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華爾說,在中國組建軍隊必須令西方和中國都滿意才不會失敗

我們知道,清廷在與太平天國的作戰中,由於幹不過太平天國,曾經僱傭了美國人華爾的洋槍隊幫助鎮壓太平天國。

但是,從1860年6月美國人華爾創建洋槍隊到1861年6月,這一年的時間裡,應該說,華爾的命運是充滿波折和戲劇性的,儘管有上海地方官的支持,在背景上也賦予了“官方”身份,但軍紀渙散以及軍事上的無所作為以至於使華爾遭遇不幸,經歷了戰場上的負傷而後又被英方抓捕,但是經歷這些不幸也使華爾不斷地反思,思考組建軍隊後與上海地方以及軍方合作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如何提高軍隊的素質和戰鬥力等等。

美國人華爾說,在中國組建軍隊必須令西方和中國都滿意才不會失敗

本文根據《晚清官場的洋大人》改寫

華爾雖然做過海盜,也有一段時期的從軍經歷,華爾曾經效力於法國外籍軍團,參加過克里米亞戰爭,這都是華爾在反思中得到一些有價值的啟示:如軍事管理、招募新兵、內部組織、指揮系統、後勤、訓練和紀律等。從洋槍隊的早期發展中,華爾及其支持者似乎逐漸地意識到:沒有清廷的認可與西方的支持,這支洋人組成的僱傭兵隊伍註定要失敗,這可能是最重要的教訓。由於最初建立的那樣一支隊伍既觸犯了清廷,又觸犯了西方列強的代表。因而,要想獲得認可甚至在戰鬥中獲得勝利,就必須徹底改變部隊的成分和做法。

基於這些認識,華爾說,他今後的策略是,必須在軍隊的組建中完成一項令西方和中國都感到滿意的妥協方案,使他領導的洋槍隊既能夠發揮西方的軍事專長,而又不招致清廷的反對,這樣才不會失敗。而此時,在寧波的一個叫買忒勒的法國軍官訓練的華人炮兵小分隊,雖然這支隊伍也有外國人,但主體卻是中國人,這支隊伍的詳細情況是華爾的副手白齊文介紹給他的,白齊文也是美國人,從洋槍隊創建就跟隨著華爾,對於法國人訓練的華人炮兵小分隊,當時上海的報紙也說,這是“以歐洲方式完美訓練的”一支中國軍隊。這支小分隊一樣也有著官方背景。這支小分隊是隸屬於江蘇副總兵李恆嵩的一支獨特的軍隊。

美國人華爾說,在中國組建軍隊必須令西方和中國都滿意才不會失敗

晚清官場的洋大人

華爾聽副手白齊文說了買忒勒炮兵小分隊的情況,便有了重新組建洋槍隊的想法,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自己的老丈人楊坊和上海道臺吳煦的時候,二人對華爾的想法全力支持,並向自己的上級江蘇巡撫薛煥作了彙報,薛煥正為李恆嵩所領導的江蘇兵勇作戰能力差,不能使用西方新式武器而頭疼,聽此建議便也欣然答應,薛煥便命令李恆嵩暫時與華爾合作,從此李恆嵩也成為華爾新式洋槍隊的一員。

有了薛煥、吳煦、楊坊等人的支持,華爾也給自己的老對頭何伯司令寫了封信,他重申今後不再引誘和收容英軍逃兵進入洋槍隊,並請求能夠與何伯進行一次平等會談,會談的內容當然是關於華爾得軍事計劃。[1]對此,何伯是什麼態度呢?

出乎華爾意料的是,何伯不但答應了華爾平等會談的要求,還向華爾保證,華爾、法爾思德、白齊文由松江來上海,由上海返回松江的旅程一定是安全的。華爾受到何伯的覆信即帶領法爾思德、白齊文前往會談,何伯的參謀人員也參加了這次會談,在會談中,何伯對華爾重新組建洋槍隊並進行軍事訓練表示歡迎,何伯對華爾這個曾經的囚犯,為什麼會出現由反對到支持的巨大轉變呢?因為,此時英國國內的政策對“中立”原則已經由轉變為積極的支持,政府中有很大一批人認為應該幫助清廷鎮壓太平軍,保護條約港利益。這樣,何伯便轉而與華爾緩和了關係。

美國人華爾說,在中國組建軍隊必須令西方和中國都滿意才不會失敗

華爾洋槍隊在進行軍事訓練

1861年6月,吳煦在松江找了一個比較隱秘的地方,專門供華爾創立的新洋槍隊使用,由華爾、李恆嵩負責訓練那些不能熟悉使用西方武器的各種地方軍,華爾將訓練這些華人軍隊使用西方大炮、輕武器和西方戰術,並首次將他們編人新型洋槍隊的行列。據華爾的一位官員講,在他開始招募新兵後的一個月內,這位美國指揮官就有了“150多名卓越的軍事征服者,每個人都能完成正規軍生活中的全部日常任務,嚴格服從他的命令,他們的軍服、裝備和訓練都以歐洲士兵為模式,達到完美的和諧”。[2]

可以說,1861年的夏天,華爾都在依照他的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華爾從事組織,訓練和裝備它的軍隊,在訓練中,吳煦和楊坊是急切的,恨不得華爾立即投入到鎮壓太平軍的行動中來,為此,華爾不止一次的和他的後臺老闆們發生爭吵,華爾已經抱定主意,吸取前車之鑑,未做好準備之前,他寧可辭職,也不願在時機不成熟前貿然行動,重蹈失敗的覆轍。

美國人華爾說,在中國組建軍隊必須令西方和中國都滿意才不會失敗

經過幾個月的艱苦訓練,1861年9月中旬,華爾邀請吳煦和楊坊等人參觀他舉行的一次軍事演習,檢閱他的部隊的訓練情況和作戰演練。吳煦、楊坊看了這次演習,很高興地認為洋槍隊的作戰能力已經完全具備與太平軍作戰的條件,要求華爾立即對太平軍發動進攻,但華爾仍然說,條件還不成熟,他說,他的部隊須待來年1月才能做好一切作戰準備,時機不成熟就不要逼他採取行動,因為如果輕舉妄動就會遭受百分之五十的傷亡損失。[3]

華爾的這番表態,雖然吳煦、楊坊有些不高興,但也無可奈何,因為他既有保證又帶有恐嚇性質的回答是那麼的無懈可擊。華爾的這番表態也表明了他已從在中國作戰初期經歷中的輕率魯莽轉變到此後的謹慎、持重。青浦、松江之戰的一次次失敗已使他清醒過來,不再是那個只知冒險而無謀略的人了,他的這個轉變,使他在此後與太平天國的作戰中不斷獲取勝利。

——————————————————

參考文獻

[1]北京太平天國曆史研究會編:《太平天國史譯叢》第三輯,雍家源譯,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79頁。

[2][美]史密斯:《十九世紀中國的僱傭軍:外國僱傭兵與清帝國官員》,汝企和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44頁。

[3]北京太平天國曆史研究會編:《太平天國史譯叢》第三輯,雍家源譯,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80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