市,跨界并购也迎来最强监管。

一级市场内一线VC机构的定价权和带来二三四五到十八线机构纷纷押注的资产估值水涨船高,独角兽让大家疯狂的陷入创投的巅峰,以至于产生了互联网企业的数据只要继续融资就会不断增长的梦幻镜像。

很多公司还没跑正模型时,根据GMV的估值简直不可思议。二级市场对企业内在价值的DCF贴现和互联网莫名估值的鄙视链也早已埋下。

我们之前写的《一二级市场和解从新经济的成熟开始》一文,意指有待新经济企业的估值回归,将一二级估值体系互相融合;待新经济的工具成为标配后,一二级市场的估值锚定维度也将趋近。其中就是从GMV/DAU等等到PE/DCF的距离,也许这个距离像一光年一样远。

大量的净资产之下国家优质企业得到的估值倍数竟比不上巨亏的新经济。


一二级巨大的鸿沟实则是两方创业者和资本巨大的意识形态之差

价值投资?太难了。

到了18年下半年资本最寒冬,瑟瑟发抖的人们去了区块链探探究竟。还有很多投资人发配去了创业公司,也有很多转型回了实业。

很多早期投资机构也在18年的策略要么转向A轮,要么转向PRE-IPO套利型机会。

2019年科创板的推出给资本市场一剂奇幻的强心剂。

这次资本寒冬未过,大家却冷静了很多,一夜之间意识到PRE-IPO红利不在,一级市场出手愈发谨慎,一不小心很有可能为前轮投资人过高估值而接盘。

而此时二级大把企业趴在地上,股价低于净资产且年分红4-6%。一级市场基金的IRR有多少跑过8%?

19年下半年,以风投巨头软银资本为首的投资滑铁卢、共享经济在一级市场的双11打对折,更是让大家猛然清醒,WEWORK这类创造了价值但被估值过高的大量被包装成伪科技的新经济,需要得到重新审视。


一二级巨大的鸿沟实则是两方创业者和资本巨大的意识形态之差

只有少数一二级价值投资者是始终清醒的,当时顶住压力不投共享的是奇才。

目前到了19年Q4季度:我们很早提出了#一级早期化,一级二级化#心得

一二级巨大的鸿沟实则是两方创业者和资本巨大的意识形态之差。

一二级终于开始回归理性估值。期待新经济的估值方式锚定得到和解!

LOVE AND PEACE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