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毫米的機槍為什麼不能取代12.7毫米機槍?

巨蟹座大王


蘇制KPV14.5毫米重機槍平射狀態,這槍說實話不充分的固定僅憑三腳架受振動的影響,是很難控制晃動的很厲害,嚴重的影響射擊精度,它邊上的DShk–38型12.7毫米重機槍會好一些。

14.5毫米這個口徑據說是延續了二戰期間西蒙諾夫PTRS–41和捷格佳廖夫PTRD–41兩型反坦克槍,由於坦克的出現步兵連隊(營以上有戰防炮)需要一種可靠的反坦克武器,當時只有反坦克手榴彈、莫洛托夫雞尾酒燃燒瓶,只能在幾米內攻擊坦克,不但效果差而且極其危險!所以,必須要研製在150米外穿透坦克裝甲的武器,反坦克槍就是根據這個需要研製的,當時西蒙諾夫大師和捷格佳廖夫大師認為12.7毫米口徑有點小,不足以擊穿30毫米厚的坦克正面裝甲,需要加大口徑才行...就出現了蘇聯獨有的14.5毫米口徑。
《潘菲洛夫28勇士》裡面的PTRD–41反坦克槍,它槍口制退器是方形的,而PTRS–41的槍口制退器是圓形的。反坦克槍並沒有維持多久就退居二線了,因為到了二戰中後期坦克的裝甲越來越厚,14.5毫米已經力不從心了!

二戰剛剛結束後,東西方就進入到了冷戰狀態,為了抗擊西方軍事集團的空中優勢,蘇聯又將14.5毫米這個口徑“撿了起來”,利用它比12.7毫米口徑威力大40%以上的優勢,研製出來專用的14.5毫米大口徑高射機槍來對抗西方國家軍隊的低空飛機。但,專用高射機槍也沒在一線部隊服役多長時間,因為1950年代初飛機就進入到了噴氣機時代,高射機槍與高速飛行的噴氣機對抗已經力不從心了。
蘇軍ZPU–4型14.5毫米高射機槍,這種高射機槍重量在2噸左右,自身沒有機動能力,需要有車輛牽引,雖然可以拆卸成大件由畜力馱運,但仍然很重,該槍參加過越南戰爭,與美軍各型噴氣機對抗當中很少有擊落的記錄,原因就是子彈威力太小,射程和射高太近/太低。


相對於蘇聯步兵槍械的口徑細化,西方軍隊的走的是減少口徑道路,理由是減輕後勤負擔,重機槍就美製M2型12.7毫米口徑一個型號,而且槍的基本結構用了差不多100年,也不打算研製新型號更換,西方步兵連隊火力打擊是有層次的:600米之內是步槍和輕機槍的打擊範圍、600~1200米是12.7毫米重機槍的打擊範圍、再遠的距離就是60~81毫米口徑的迫擊炮了,火力之間銜接比較好沒有空白,而且打擊輕型土木工事、壓制單兵火箭筒、狙擊手這類任務12.7毫米重機槍完全勝任,實在是沒有必要去研製更大口徑的重機槍,而蘇軍在1960年代也是這樣的火力配置,14.5毫米雖然是為了壓制12.7毫米口徑,但是這種口徑的重機槍一般都安裝在了車輛上或者佈置在關卡、隘口一類的固定火力點,隨步兵連隊徒步行軍是很少見的。

14.5毫米重機槍子彈和12.7毫米重機槍子彈的直觀對比。

總之,二戰以後隨著科技的發展步兵營連分隊的武器已經細化的比較完善了,不但有新型的步機槍,還有狙擊步槍、單兵火箭筒和自動榴彈機槍(自動榴彈發射器),60~120毫米迫擊炮...在8000米內構成了很綿密的火力打擊體系,已經不在是二戰時期那種一槍多用/多能的時代了,所以12.7毫米重機槍反而在這個體系當中由於重量相對的輕(子彈也輕,攜帶量會增加一些),完全勝任分配給它的任務,反而是比14.5毫米機槍使用靈活,而14.5毫米重機槍用在車輛上、當做艦艇輔助武器在射程和威力上確實好於12.7毫米重機槍。

武器裝備的使用原則要根據戰場需要而定,各自有實際需要,所以14.5毫米和12.7毫米相互之間是不能替代的。


皇家橡樹1972


先看個圖做個對比,最左邊那個是9x19mm帕彈,之後三個是12.7x99NATO,再是兩枚12.7x108mm毛彈,最右邊是14.5x114mm。


確實12.7的應用比14.5的廣很多,之所以14.5mm無法取代12.7是應為對於這種大口徑機槍而言,14.5能幹的事兒12.7大多也能幹,而12.7幹不了的事兒,14.5也很頭疼。所以沒必要增大口徑,增大重量費力不討好。

動能上面14.5大約3萬焦出頭,12.7一般2萬焦不到。二戰之前蘇聯人設計14.5mm的原因是嫌12.7對付坦克的穿透不夠,因此直接粗暴的加大口徑,加強裝藥,用到機槍上之後也能打個飛機啥的。

但這些大口徑子彈到了現代無論是對付飛機還是坦克都不行,因此只能打打土牆、薄掩體、輕裝甲車輛之類的,然而這種活12.7照樣能幹。而再硬茬一點的目標,比如步戰車之類就得上炮或者筒子去對付了。

雖然14.5mm的射程和遠距離存能確實比12.7好上那麼些,但光是12.7打個2-3公里壓制也沒問題,再遠的話即便14.5的彈道照樣很難看,還不如用炮。


所以說,幹啥要用14.5取代12.7?現在還把14.5當寶貝的也大多都是開著皮卡,重武器較缺的黑綠叔叔們


瘋狗的輕武


14.5毫米和12.7毫米,是兩大重機槍系列,以前全都稱為高射機槍,兩者之間儘管口徑只相差了1.8毫米,但是兩者彈丸的重量包括全槍的重量卻相差了很多,14.5毫米重機槍實在是太過笨重了,在軍隊的適裝性非常差。

雖然14.5毫米重機槍仍然在中東等全球熱點衝突地區中不斷出現,細心的國內軍迷發現此槍極少單獨設置在陣地中使用,原因就是太過於笨重不便機動,因此黑叔們都將其裝上豐田皮卡,成了一挺機動靈活的高平兩用機槍,當然,其中也不乏蘇聯時代的12.7毫米德什卡重機槍。

KPV型14.5毫米重機槍,為蘇聯時期研發的一挺高射機槍,發射14.5 x 114毫米彈藥,與二戰蘇聯的反坦克步槍彈藥相同,1949年被定位為步兵武器,但實在是太過於笨重了,在60年代初就改為防空武器,具備對2000米內低飛的戰轟機或直升機實施打擊。

我軍也曾裝備過仿KPV型14.5毫米高射機槍,名為56式14.5毫米4聯高射機槍,全重高達2噸,對空射擊時,有效射程2000米;但平射時,有效射程降至為1000米。

56式14.5毫米四聯高射機槍開火時的躁音,竟然比37毫米高射炮還要大,曾參與實戰在越南保衛我防空部隊的37毫米高射炮,用來驅離來襲的美機,但也只是驅離而已,一架空中戰機都未打下來。

在兩山輪戰時,曾用雙聯裝14.5毫米高射機槍打擊對面的敵人,取得了67式7.62毫米重機槍所難以企及的射擊距離和射擊效果;現在,槍架安裝在四輪雙軸車座上,用汽車牽引的56式14.5毫米四聯高射機槍,早已退出現役。

14.5毫米重機槍極為笨重,僅彈頭重量平均超過60克,當然,其威力也很大,在500米距離內,能穿透32毫米均質裝甲,12.7毫米重機槍子彈就達不到,不是相差口徑1.8毫米的原因,而是裝藥量相差太大,遠遜於14.5毫米重機槍。

12.7毫米重機槍相對要輕巧許多,相對於M2HB重機槍槍管重量13公斤,平射用M3三腳架重20公斤,立柱式對空用M63槍架質量65.5公斤,我軍裝備的QJZ89式12.7毫米重機槍,居然以以26.2公斤包括槍管的全重,成為世界上最輕的現役12.7毫米重機槍。

裝備部隊以後,有效提高了部隊的機動性和靈活性,槍身長1.64米,有效射程1500米,理論射速450-600發/分,能為一線步兵提供非常強大的輸出火力。

僅從全槍重量、有效射程、機動性、適裝性等綜合因素考量,現有14.5毫米重機槍儘管有效射程高於12.7毫米500米左右,穿甲深度也遠在12.7毫米重機槍之上,但由於過於笨重,導致其適裝性太差,難以取代12.7毫米重機槍在軍中的地位。

現在,某些曾經裝備過14.5毫米重機槍的軍隊,也基本上以12.7毫米重機槍取代了笨重的14.5毫米重機槍,我軍除了部分小型艦艇還裝備14.5毫米重機槍以外,陸軍基本上淘汰了14.5毫米雙管和4管重機槍,只保留了一挺新型的全重僅73公斤堪稱世界上最輕的QJG02式14.5毫米重機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