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政和三年大封子嗣,還改公主為帝姬,那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政和三年的宋徽宗大封子嗣,還改公主為帝姬,那一年到底發生了什麼?政和三年是趙佶的欣喜之年,可惜他只猜中了開頭,卻沒猜中結局!

宋徽宗政和三年大封子嗣,還改公主為帝姬,那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宋徽宗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敗家皇帝,又是多才多藝的著名藝術家,是個令人難解的矛盾體。趙佶是宋神宗趙頊第十一子、宋哲宗趙煦之弟,先後被封為遂寧王、端王。因為哲宗英年早逝,無子可繼(曾有一子,只活了三個月就夭折了),所以,趙佶被向太后(神宗皇后)推上皇位。

對於宋廷選擇趙佶,神宗朝的宰相章惇當時就評價其人說:“端王輕佻,不可君天下。”就是說,“端王不端”。趙佶上任後,果然被章惇料中,趙佶在位期間,內部農民起義風起雲湧,梁山起義和方臘起義先後爆發,北宋統治危機四伏,結果,北宋被他給玩沒了。難怪元代丞相脫脫也說他“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

宋徽宗政和三年大封子嗣,還改公主為帝姬,那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趙佶在位期間,重用蔡京、童貫、王黼等奸臣,最終使北宋走向滅亡的道路。這個不靠譜的皇帝,在軍事上曾倚重宦官童貫。童貫為人“性巧媚,善逢迎”,為徽宗蒐括書畫奇巧時,與蔡京結交,助蔡京為相。蔡京為相後,推薦其為西北監軍,領樞密院事,掌兵權二十年,權傾內外,時稱蔡京為“公相”,稱他為“媼相”。童貫為西北監軍時,出兵收復了四州、洮州等地。後來,他出使契丹,隨即征討方臘,獲勝,封楚國公,權傾一時。

宋徽宗政和三年大封子嗣,還改公主為帝姬,那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政和三年的趙佶為何如此興奮,大封子嗣,還改公主為帝姬呢?這與童貫給他的“希望假相”有著直接關係。因為西夏邊事的利好消息,使得宋徽宗的內心開始膨脹,以至於此時的他已經開始為徵遼做準備了,並且有巨大的信心滅遼,收復燕雲十六州。

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童貫由於在西北戰場取得“巨大勝利”而被晉升為檢校太尉,獲得武官最高一級職位。也就在這一年,童貫在趙佶的支持下,以副大使的身份,成為第一位代表朝廷出使他邦的宦官、代表皇帝與國家出使遼國。

宋徽宗政和三年大封子嗣,還改公主為帝姬,那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有人說:“用宦官為使臣,難道國家沒人了嗎?”趙佶說:“契丹聽說童貫打敗羌人,因此想見他,以他為使臣,察看敵國,也是良策。”

童貫既得志於夏,遂謂遼亦可圖,因請使遼以覘之,乃以端明殿學士鄭允中充賀生辰使,而貫副之。或言:“以宦官為上介,國無人乎?”帝曰:“遼人聞貫破羌,故欲見之;因使覘其國,策之善者也。”遂行。(《資治通鑑》)

宋徽宗政和三年大封子嗣,還改公主為帝姬,那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政和元年(1111年),童貫作為鄭允中的副手出使遼朝。到了遼國的童貫發來反饋信息:遼國國勢外強中乾,天祚帝殘暴無度,北方女真蠢蠢欲動,如此情勢,似可一戰。

正是出使期間,與燕人馬植邂逅。馬植是遼國漢人,世為遼國大族,時任遼國光祿寺卿。政和二年,因在遼國獲罪,馬植私下與童貫聯絡,隨後化名李良嗣跟隨童貫潛入北宋,向趙佶獻上聯金抗遼之策。

宋徽宗政和三年大封子嗣,還改公主為帝姬,那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燕人馬植,本遼大族,仕至光祿卿,行汙而內亂,不齒於人。童貫使遼,道盧溝,植夜見其侍史,自言有滅燕之策,因得見貫。貫與語,大奇之,載與俱歸,易姓名曰李良嗣,薦諸朝。植即獻策曰:“女直恨遼人切骨,而天祚荒淫失道,本朝若自登、萊涉海,結好女直,與之相約攻遼,其國可圖也。”議者謂祖宗以來雖有此道,以其地接諸蕃,禁商賈舟船不得行,百有餘年矣,一旦啟之,懼非中國之利,不聽。帝召植問之,植對曰:“遼國必亡。陛下念舊民遭塗炭之苦,復中國往昔之疆,代天譴責,以治伐亂,王師一出,必壺漿來迎。萬一女直得志,先發制人,事不侔矣。”帝嘉納之。賜姓趙氏,以為秘書丞。圖燕之議自此始。(《資治通鑑》)

有了圖燕之心後的徽宗趙佶,自是心花怒放,於是開始大肆封賞。政和三年(1113),為了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在蔡京的建議下,仿照周代的“王姬”稱號,下詔將皇家的公主改稱帝姬、郡主改稱宗姬、縣主改稱族姬。

宋徽宗政和三年大封子嗣,還改公主為帝姬,那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據《宋史卷一百一十五 志第六十八》:徽宗改公主為姬,下詔曰:“在熙寧初,有詔釐改公主、郡主、縣主名稱,當時群臣不克奉承。近命有司稽考前世,周稱‘王姬',見於《詩·雅》。‘姬'雖周姓,考古立制,宜莫如周。可改公主為帝姬、郡主為宗姬、縣主為族姬。其稱大長者,為大長帝姬,仍以美名二字易其國號,內兩國者以四字。”

帝姬一號存續約十年,而時人認為此號與“帝飢”同音,認為非常不吉利。果然,公主們改稱不久,就“兇禍頻現”。

宋徽宗政和三年大封子嗣,還改公主為帝姬,那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政和三年的宋徽宗是意氣風發的,只是他只猜中了開頭,卻沒猜中結局——在馬植的建議下,宋金兩國結成海上之盟,協議金攻遼中京,而宋攻遼燕京。宋廷遣童貫二十萬軍隊北伐燕京,卻大敗而回,嚴重暴露宋兵的腐化,為後來的靖康之難埋下禍根。

宋徽宗政和三年大封子嗣,還改公主為帝姬,那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最終,金宋合力滅了遼國。但是遼國滅亡以後,宋朝變相失去遼國作為它的屏障,以阻擋金兵南下。此後金宋邊境正式接壤,雙方仍然因為燕雲十六州的歸屬等問題發生衝突,最終金兵果然於遼亡後南侵宋。1126年,北宋便在朝政敗壞,國力和軍力不振的情況下,遭強大的金兵攻克其首都汴京及中原一帶的領土,釀成靖康之變,立國167年的北宋滅亡。徽、欽二帝及眾多帝姬,都被擄往北方,開啟了悲慘的人生之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