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實戰拳法大師王薌齋

一代實戰拳法大師王薌齋

”開山祖”王薌齋

王薌齋積四十餘年習拳之經驗,在北京始創大成拳,併為拳技的傳播和發展,耗盡畢生精力。他提出養生與技擊並重的拳理,認為養生為技擊之基礎, 技擊是養生之究竟。養與練的有機結合,才是中國的真正拳法。

燕趙故國河北自古尚武風行,多有慷慨悲歌之士。 對他們的武功推崇倍至。七、八歲時,王薌齋常去觀名家比武,如醉如痴。當時,南小營的形意高手“單刀”李存義,程家村的八卦名家“眼鏡程”程廷華等人,都很喜歡天資聰穎的王薌齋,並經常教他練武,耳聞目染,不僅自幼癖武,而且立志成家。十四歲那年,他便正式拜郭雲深為師,投其門下學練形意拳。

郭雲深是久負盛名的國術大師。他“半步崩拳打遍天下”,有口皆碑。平素,郭雲深深夜外出,總是一人獨來獨往,弟子不便相問。

一次,正值中秋佳節。當弟子們共歡賞月之際,郭老又獨自外出,說去桃園散步,不時即歸。王薌齋擔心郭老大病初癒,不禁風寒,便持衣追蹤而去。等到村邊一看,只見郭老在一個墳地裡練功,其樁法和功法與平時教他們學練的 “三體式”截然不同。王薌齋得此一見,心中暗喜,脫口喊聲“師父”。郭老猛然一驚,心想何人前來偷藝。 當見捧衣而立者是愛徒王薌齋時,便頓消怒容,開口說道:“今夜所見之事,萬不可外說。日後你也深夜來此,待我傳你絕技。”果然,從此之後,王薌齋獨得秘傳,朝夕揣摩,功夫大進,弱冠之年已成一代名師。在一九三六年出版的《國術名人錄》中,著名的中國武術史學家金警鐘寫道:“得郭雲深三層功夫者,只有王薌齋先生一人。”

一代實戰拳法大師王薌齋

郭雲深謝世後,王薌齋遍遊大江南北,尋訪武林豪傑,結識良師益友。此間,他曾先後遇少林高手行林禪師、“江南第一妙手”解鐵夫、“五技撩手”名家方士樁、八卦名師劉鳳春、太極名家楊少侯、“神腿”劉培顯等,結下莫逆之交。他們精良相見,取長補短。

近四十年中,王薌齋對中國武術探本求源,終於對拳道瞭如指掌,從中悟出各門各派的相通之處。他認為,不打破門戶偏見,不破除封建式的師承關係,中國武術之真髓將會趨於失傳。

於是,王薌齋集百家之長,獨樹一幟,創立大成拳。當初曾有人主張以王薌齋姓氏命名,遭到他嚴正拒絕。王薌齋一再聲明:“大成為綜合與總結之意。大成拳乃彙集各家名拳之長而創立的,並非我個人所發明,而是千百年來前輩們經驗和智慧的結晶,我個人只不過是汲取了前輩和兄弟門派的精華,推陳出新而已。”

大成拳絕非“天橋把式光說不練”。當年,王薌齋以爐火純青的武技,出神入化的戰術,先後戰勝十七名國內外著名搏擊家,使大成拳揚名四海。

曾獲歐洲冠軍的意大利拳擊名手傑姆士,當時來到北京觀光。他風聞王薌齋在《實報》載文比武,“不分國籍”,決意前來較技一比高低。於是,一場中外技勇決鬥開臺:只見傑姆士抱好拳架,犀利的兩拳待機而發。正在雙方將接未觸之際,王薌齋猛一抬頭,目光如電,神氣逼人。傑姆士突然搶步上前,用左手直拳朝王的面部猛擊而來。王薌齋隨機應變,略一閃身, 用右小臂往對手左小臂輕輕一掛,傑姆士頓感半身發麻,立腳不穩,猶如半壁頹牆,一頭栽倒。待站起身後,立即反撲過來。他改用右手下勾拳猛擊王的胸窩。 只見王略變身形,抬手往外一支,傑姆士如同觸電一般,被凌空摔出丈外,這才就地認輸。

為讓傑姆士開眼,王薌齋讓他任意擊打胸部和兩肋。縱然傑姆士的拳點密集如雨,連擊不停,卻如以卵擊石,無濟於事。 最後,傑姆士運足全身之力,用右手擺拳,猝然改擊王的小腹。王稍一挺肚,傑姆士被反彈摔倒在地,右腕挫傷紅腫。王薌齋的鐵骨鋼肚,使傑姆士羞愧難言,深領中國拳法的神奇莫測和絕妙之處。

早此之前,王薌齋還先後使日本功夫好手巴田一郎、灣邊、澤井健一和英國人英格敗在手下。澤井健一是日本太氣拳創始人,他在拳道和劍道上素享盛名,並精通柔道。

當澤井比拳輸給王薌齋後,他又立意試劍。確實,劍道造詣精微的澤井,可將一人頭頂上的蘋果,雙手執刀一劈,蘋果一分為二,卻無傷人之頭皮。甚至,他掄起一根竹竿抽打西瓜,簡直如刀切、一般。只見澤井雙手握劍,高舉過頭,口中“哈咿”一聲,劍隨聲到,朝王薌齋的頭部徑劈下來,王危在旦夕。正值堪堪擊中之時,王薌齋揚眉出劍,只是快速將斜面一迎,略一發力,便聽“咔”的一聲,澤井連人帶劍蹦出丈許,倒臥地上。澤井不明白怎麼被摔出去的,爬起來略加思索,突改劈殺方向。可王依勢照舊,只步法稍作調整,一劍之下又將澤井摔撞出去,因衝勁過猛竟把門板撞裂。

至此,澤井心服口服,決心拜王為師改習大成拳, 王薌齋欣然相授。後來,澤井成為造詣精深的日本武術家。一九七六年,他在《太氣拳》一書,毫不諱言地提到當年王薌齋用手指輕觸他的胸部,使他感到五臟劇震的情景,寫到“大成拳的練功方法是科學的, 是武術之真諦。”

與許多拳法不同,大成拳不主張招法訓練,更排除套路練習。對於那些踢木樁、打沙袋和講蠻力、重硬功的鍛鍊方法,尤其擯除無遺。它只注重人體之精神內養、力量變換和周身靈運之綜合鍛鍊,以及肌肉協調性鍛鍊,無固定程式招法,著重實作實戰,不管使出任何動作,皆需作到全身“一動無有不動”的整體運動,動作時神不可外溢,意不可露形,形不可破體,力不可出尖。循此拳學原則,通過曠日持久鍛鍊,恢復和調動人體中固有之良質良能,再熔合大成拳功法中的意念活動,使人體產生一觸即發橫掃千鈞的攻防本能。這即是大成拳技勝一籌的技擊特點和實用原理。按此去做,則無往而不勝之。

自從大成拳興起之後, 在拳理與實踐 上,便使中國的實戰拳法演進到一個革故鼎新之高度, 先後在北京、天津、上海和華北地區得以傳播,並在當時的國外拳界產生深刻反響。 但鑑於歷史條件所限,大成拳尚未能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普及。

(李傑)

一代實戰拳法大師王薌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