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区分湖北和湖南人?

一尘大师1


在中国历史上,是有几百年,湖南湖北在一个辖区,最高长官叫「湖广总督」。

江西、江苏、安徽在一个辖区,叫「两江总督」。

所以,在外人看来,应该湖南湖北更亲近点,湖南江西要疏远些的。

事实情况相反,湖南人确实和江西人更亲近一些。

历史上有三秦、三晋、三齐、三韩,也有三楚

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都曾经是楚国的势力范围。

南楚是最早形成的,在华夏诸国看来,楚国位于「南蛮之地」,楚人扩张后,占领两湖、河南南部、安徽西南、江西等地区。

大致上,江苏、安徽、浙江是东楚,湖北是西楚,湖南、江西是南楚。(希望喷子能懂「大致上」是何意思,就是大约,大概的意思)


湘赣两省的交情,大概要从一段爱情故事开始。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山无陵, 江水为竭,冬雷震震, 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是不是很熟悉?

这段汉代乐府诗相传是一位名为毛苹的女子所作,献于战乱之中的聚少离多的夫君,以诉情思。说明异地恋之苦,自古以来都一样。而她的丈夫,便是长沙王吴芮。



吴芮(江西余干人),吴王夫差的十一世孙。当年勾践灭吴之后,后人逃散至此。因稳定百越有功,秦王封其鄱阳令(江西鄱阳湖)。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刑徒英布率部来投,吴芮不但将女儿嫁给了英布,还与他联手抗秦。秦亡后,吴芮被项羽封为「衡山王」。随后又毅然归汉。

公元前202年,刘邦封吴芮为「长沙王」,并在临湘县建立国都,也就是现在的长沙。

从此,湖南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诸侯王国,长沙也第一次成为王国都城,「楚南雄镇」发展为汉藩王都,长沙开始以「楚汉名城」闻名于世。

多说一句,现在湖南最出名的文物遗址马王堆汉墓,其墓主人便是当时的长沙国丞相——利苍,出土的辛追夫人,便是利苍的老婆。



然而,飞鸟尽,良弓藏。刘邦连他的合伙人韩信都信不过,英布、彭越都纷纷被杀,为什么独独留下吴芮这个「异姓王」?

每个裁不掉得老员工,身上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吴芮也是。

之前秦灭南越,没过多久始皇帝嬴政就崩了。紧接着各地起义,楚汉之争。

南边原来值守的大将赵佗眼看秦朝大势已去,干脆自立为王,建「南越国」。而后刘邦初建大汉,立足未稳。只能一边派使节建交归化,一边让长沙王吴芮威慑防范。

从西汉长沙国开始,湖南地区作为当时中原文明和百越之地的交汇处,可见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到三国时期,荆湘之地更是成为孙吴势力控制交广,防范魏蜀的军事中心。

随后的一千多年里,湖南依旧筚路蓝缕,开荒「土苗」。



湖南以前是蛮荒的边疆,是刑徒流放之地,流民聚集之地,朝官被贬之地,士卒戍边之地。

从贾谊于长沙,到柳宗元被贬永州,湖南显然不是开化繁盛之地。直到明代开通滇黔,清朝「改土归流」,西南地区渐渐被中央政府实际控制,湖南才缓缓卸下其战略职能。

但长期在这种环境下所历练出的的「蛮武性情」,却深深的植入了每一个湖南人的身体里。

相比湖南久守边氓,江西更加靠近江浙富庶之地。跟着学霸好读书,「耕读传家」成了江西人安身立命之本,文化成绩突飞猛进。

不但性格不同,两省学风也实在迥异。从两省各自最著名的书院便可看出。

岳麓书院是湖南人常挂在嘴边的那句: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而白鹿洞书院则是朱熹亲题:

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

后来康熙又为岳麓书院赐匾「学达性天」;为白鹿洞书院则御书「万世师表」。

一显一隐,一激昂,一严正。

一个经世致用,以天下忧乐为己任。

一个格物致知,以品学道德为炙求。

一、语言



大家看图,湖北属于官话区。

吴闽客粤一区。

湘赣单独属于一区。

湘,是湖南语言。赣,是江西语言。

他们之所以分在一区,因为相似点比较高。

接近的语言,听着舒服。

更别说后来,人口迁移,很多地方湘语,都融入了大量赣语。

二、血缘

元末明初,明末清初,大量江西人迁入湖南。

数据统计,湖南有接近四分之一的人,和江西有关。有江西血统,就是祖上从江西搬迁过来的。这不仅仅是明末清初的「江西填湖南」(注1),从宋代就已经十分活跃,持续到新中国建立之后还有这个习惯,同时也有回迁的。

(希望喷子能明白,宋代还没有湖广行省,别把明清的「江西填湖广」扯到宋朝去)

注:

1、喷子说「江西填湖南」用错,要改成「江西填湖广」,文章明明在说「湖南人口之移民来源」,说「江西填湖南」是正确的,喷子都要插一脚捎上湖北!2、按照傻叉的逻辑:「江西填湖北」也是错的,「江西填四川」「吉安填十堰」都是错的,傻叉认为唯一的正确答案是「江西填湖广」,真是特么一根筋的傻叉。「北有山西大槐树,南有江西瓦屑坝」,文中也没有否认「大槐树和瓦屑坝填湖北」这段历史吧?只是「江西填湖北」与湖南移民来源有何相关?

3、湖广只是明清的行政划分!「不仅仅」三字不知道喷子读不读得懂?江西向湖南移民的历史很长,比你想象的长,连西汉的「长沙王吴芮」都是江西人。比如,我母亲家族是宋代王安石变法时,从江西到湖南垦荒的,先迁移到益阳,后迁移到长沙,真不关「江西填湖广」啥事情。在宋朝,大致上湖南属于「荆湖南路」,江西属于「江南西路」,湖北属于「荆湖北路」。严谨的说,他们那一批应该是「江南西路填荆湖南路」,属于比较早的移民。4、「中原填江西,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四川填云贵」只是历史学家为方便记忆中国移民史的十六字简略概括,不具体、不严谨。难道只有「江西填湖广」,没有「江西填四川」?江西、贵州、河南、广东、浙江……都向四川移民了,难道只有湖南湖北两省?!任何官方正式诏书都没有出现「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这句话,官方正式诏书要求非常具体,下令到各省督抚执行,朝廷直接管到巡抚、知府、知县。比如,正式颁布的名为《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的诏书,下令从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大举向四川移民。康熙诏书哪里出现了「湖广」两字?填四川的也不止湖广,还有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苏、浙江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就这么一句「湖广填四川」就概括完了吗?

三、环境

湖南、江西气候相同,属于亚热带气候。

湖北属于温带气候。

不同的气候,造成土壤不同,雨水不同,生长出来的树木不同,造成环境不同。

长期生长在相同环境中,会塑造出相同的饮食习惯、性格、行为、文化。

以嗦粉来说,江西、湖南都喜欢嗦「汤粉汤面」,认为「汤」才是粉面的灵魂,湖北喜欢吃「热干面」。



四、来往



江西是明清时期,中国中部省份之中,行商最多的。他们去得最多的就是湖南。

因为很多湖南人就是江西迁移过来的,语音相同,听得懂,生意好做。

所以,直到七八十年代,还有很多江西货郎到湖南走街串巷做生意,来来往往人就熟了,感情自然就好。

五、人



湖北人是九头鸟,看似粗壮,实则狡猾。这和他们处于「九省通衢」,练就了的圆滑有关,狡猾程度不次于邻省河南。



在《湘军宝庆府》里,宝庆帮在武汉与江西帮、徽帮、晋帮等打生打死,嘿,湖北帮没得点事,那份太极水袖功夫,硬是厉害。



湖南人是直肠子,不喜欢和太狡猾的人打交道。

正如前面所说,湖南以前是边疆,是刑徒流放之地,流民聚集之地,朝官被贬之地,士卒戍边之地。所以,湖南人身上有股子「匪气」。

不狠,则无法在兵荒马乱的边疆站稳脚跟!

从湘军的「兵痞」,到湘西土匪,常德的中国第一悍匪张君,长沙的香港大圈仔陈虎锯,身上无疑都流露凶顽的「匪气」。



江西人读书厉害,有修养、端正、性格分明,与湖南人口味相投。

江西、湖南两者一文一武、一张一弛正是互补!


————————————————

本文重点说湖南,说湖南就不得不提江西。

仅有两小段说湖北人和湖南人,关心此题答案者可以直接略过上文。

除了明清时期的湖广总督府(湖南湖北各设巡抚),湖南与湖北在历史上的交集并不多,没有与江西的交集多。

湖北是九省通衢,湖北人是九头鸟,圆滑,其他答主都答过了。

湖南人是直肠子,性格倔、轴,一言不合即打架,故称「湖南骡子」。是因为湖南作为边疆太久,导致湖南人匪气十足。自古受邻省江西的人文影响,又具有了一些灵气。


蔡磊工作室


湖北,湖南本事一家。在清代就是湖广地区。张之洞就是湖广总督。湖南人和湖北人有共性,但区别也很大,湖北人较圆滑,精明,会做生意,湖南人性格刚强,固执比较自大,说得不好听就是有点夹生,但性耿直,就算打不过也要打,有狠劲。湖北人要精些,碰到强敌会转弯。


湖北和湖南人还是有很多共同点,性情都比较急爆,爱吃辣好斗狠。湖南人吃的是干辣,不爱喝汤。湖北人特爱喝汤,面食多一些。湖南人相对说,更好面子,爱享受就算穷得只有10块钱也要穿得很体面。而湖北人比较爱赚钱,精打细算。湖南人不爱多说多话,说一不二,湖北人爱侃,说得多做得少。总的来说湖南人性格比较冷,现实,狠些,湖北人较波辣,有包容性,柔和一点,也有些让人难以琢磨。湖南人像酷男,湖北人像辣妹。

湖南人刀刚火辣的性格特征十分鲜明,湖南人能说会道,语言丰富得像个杂货铺,向来有“湖南地出金,十里不同音”的说法。自宋以降,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重心南移,湖南也历经几次大的移民,他们与先秦湘楚先民们一起,历经楚文化的激荡以及中原文化等的洗练,创造出了湖湘文化。宋代中国四大书院,湖南就独占其二(长沙岳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自此,湖湘教育逐渐居于中国前列,风气愈盛,至近代湖南人创造了“中兴将相,什九湖湘”、“半部中国近代史由湘人写就”、“湖南人材半国中”、“无湘不成军”等的盛况。湖南骡子精神:吃得苦,霸得蛮,舍得死,不服降。


独秀文苑


湖北人和湖南人还是比较好区分的。因为,湖南的湘腔很独特,一听就知道了。湖北人的腔调有些接近四川口音,与湖南腔区别较明显。当然,也不排除两湖有些地区的腔调很接近,不好区分。起码来说,毛主席与李先念说话的腔调,就有明显的区别。另外,个人的感觉是,湖北话比湖南话好懂一些,对不对?


一线天


可能题主提出这个问题并非出于恶意,但是,这个问题一回答起来就非常引战了,为什么呢?

怎样区分湖北和湖南人?要回答这个问题,实在是有难度。



客观中立难达到

要区分两个事物,就必须要进行对比,而一旦进行对比,许多人就会倾向于量出长短、分出优劣、决出强弱。这样一来,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客观中立性就非常重要了,然而客观中立这一点往往是很难做到的,特别是让读者感觉起来居中评价、不偏不倚。原因有二:

  • 一、各种条件决定了,上来回答这个问题的作者绝对优先是湖南人或湖北人中的一方,而不管是哪一方都会倾向于维护自己,这样一来偏颇难以避免。

首先根据今日头条的算法,平台的各种内容会优先推荐给有相关标签的用户,所以会看到这个问题的绝对优先是湖南人或湖北人,飞扬我就是一个湖南人,或许这也是我能看到这个问题的原因。而看到这个问题之后,热衷于上来回答这个问题的,绝对也就是湖南人或者湖北人。为什么呢?

问题本身和自己相关,自己又或多或少的知道一点内容,在网络上还可以不用承担什么责任肆无忌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个时候,人说话的劲头就上来了。



(1)一部分人,是实实在在的想表达一些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和看法。这种算是比较好的了,但问题是人表达自己的看法的时候肯定是以自我为中心,不管作者是湖南人还是湖北人,都只是一个拥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恐怕都难以做到客观中立。

更多的时候,是你表达出来的观点,其实是以自己片面的视角看待世界,而长期积累下来的结果,这样的结果往往就是以偏概全的标签化。

比如说,一个湖南人,在工作中碰到了两三个圆滑世故的人,这几个人又恰恰都是湖北人,他就很容易以偏概全地给所有湖北人都打上圆滑世故的标签(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一个湖北人,在生活中遇到过两三个性情急躁人,这几个人也正好都是湖南人,他记忆中就会留下湖南人急躁鲁莽的印象。

而不管是湖南人还是湖北人,其他某个省份的人,乃至某个国家的人,都是有好有坏的,这只是一个概率的问题。我们所遇到的都是小概率事件,但是我们却往往以这样的小概率事件来作为对某一整体事物的看法,以偏概全,形成各种不恰当的标签,地域黑也就是这样形成的。东北人都是黑社会,河南人都喜欢偷井盖,广东人什么都吃,内蒙古人都是骑马上学……这些稍微运用生活常识和逻辑思维就能判别的地域黑标签,却依然大行其道,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2)另一部分人,正是因为自己在生活中形成的以偏概全的看法,或者说正好与湖南人或湖北人其中的一方有仇,看到这个题目,就迫不及待的上来乱喷一通。反正,网络上言论自由还一般都不会被追究责任;反正,我躲在屏幕后面做一个嚣张的喷子,也不会有人轻易知道我的真实身份,对我的现实生活不产生影响。

这种人就完全是为了宣泄情绪、拉仇恨或者博得关注,甚至很有可能他根本就不是湖南人和湖北人中任何的一方,他假装自己是一方来骂另一方,然后看着评论区里湖南湖北两方人吵得不可开交,在屏幕后面暗自偷笑。所以说,同胞们,千万不要因为自己一时的激动而被这些人操控了情绪,网络上什么样的人都有,对于这样的跳梁小丑,最好的方法就是无视他,鲁迅先生说的好: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让他们自娱自乐,自我高潮去吧!



  • 二、对事物做区分,很多人都习惯强分高下、硬分优劣,损一褒一的观点也会为大部分湖南人或湖北人所拒绝接受。

当面临着要对两个事物进行区分时,很多人就会特别注重于度长絜短、区分优劣,因为这样做可以突出反差,用强烈的反差把事物区分的更加明显。而实际上,不同事物都是各有特点的,很多特点特性原本不存在优劣、高下之分,强行区分个好坏,在分类上确实是容易了,但是这也就离客观性与真实性更加遥远了,最终的结果也势必不为许多人接受。

在湖南人和湖北人的对比中,很多作者也会习惯于强分高下、硬分优劣,为了形成巨大的反差,会有意地忽略很多事实,扬一的同时就会特意去抑一,褒一的时候就会故意去贬一。这样得出来的结论怎么会客观公正,又怎么能得读者的认可呢?

总结:以偏概全要不得,强分优劣不可取

说了这么多,飞扬想告诉大家的是,不管是湖南人还是湖北人,都是一个数量超过5000万的人口群体(根据2017年的数据,湖南人口6860万,湖北人口5902万),这样的数量级放在当今世界都是超过了绝大多数国家的。一个再小的概率乘以这么大的基数得出的结果都不会很小,在湖南人与湖北人中,各种性格、各种品德、各种形象的人都会出现,也确确实实都会有一定的数量。那么,你怎么能根据你所认识的那几个湖南或湖北人,甚至是你道听途说来的各种谣言、地域黑言论,来给这样两个超大的人口群体打上标签?

以偏概全,要不得!


湖南湖北,“湖”指的是洞庭湖

因此, 我们只能说,湖南文化或者湖北文化有什么样的特点,湖南人或者湖北人整个人口群体有什么样的特征,这是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下由长期的历史与环境的共同作用所形成的地域文化特征。

比如说,湖南从清末曾国藩组建湘军开始形成的从军入伍、参军报国的拥军文化,湖北由于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而养成的善于招待四方来客、懂得与各种不同人打交道的风格。这些特点原本就是湖南湖北两省各自文化底蕴与独特风格的展现,在时间的长河中都会闪耀出各自的光芒,原本不分优劣,更无高下,而且这些特点也只是总体上某一方较为突出的地方,并不是说一方好,另一方就差到不行,完全不应该去褒一损一。

  • 在历史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湖南的拥军文化造就了革命时代湖南军事人才的井喷,1955年评衔时,开国元勋十大元帅十大将军中,十大元帅湖南人有3个,十大将军湖南人占6个,还有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这三个湖南籍的中央书记没有参加评衔。但是我们就可以据此说湖南的军事人才完全碾压湖北吗?绝对不能!因为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和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223位将军的“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县它在湖北啊,这样的事实,我们怎能为了突出反差而刻意忽略不顾呢?



  • 湖北由于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善于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的风格,所以湖北人会做生意,近些年来经济发展的也很快,省会武汉隐隐有成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趋势,但是我们就可以因此说湖南人完全不会搞经济和经商,比湖北人差的太多吗?不行啊!各位,请自行检索一下,微信之父张小龙、58同城董事长姚劲波、雅虎创始人之一杨致远,他们可都是土生土长的湖南人!

罔顾事实,强分优劣,实在不可取!

写在最后的两段话

对于想区分湖南和湖北人的朋友:倘若你真的想知道一个人是湖南人还是湖北人,其实完全不用想着学多少知识去区分,请您用标准的普通话问一句对方:“请问您是哪里人?”一般情况下,马上就能得到答案。

对于湖南和湖北的同胞:俗话说血浓于水,湖南湖北两省之间的渊源可是实打实的——两省的重要文明源头都是楚文化,两省的地域紧密相连,两省的行政在历史上还曾是一体的(楚国、古荆州、湖广省)等等等。这些共性的地方应该成为两省人民关系更加密切的纽带,而两省各自的独特之处就应该互相取长补短。两省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发展,互帮互助,齐头并进,一起实现中部崛起,两省的百姓都能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幸福生活。湖广熟天下足!


文丨飞扬 图片丨网络

我是飞扬,一个学习地球科学、爱读杂书、时刻对世界充满好奇的理工男,天文地理、风土民情、历史文化,我都愿意和你分享,关注我,让我们共成长。


历史飞扬


两湖地区本为一体。在地理结构上不分彼此。历史上中原进湖南必先经长江,过洞庭,抵潇湘。两广北上也须经灵渠,延湘江而下,入江。两地人民一样,明清从江西移到两地的不在少数。唯一的区别是,湖北开发早,交通便利,平原相对较多,历史经济比邻居好一点,商贾气氛重,本地人重利多黠;而湖南交通闭塞,民族混杂,所以就重武好斗,出了湘军,以勇而名。不过这都是一百多年前的大致观点,是由于外部环境造成的特点。现在信息时代,没有什么区别了。哪里都有好人,哪里也都有坏人!怎么能用一块地域来界定一批人的好坏?

搞地域黑的人可以休矣。拉江西来黑的就更加可笑了。你可以不喜欢其中的部分人,但不要攻击所有人。毕竟两地几千年来本就是一家人。谢谢!


愤怒的芒果210843292


你应该说如何区分湖南人和江西人,因为湖南人和湖北人的关系真的没那么好!



A~楊


其实你要区分湖南湖北很容易:湖北人俗称“九头鸟”,名日“九爷”,湖南人近称“蔡九”

,名曰:蔡九哥。尊九爷的人有跟班,称蔡九哥的有女伴“林十娘”的靓女伴身。


用户4317072826814


作为湖南人,我们有个名言:吃得苦,霸得蛮,不怕死,耐得烦。

湖北人也有名言:天下九头鸟,地下湖北佬。

我觉得如果比做事能干,我们湖南人厉害。

如果比脑壳里的弯弯绕绕,那是湖北人厉害。


九九戏说历史


最难分的是长江附近的两湖人,常德岳阳(不含平江等靠江西的)跟湖北武汉荊沙口音乃至生活习惯都差不多,一个龙山县一个来凤县你就懂了。到了益阳长沙,越往南就越清楚哪个是湖南人了。


歪歪茵茵T


有意思了,怎么湖南湖北总掐架,可自春秋以来就是一家人,湖南江西就不互掐,看来湖南人的老表情怀很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