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绅探》中旗袍美术

白宇和尤靖茹的《绅探》开播,好评不断。 经得住推敲的剧情,精湛的服装,场景,巧妙的运镜,带着慵懒风的智慧型男主,战斗力爆表又不拖后腿的爽朗的女主,方方面面都为这部剧加分。

《绅探》中旗袍美术

连续看完12集之后,除了上述所述的,估计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那各色穿着旗袍的女子: 那些举手投足间透着上海优雅魅力的女人和五光十色的上海夜生活互相辉映,氤氲出浓郁的典雅。

《绅探》中旗袍美术

无论是房东太太苏苏姐的媚,小曼的真,满庭芳四朵海棠花的惑,还是配角某某太太的一袭旗袍,都巧妙地将人物的特性,在衣着的层面上通过旗袍表达出来。让人不禁想到张爱玲所说的:“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

《绅探》中旗袍美术

在《绅探》的运镜中,华美的穿着旗袍的女子,各有各的端庄华贵,像是那个年代上海的一道繁华中的清闲雅致的风景线。 旗袍的质感衬托着那些女子曼妙的身材,绽放着千姿百媚的风情。在《绅探》 的一帧帧场景中,通过摄像头,给上海那段凝重的历史,添加了几分的柔媚,仿佛岁月,就定格在那里,化成一道道风景线,惊艳了时光。

《绅探》中旗袍美术

而《绅探》中,那些穿着各色旗袍的女子,则会凝聚她的华彩,成为刻在岁月中不衰的佳人。

通过案件《愤怒的海棠花》,一个穿着高档旗袍却买不起高档皮鞋的裁缝铺的老板娘,男主在探寻死者身份的过程中,也提到了一些旗袍制作的工艺,例如封边的手法。这些纯手工,在我们21世纪,穿的都是机械流水化作业出来的衣服的人来说,有点遥望不及的感觉。

不管是案件中寥寥几句的描述,还是定格在《绅探》各色女子中的镜头,我们都能通过导演的运镜看到,那些旗袍,无论是样式 还是面料,都是精挑细选的。 高开的领口,衬托出女人脖颈的纤长,镶边的宽边,透着一股凹细节的小心思。

像公寓老板娘莎莉文夫人苏苏姐,那样,锦缎的旗袍,华贵而柔软,精致的妆容,华贵又不会喧宾夺主的珠宝,搭配一头波浪的发髻,再加上表演者入骨三分的媚,将一位善良孀居的阔太太的形象跃然出来, 仿佛给夜上海,增加了一道浓墨重彩的华丽。同时, 给屏幕前的观众,留下了“淑媛”的印象。

相比于锦缎的旗袍,荆钗素衣,色泽淡雅的旗袍,同样,也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样是《愤怒的海棠花》一节中,那位丈夫叫阿松的女子,素面料子,窄窄的黑段镶边,高高挽起的发髻,闷在胸中的柔言细语,当她出现的那一刻,即可给观众,留下了沉静而有恬淡的印象。 她这身装扮一出来,即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佛在无言细说着,眼前这位女子安于居家,不太重视服饰的搭配,与华服无缘。 这样,恬淡的形象,跟繁华的老上海,反衬着,矛盾着,同时又融合着。

凹凸有致的玲珑身材,加上质感的旗袍的衬托,呈现在《绅探》的画面中,则让屏幕前的观众深深折服,或许说,女人惊叹,男人瞠目结舌也不为过。 总之,就是观众的眼神,再也离不开,那些画面中的美妙的女子。

岁月不负美人,哪怕时光化成皱纹,刻在了每个人的脸上,那些女子仍然保留着姣好的身段,凹凸有致的曲线,仿佛在跟岁月表达了自己的不屈。这时,旗袍的作用就不外乎是烘云托月,绿叶陪衬,娇妍的仍是那位不屈岁月的美人,时光,只会将她们变得越来越好。

透过屏幕,观众仿佛嗅到了那些穿着剪裁得体的旗袍的女子身上香气。那里的香气,有像小曼那样的真,一朵开在闹市中的菊花,在明知世间的险恶,明白世间黑与白泾水分明,仍然相信正义的力量和责任心;有如 苏苏姐那样开在人间的富贵花,孀居多年,对于来客总重复着那句“我丈夫叫莎莉文,这座公寓是他留给我的,啥啥啥你晓得吧”,浓重的上海口音中透着馥雅。

通过剧中服装这一精心的设置,演员在解读案件的同时,也用旗袍演绎着那个时代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