淶水縣----祖沖之故里,地靈人傑

據古籍記載,古時今河北省北部稱北幽陵,淶水為北幽陵域。商嚳置九州,到唐堯時,淶水屬冀州。虞舜定十二州,淶水屬幽州,夏復屬冀州。西周初,封召公奭於北燕為侯國,建都於薊(今北京西南附近),淶水即屬幽州燕地。戰國時期,燕國因內亂,一度被齊國攻佔。後燕昭王從郭隗之議,招賢納士,趕出齊軍,收復失地,重劃燕國疆界,淶水仍屬燕國。此時,在今北關村北拒馬河周城灣建起土城一座,稱逎城。

淶水縣----祖沖之故里,地靈人傑

秦統一中國後,劃全國為三十六郡,淶水為上谷郡屬地。

西漢建立後,實行郡國並行制。漢高帝六年涿郡(郡治在今涿州市)並置涿、逎二十九縣屬之。逎縣即今淶水縣,縣治在今北關,轄域為今縣境山前及定興縣北部地區。漢景帝三年封逎為侯國。新莽改為逎屏,莽敗後復為逎縣。

東漢封逎為侯國,屬幽州刺史部涿郡。

三國魏黃初六年涿郡改為范陽郡,逎屬幽州范陽郡。

西晉泰始元年改范陽郡為范陽國,逎縣屬幽州范陽國。

東晉、十六國時,幽州、范陽曾先後為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四國之地,逎縣亦從屬之。

北魏統一北方後,太延五年范陽國復為范陽郡,“逎”改作“遒”,遒縣仍屬范陽郡。縣治遷今址。

北齊,遒縣屬東北北道行臺范陽郡。

北周,遒縣屬幽州都總管府范陽郡。大象二年遒縣廢,併入涿縣。

隋統一南北朝後,政區實行州、郡兩級,後又改為郡、縣兩級制。開皇元年廢范陽郡,遒縣更置范陽縣(原范陽縣在今定興縣內、改為遒縣),屬幽州。開皇六年改名固安縣,八年廢。開皇十年又改名為永陽縣。開皇十八年因與永州永陽縣重名,又以淶水(即拒馬河)所經,改名淶水縣,仍屬幽州。隋大業三年改幽州為涿郡,易州為上谷郡,淶水即改屬上谷郡。

唐改郡為州,上谷郡改為易州,淶水縣仍從屬之。此前,於開元二十四年曾析五回縣(今易縣)置板城縣,縣治在今淶水縣山後板城村,天寶後廢。

淶水縣----祖沖之故里,地靈人傑

五代時期藩鎮割據叛服無常,淶水始終隸屬易州。後晉天福元年,石敬塘割燕雲十六州與契丹,淶水縣拒馬河以東地區屬契丹。後晉開運二年,遼軍大舉進兵中原,易州、淶水相繼失陷。後周顯德六年周世宗收復易州,淶水即歸屬後周,仍屬易州管轄。

北宋初,淶水歸宋,仍屬易州。太平興國六年,淶水被遼攻佔。端拱二年,易州陷入遼。景德元年,宋遼訂立澶淵之盟,以易水、白溝河為界,北為遼國,南為宋朝,從此淶水即入遼。

遼設南京道,淶水屬南京道易州。

金初,宋宣和四年,金軍在宋軍配合下攻遼取得燕京,按約定條件,金朝將燕京六州分與宋朝,宋即在燕京設置燕山府路,升易州為遂武郡,淶水即屬宋燕山府路遂武郡。宋宣和七年金兵南下,大敗宋軍,燕京六州即歸金朝,淶水縣屬中都路易州。

元朝建立後,淶水屬大都路易州。至元二十三年,屬保定路易州。

明洪武元年,設中書省,改路為府,淶水縣屬北平行中書省保定府易州。洪武九年,改北平行中書省為布政使司。永樂十九年,明成祖遷都北京改布政使司為北直隸,淶水即屬北直隸易州。

清,淶水縣一直隸屬易州。

1912年建立中華民國,初,行政區劃沿清制。民國2年,撤府。州改為省、道,淶水縣屬直隸省范陽道。民國3年,改范陽道為保定道。

民國17年,直隸省改稱河北省,撤道級行政區劃。民國26年3月,全省劃17個行政督察區,淶水縣屬第二督察區。

民國38年1月,重建察哈爾省,原北嶽三專區改為平西專區,淶水城北地區屬之。原北嶽五專區改為易水專區,淶水城南地區屬之。

同年7月,恢復淶水縣原建置和轄區,屬河北省保定專區。

1958年10月,實行並縣。淶水縣山前三個區(城關、永陽、石亭)併入涿縣;山後三個區(白澗、鎮廠、大河南)併入易縣。淶水縣建置撤銷。

1962年1月,恢復淶水縣建置,仍屬保定專區。1970年8月,保定專區改稱保定地區,淶水縣仍屬之,至今。

淶水縣----祖沖之故里,地靈人傑

淶水縣歷史上曾出過許多傑出人物,最有影響的有東晉時期的祖逖、南北朝時期的祖沖之,以及當代的郭琨等。祖逖是東晉時期的人物。祖沖之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準確到小數點後的七位數字,比歐洲早 1100多年。

淶水縣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抗日戰爭時期為平西抗日根據地腹地,楊成琥、肖克等一批建國後的黨和國家領導人都先後工作和戰鬥在這裡。

淶水縣----祖沖之故里,地靈人傑

野三坡

野三坡風景名勝區。在總面積520平方公里內,分佈著六大景區,有近百個風景點, 最野的四大景點:百里峽:野三坡百里峽主峰--望京坨山麓的三條幽深峽谷:海棠峪、十懸峽、蠍子溝,全長52.5公里,故稱“百里峽”。野三坡:有“石猴戲水”、“石門頓開”、“懸崖棧道”、“沙蟒攔路”、民族園、風情苑等景點。

淶水縣----祖沖之故里,地靈人傑

龍門天關

景區有大龍門城堡、摩崖石刻、蔡樹庵長城,均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金華山北側的蔡樹庵長城,長約2公里。峽谷兩側峭壁上的題詞題字刻字多達20餘處。白草畔:海拔1983米,十餘萬畝天然林鬱鬱蔥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