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西遥看德州老电厂的大烟囱

1908年7月,德国人开始修津浦铁路时,因津浦铁路的路基,需要多次经过原古运河的旧河道,而这些旧河道里,不仅土质松软而且全是多年沉淀的淤泥。这样的地质条件,本应用乱石头来(按要求应该是地瓜石)处理。可当时在德州城附近很难弄到石头,加之交通又不便,到远处去运更是困难,故德国人就想出了用“溜渣砖”来替代石头的办法。

一路向西遥看德州老电厂的大烟囱


为此,他们就在德县兵工厂发电车间附近,建了个有两座大烟囱的、较为现代化的“砖窑”,专门烧“溜渣砖”。当时的中国可能还没有这样先进的“砖窑厂”。实际,虽然说是烧溜渣砖的砖窑,可也烧优质的红砖,如建火车站、火车转盘等相关的建筑物所用的砖,也是在这里烧的。

一路向西遥看德州老电厂的大烟囱


德县兵工厂后期的建筑用砖也是在这里烧的。这个砖窑烧的红砖,比现在标准的红砖略短点、厚点,它的质量却很好。一看就能分辨出来与现在的红砖有区别。

他们建的那两座烟囱用的是青砖,高约50米左右。那时,德州城周围几乎没有高大的建筑,在几十里外就能看到这两个烟囱,它一时成了德州城的标志性建筑。其中,东边的那座高大粗壮些、西边的矮小略细些。

1912年津浦铁路通车后,该砖窑就完成了它的使命而被废弃了,制砖机械等重要设备被德国人运走了,只给德州城留下了一片废墟和这两座大烟囱。

1958年,东边的那座大一点的烟囱有点倾斜,为了安全德州发电厂将其拆了半截,西边的这座,发电厂一直使用着,直到老电厂搬迁才停止使用。直到“文革”后期,这一座半大烟囱才被彻底拆毁。它们整整在德州城的大地上竖立了60余年。

上世纪乃至德州解放前后,为德州城的标志型建筑,号称“电灯房的大烟囱”。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