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是“卑鄙的叛徒”,日本有资格说这句话,且德国“无话可说”

每当我们提到德国,眼前浮现出的往往是“忠诚”、“严谨”的“刻板印象”。然而对于日本人来说,从二战结盟的经历来看,德国是十足的“叛徒”,在它脸上看不到丝丝“忠诚”,只有大大的“利益”二字。

德国是“卑鄙的叛徒”,日本有资格说这句话,且德国“无话可说”

日德“臭味相投”

1878年,日本明治政府颁布《军人训诫》和《参谋本部条例》,日本开始构造此后被世人唾弃的“军国主义”体制,整个日本自上而下的被打造成为了战争的机器,为所谓的“日本百年大计”服务。

自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军方就有计划地在古代“日本枭雄”丰臣秀吉进军朝鲜、征服中国的大思路上,计划出完整的征服中国计划。1894年通过甲午战争,日本获得了朝鲜控制权完成了该计划的第一步,1931年9月18日更是进步蚕食中国的东北地区,建立起了所谓的“满洲国”。

德国是“卑鄙的叛徒”,日本有资格说这句话,且德国“无话可说”

伪满洲国疆域

对于日本这一明目张胆的侵略行为,1933年2月24日,国际联盟应中国代表的要求,对伪“满洲国”不予事实上或法律上的承认。而这个“不承认”彻底激怒了日本,日本在国联大会上自认是东亚秩序看门人,强调它的行为是受中国东北人民爱戴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站在他们这边就是明证。

同时指责国际联盟干涉东亚事务,是可耻的帝国主义行径,是对东亚国家的一种“霸凌”。因而作为东亚唯一的独立工业大国,他有义务不予支持,于是在1933年3月27日退出了国联,成为了国联之外的第二势力。

1933年1月,德国纳粹党正式开始上台执政,由于该政党获取民意的最直接方式,就是将第一次世纪大战后,德国经济的快速崩塌,老百姓无工作、无收入的局面,归结于《凡尔赛条约 》中对德国的“惩罚”。

德国是“卑鄙的叛徒”,日本有资格说这句话,且德国“无话可说”

纳粹士兵

因而纳粹党很快就露出了冲击《凡尔赛条约 》的獠牙。为了让自己能够啃下《凡尔赛条约 》,迫使藏在其背后的英国、法国就范,放弃对德国进行“惩戒”,把德国变成一个正常国家。

首先纳粹党把重心放在自身实力上做突破,让自己有挺直腰杆跟英法平起对话的资格。

根据《凡尔赛条约 》条约要求,德国陆军被限制在100000人以下,不得拥有坦克或重型火炮等进攻性武器;空军更是被要求完全不能存在;海军这边作为德国一战的“明星”产品潜艇,被要求完全不能制造。

在上述条款的压制之下,德国的武装力量,几乎完全不可能对欧洲其他工业大国,造成任何的实质性的威胁,已成为一个任何宰割的羔羊。

对于德国来说,在这样的状态下,英法是不可能跟德国平起平坐的谈,而是趾高气扬的指挥。

出于打破压制的需要,纳粹在1935年3月宣布恢复兵役制并扩充德国军队。

包括建立凡尔赛条约中禁止德国拥有的海军武器、装甲部队和空军。

德国是“卑鄙的叛徒”,日本有资格说这句话,且德国“无话可说”

一战后大萧条的欧洲

此时的一战战后秩序掌舵人英国、法国因为一战元气大伤,担心激怒德国,会再次爆发世界大战,于是选择“姑息纵容,退让屈服”的政策,并没有对德国进行问责,只是强调在武装力量上,别超过英国、法国等主流工业大国即可。

1936年,英国和平主义组织进行了民意测验,90%的人拒绝参战,反战求和思想深入人心。

正是因为英法这对一战战后秩序的“守护者”,遇事只知道一味的妥协,德国开始在一战之后,以“恢复旧土”为理由疯狂扩张武力,并于1933年9月19日退出了指责它扩张军备的国际联盟,跟日本一样成为了游离在英法主导的国际秩序之外的第二方势力。

俗话常说抱团才能取暖,被孤立往往意味着毁灭,因而在脱离国联之后,日本、德国很快就“臭味相投”的走在了一起,1936年11月25日,日本和德国在柏林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双方在反对苏联的旗帜下,组成了一个半军事同盟,在军事情报上“紧密合作”。

单挑苏联的日本

自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全面占领中国东北之后,苏联和日本就直接成为势力范围相交的2个国家。而由于1904年,日本曾在东北的日俄战争中,打的俄罗斯人抱头痛哭,日本军方对俄罗斯帝国继任者苏联,多多少少都有着一点不屑。

德国是“卑鄙的叛徒”,日本有资格说这句话,且德国“无话可说”

日本二战大战略

日本东北驻军在制定进一步的侵略计划之时,甚至搞出了“南进”与“北上”,“南进”是日军杀入中原,“北上”则为击打苏联,拿下广袤的西伯利亚地区。

因为日本有心“北上”,当其跟苏联就诺门罕布日德地区及蒙古国哈拉哈河中下游该归谁的势力范围而产生争议之时,日本展露出了绝不妥协的强势。1939年5月11日,苏联势力下的蒙古士兵在二者争议地区放牧,日方毫不客气地连人带牲畜扣留了。

自家士兵被扣,苏联这边的蒙古人立马带枪去问罪,将当时日方扣留人的锡林陶拉盖哨所攻占了。而蒙古人这样大摇大摆的向日方士兵发起进攻,等于是发动战争,且是挑起战争的“邪恶”方。

德国是“卑鄙的叛徒”,日本有资格说这句话,且德国“无话可说”

作战中的苏军

于是日本立马抓住这点,5月13日晚,日本关东军第23师团代表“正义”攻入了蒙古境内。苏联作为蒙古背后的“保护伞”,在蒙古的既得利益群体。

为了保住手中利益,不认日本像霸占中国东三省一样,控制蒙古。由苏联名将朱可夫带领的第57特别军,火速向日军进攻方向靠拢,并在诺门坎地区跟日军形成了对峙局面,此后双方进行了数月的炮战,直到8月20日凌晨。

20日凌晨,趁着日方军官轮休的机会,苏联数百辆坦克,数万将士,在以百记的飞机掩护下,向日本发出了猛攻,在铺天盖地的炮火声中,诺门坎的主力日军第23师团陷入全军覆灭的危难之中。

为了让局势不再恶化,防止苏军突入东北,日军急忙调集野战重炮兵第9、第10联队,速射炮9个中队,16个野战高炮队在诺门坎后方布战。

此后由于苏联在9月15日,接受了日本以承认苏联认定的现存边界为条件的停战请求,日本整个火力布置并未到位,就被需要表达善意而取消。

日本跟苏联的第一次交锋,以日本“服软”落幕。

德国背叛了日本

德国是“卑鄙的叛徒”,日本有资格说这句话,且德国“无话可说”

日本、苏联围绕诺门坎的战争,起于1939年5月11日,完于9月15日。基于1936年11月25日,日本和德国在柏林签订的“反共产国际协定”,日本作为跟苏联直接对抗的存在,德国应该最大限度地帮助它。

然而残酷的事实告诉日本人,它被“卑鄙的德国人”骗了。在日本和苏联对抗激烈的8月2日,德国高层高调的照会苏联代表,要求苏德会谈签约,保证双方互不侵犯。

德国在自己盟友跟苏联打的火热之时,抛出要谈判的观点,无疑是将“日本的进攻,自己支不支持”当做了,逼迫苏联“和谈”的筹码。

为了不陷入腹背受敌,苏联不得不同意了和谈。8月23日正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正式签订,苏联、德国对呈现出了盟友的姿态,跟日本的“反共产国际协定”仿佛被德国完全忘记了,日本成为二战中被德国卖的干干净净的国家。

德国是“卑鄙的叛徒”,日本有资格说这句话,且德国“无话可说”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现场

也正是因为德国这次卖了日本的行为,当德国攻打莫斯科,希望日本牵制苏联西伯利亚兵力之时,日本选择了冷处理,不反对也不出兵,安静的看着德国“惨败”。

日本从诺门坎中已意识到,德国人眼中只有自己利益,盟友只是一张纸上的名字,只要有更好的利可图,可以随时撕掉不算数,毫无契约精神,没有一丝廉耻。

在德国大喊“统治世界”的呼声下,假如德国轻松拿下苏联,那下一个遭殃的一定是日本,一个强盛的德国,不符合日本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国家利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