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舆论禁锢的侦探剧《绅探》,成了差点被埋没的好作品

在动辄50集60集的国产剧市场里,《绅探》成为了一股清流,作为一部侦探剧,却只有24集。

三集一个案件,全程保持快节奏,不拖沓不注水,让习惯了1.5倍速追剧的观众,可以正常速度甚至0.75倍速慢慢欣赏。

被舆论禁锢的侦探剧《绅探》,成了差点被埋没的好作品

但剧情之前,《绅探》首先吸睛的,是整部剧的质感。

剧情背景设置在1930年代的上海法租界。

如何展现一个具有浓郁西洋风情,繁华与混乱并存,被称为“东方巴黎”的上海?导演倾注了很多心血。

不只要追求制作精良,还要追求一种更高级的电影质感。

被舆论禁锢的侦探剧《绅探》,成了差点被埋没的好作品

重金引进好莱坞级别的摄影配置,用电影化的手法拍摄,画面遵循着完美的黄金比例。

对角线构图,黄金分割构图法……推理剧的紧张感和悬疑感不是只靠台词表达,画面分割同样是重要的表现手法。

就像这些专业名词观众并不需要懂,但也能看出构图所强调的环境气氛,这就是电影的质感,也是《绅探》的专业之处。

而镜头的运用,也是电影级别的。

被舆论禁锢的侦探剧《绅探》,成了差点被埋没的好作品

破案时用分屏定格的方法,把真实案件场景和主角模拟场景剪辑到一起,让观众看到最直观的对比。

被舆论禁锢的侦探剧《绅探》,成了差点被埋没的好作品

爆破戏部分的运动镜头,横向摄影剪辑成横移长镜头,盛大而壮观。

被舆论禁锢的侦探剧《绅探》,成了差点被埋没的好作品

最精彩的是转场,办案时用色彩转场,连接现实与想象中的案发场景。

被舆论禁锢的侦探剧《绅探》,成了差点被埋没的好作品

车辆的交错、水滴的转换……顺势流畅,打造了国内电视剧中少见的美剧质感。

被舆论禁锢的侦探剧《绅探》,成了差点被埋没的好作品

被舆论禁锢的侦探剧《绅探》,成了差点被埋没的好作品

电影画面的质感、黄金比例的构图、蒙太奇式的转场……都可以看出,该剧的定位,绝不是一部简单的网剧,而是一部电影质感的侦探剧。

从欣赏到尝试再到高水平的完成,《绅探》的导演团队,完成了制作上的电影级别观看体验。

同时也完成了本格推理在国内市场的又一次尝试。

被舆论禁锢的侦探剧《绅探》,成了差点被埋没的好作品

侦探剧是个轮回,从星星火花到被严控产量下降,再到几年前又开始大规模复兴,可以看出观众是渴望看到侦探剧的。

但政策、市场等原因的禁锢,让国产推理剧在经过断层后,需要重新出发,犹如新生儿般,要走一段长期的探索发展之路。

国产推理剧想要追赶上已经成熟的欧美日本,需要严厉的批评与考验,但与此同时也需要给予成长空间与鼓励,这样才能创新出属于自己的本土特色。

被舆论禁锢的侦探剧《绅探》,成了差点被埋没的好作品

中国侦探剧的成长道路还很长,但《绅探》无疑是一次大胆又成功的尝试,也是一个需要保护的新生儿。

它在推理的逻辑上是缜密的,在制作上是用心精良的,这样的匠心与本土化就是一种成功。

在舆论缩紧的环境下,《绅探》承受了考验,但这些考验是为了国产推理剧的进步,而不是让一些讨论超过对作品本身的关注。

被舆论禁锢的侦探剧《绅探》,成了差点被埋没的好作品

舆论环境有时会影响甚至埋没一部优秀作品,《绅探》的电影质感或许还不完美,但已经在推理、制作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无疑是合格甚至优秀的。

不去见证这次优秀,是《绅探》的可惜,也是观众的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