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八景之一,古建藝術及泰和歷史文化珍貴資料,江西吉安快閣

快閣,位於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城區東側的泰和中學校園內。這座閣樓始建於唐代乾符元年(874),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它初為奉祀西方慈氏(俗稱觀音大士)之所,名"慈氏閣"。宋初太常博士沈遵任泰和縣令期間,因政通人和、百姓安居樂業,常登閣遠眺,心曠神怡,遂易名"快閣"。史稱:"閣曰快,自得之謂也"。

西昌八景之一,古建藝術及泰和歷史文化珍貴資料,江西吉安快閣


快閣佔地400平方米,通高20米,磚木結構,三層翹角重簷,四周三米迴廊。閣體負棟而立36根圓木柱.迴廊有12根大紅米石柱。簷楔彩色蘺頭,梁雕翔龍舞鳳。青磚墁地,圖飾穹頂,頭覆瓷甌,角系銅鈴,花格窗欞,磚砌拱門,座北朝南.門上石匾為沈遵手跡“快閣”,兩側石柱鐫有對聯。

西昌八景之一,古建藝術及泰和歷史文化珍貴資料,江西吉安快閣


廳牆正面嵌有黃庭堅石刻畫像,像下有黃庭堅自題像贊:“似僧有發,似俗有塵;作夢中夢,見身外身。”照牆兩側有陸游手書“詩鏡”碑和黃庭堅手書“御製戒石銘”碑——黃庭堅在泰和任知縣時,摘錄宋太宗的警句:“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可見山谷治縣廉潔,品德高尚。閣下有涪園(黃庭堅又名涪翁),園中建有八角亭,亭間曲徑通幽,小橋流水,花木鬱香。北有盟鷗館和山谷祠,殿座其後。星移斗轉,世事滄桑。一千多年來,這座著名的古建築卻屢建屢毀。

西昌八景之一,古建藝術及泰和歷史文化珍貴資料,江西吉安快閣


據記載,明萬曆十六年(1588)毀於水,十九年修復;清嘉慶十八年(1813)公修,道光四年(1824)由邑人曾敏才捐資重建;咸豐三年(1853)毀於兵燹,五年重建;我們現在所見的快閣,是1986年國家撥款並發動縣人民捐資仿原快閣式樣重建的。新閣建在原臺基上,佔地面積400多平方米,比原閣增加40餘平方米,高24.7米,比原閣高出4.7米;鋼筋混泥土結構,亦三層,每層24根大紅柱負棟,四周迴廊環繞,顯得格外莊嚴、凝重。穹頂勾心鬥角、橫樑飾以精美圖案。山牆雕有彩龍,既古樸又典雅。凌空斜出的三重飛簷,翹角凌凌,勢如大雁展翅。閣面寶頂壓棟,覆蓋的琉璃碧瓦在藍天白雲下閃閃發光,耀人眼目。整座新閣一派鼎新,比原閣更加雄偉、瑰麗。

西昌八景之一,古建藝術及泰和歷史文化珍貴資料,江西吉安快閣


而如今,快閣又經歷了十幾年的風風雨雨,2009年再次修繕。快閣的壯麗與宏偉更甚從前,閣身為尊貴典雅的硃砂紅,遠看便有厚重的文化歷史氣息。整個快閣分為三個階層:底座、閣身、處於底座與閣身的一部分。快閣的底座比 以前要更高,更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快意體現。下面兩層有階梯分佈,由階梯而上,登臨之感不言而喻。閣身上的三重飛簷設計依舊,站在閣下仰視,若飛雁翔空,又如大鵬展翅。

快閣為泰和縣西昌八景之一。它為研究古建藝術及泰和歷史文化,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1984年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