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律對中國共產黨有多重要?

紀律對中國共產黨有多重要?

一個紅色政黨從風雨如晦的歷史深處走來,何以由小變大、由弱到強?何以步伐鏗鏘、無往不勝?何以承擔使命、匯聚民心?

走進中國共產黨紀律建設歷史陳列館,當一幅幅歷史照片、一件件珍貴文物進入視線,不少人內心已有了答案。

為全面展示黨的紀律建設光輝歷程、重要特點和突出貢獻,經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批准,由湖北省武漢市紀委監委承辦,中國共產黨紀律建設歷史陳列館於5月9日在武漢開館,《紀律建設永遠在路上——中國共產黨紀律建設歷史陳列》展覽也首次在館內對外展出。陳列館地處中共五大會址紀念館旁,展廳面積近3000平方米,上展文物資料405件(套),其中珍貴文物38件(套)。館內還設有中國共產黨首屆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生平展和“領袖風采 人民公僕”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風範圖片展。

紀律對中國共產黨有多重要?

上圖為中國共產黨紀律建設歷史陳列館開館當日參觀現場。張易博 攝

館內,有不少遊客在參觀。他們中,有黨政機關幹部,有白髮蒼蒼的老人,有普通市民,也有朝氣蓬勃的學子,或感悟,或求知,或“尋根”,或敬仰。“1927年5月9日,在武漢舉行的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中央監察委員會,這是黨的歷史上第一次設立專門的紀律檢查機構,也是中央紀委的前身。”伴隨著工作人員的講解,人們的思緒彷彿回到了92年前的崢嶸歲月。當時,發生了震驚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運動進入了極其艱難的時期。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中共五大在武漢召開。大會選舉產生了中央監察委員會,開啟了黨內監督的組織創新。

紀律對中國共產黨有多重要?

1927年5月9日,在武漢舉行的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首屆中央監察委員會。上圖為首屆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召開會議時的復原場景,居中站立者為中央監察委員會首任主席王荷波。 吳嘉豪 攝

中國共產黨為什麼如此重視黨的紀律?展覽中穿插的不少反面故事給了我們答案:1931年,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的顧順章在漢口被國民黨特務逮捕,隨即叛變,他的叛變給黨組織造成了極為慘重的損失;1948年,曾任中共重慶市委書記的劉國定叛變,導致重慶地下黨遭受大破壞……“體會到這些教訓有多慘痛,就能認識到嚴明紀律有多重要。”中國共產黨紀律建設歷史陳列館館長高萬娥說。

從大革命到抗日戰爭,從解放戰爭到新中國成立,從改革開放到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走過的紀律建設之路見證了血與火、生與死、忠誠與背叛。

“請求黨組織對我的子女加強革命教育,教育他們千萬別走和我相反的道路。”這是中央監察委員會首任主席王荷波最後也是唯一的遺願。展館中,王荷波的雕像前,人們久久駐足。1927年10月18日,由於叛徒出賣,王荷波在北京被捕。被捕後,他嚴守黨的機密,受盡嚴刑拷打,仍然堅貞不屈。同年11月11日深夜,王荷波被秘密殺害,時年45歲。在血雨腥風的鬥爭中,在生死抉擇的考驗前,10名首屆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無一人叛黨,其中8人英勇犧牲,用生命詮釋了何謂忠誠。

展櫃中,一組泛黃的老照片,記載著發生在井岡山的一段歷史。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後的部隊走向井岡山。能否得到當地群眾的支持,決定著這支隊伍乃至黨的未來。著名的“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後發展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緣此而生:“行動聽指揮、籌款要歸公、不拿群眾一個紅薯”“上門板,捆鋪草,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這幾十個字,被紅軍戰士們寫在包袱上,時刻提醒自己。通過嚴明的紀律,人民群眾看到了黨的軍隊與舊軍閥的武裝迥然不同,感到這才是自己的隊伍,給予全力支持,一個嶄新的紅色政權在江西建立起來。“最後一碗米拿去當軍糧,最後一尺布縫在軍裝上,最後一個娃送去上戰場,最後一床被蓋在了擔架上。”這首當年的歌謠,連同如林的擔架、如流的推車,一起見證了億萬人民一心跟黨走的歷程。

“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靠什麼管,憑什麼治?就要靠嚴明紀律。”這是回顧歷史的深刻總結,更是開創未來的有力保證。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頑強意志和空前力度,紮實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在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等方面取得歷史性成就,贏得了黨心民心。

黨的十九大將紀律建設納入黨的建設總體佈局,在修改黨章時充實完善了紀律建設相關內容。守護紀律生命線、從嚴管黨治黨,黨中央旗幟鮮明,態度堅決。

“實踐充分證明,什麼時候黨的紀律嚴明,黨的戰鬥力就會增強,黨的事業就會蓬勃發展;什麼時候黨的紀律鬆弛,黨的戰鬥力就會削弱,黨的事業就會遭受挫折。革命戰爭時期如此,建設、改革開放乃至今後的歷史時期,同樣如此;我們黨弱小時如此,發展到擁有8900多萬黨員、成為世界第一大黨時,也是如此。”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黨史專家曾權貴說。

時代的洪流奔湧向前,歷史的回聲昭示未來。黨的紀律建設,永遠在路上。(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郝思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