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肠炎肠毒的发病原因有哪些,怎样防治?

Anne的微笑


一、概述

肠炎是由于鸡肠道受到细菌、病毒、寄生虫、毒素等因素侵害或管理因素刺激,导致肠粘膜上皮细胞发生肿胀、充血、出血、坏死、变性等一系列的炎症反应。

病鸡通常表现为:精神差、采食量明显下降、生长速度变缓、料比增加、腹泻、脱水、粪便中含有大量没消化好的饲料,严重的还可能导致死亡。

二、发病原因

肠炎在家禽养殖业发病率颇高,病因比较复杂,令不少养鸡人“摸不着头脑”,根据农家营技术团队多年经验,将肠炎的发生原因归纳为四大因素:

1、饲料和饮水本身的安全问题以及相关管理因素

A、饮水

雨水和一些浅表水(如河流、浅井等)可能含有超标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梭菌等,鸡在饮用过这些不卫生的水后会感染病菌,从而表现肠炎,甚至更严重的疾病。另外,如果水壶摆放的数量、高度不合适,也会影响鸡的饮水效果。

B、饲料

(1)养殖户采购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时,不懂品控知识,有的贪图便宜,选购的原料品质差,不安全等;或者采购的全价配合饲料有质量问题,出现霉菌中毒等情况。

(2)养殖户在保存饲料时,由于保存不当,如过度潮湿,饲料口损坏等导致饲料发霉。饲料发霉后,会产生大量的霉菌,如黄曲霉菌、烟曲霉菌等,鸡采食霉变饲料后发生肠炎等疾病。

(3)在肉鸡养殖领域,由于饲料营养丰富,采食量大,肉鸡的各组织器官处于超负荷运转中,非常容易出现饲料消化不良的现象。通常,饲料营养越丰富,发病率越高,症状也越严重。

2、大肠杆菌、霉菌、梭菌和病毒等病原体

由于日常鸡舍卫生管理不当,消毒工作没做好等原因,导致一些病菌滋生,鸡群感染后发病。例如:

(1)大肠杆菌:可以表现多种类型的病症。想了解更多,可以查看农家营之前发表的文章《养鸡最容易遇到的大肠杆菌病为什么发病,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

(2)沙门氏菌:引起鸡白痢、禽伤寒、禽副伤寒等。

(3)霉菌:可能因食用霉变原料或品质较差的全价饲料直接导致,也可能由于鸡舍温湿度控制不合适,引起垫料霉变间接导致。

(4)肠道梭菌:溃疡性肠炎白色、黄绿色、淡红色水样带粘液、气泡下痢,小肠和盲肠中心有大量圆形溃疡灶,中心凹陷,有时发生穿孔;肝脏黄色或灰色圆形小病灶或大片不规则坏死区。

(5)病毒性疾病:如禽流感、新城疫等病毒性疾病也可能引起较为明显的肠道损伤出现肠炎。

3、由球虫(特别是小肠球虫)、蛔虫等寄生虫引起的继发性肠炎

球虫在肠粘膜上大量生长或繁殖,导致肠粘膜增厚,严重脱落及出血等,饲料消化吸收不良或者根本无法消化吸收。同时,肠道对水分的吸收也明显减少,尽管鸡大量饮水,也会脱水,这是引起鸡粪便变稀,粪中带有未消化的饲料的原因之一。

了解更多球虫知识,可以查看农家营之前发表的文章:农村养殖户注意啦,你知道如何诊断、预防和治疗鸡球虫病吗?

4、应激因素

冷热应激、断喙、接种、转群、换料等应激因素出现,若处理不当可能引起肠炎。如温度过低引起鸡拉稀等,导致肠黏膜损伤,引起肠炎;温度过高,鸡群饮水上升,也会导致拉稀,引起肠黏膜的损伤。一般这种应激因素不会引起鸡群的大量死亡,但会导致鸡群生长缓慢,料比增加,均匀度差等。

5、滥用抗生素或是长期添加其他抗菌药物

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有益菌群不能正常生长、繁殖,食物在肠道的吸收会受到很大影响,引起消化不良。在饲料或饮水中长期添加其它抗菌药物,如化学抗菌药、中成药、中药制剂等,机体免疫力反而会下降,还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引发肠炎。

三、分类

临床上将肠炎分为病原性肠炎和肠毒综合症。

1、病原性肠炎

病原性肠炎就是由各种病毒、细菌等直接感染所致,会导致鸡群精神沉郁、消瘦从而继发感染,导致一部分死亡。在鸡群带病状态下,切不可做疫苗免疫。如果鸡体带病做免疫,会加重鸡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疾病,并且会导致鸡体内的抗体水平降低,免疫效果不理想。

2、肠毒综合症

鸡肠毒综合症是由多种因素感染引起鸡肠道黏膜发炎、增厚、脱落,严重者出现坏死性肠炎,肠道丧失消化,吸收功能,会出现大量死亡(特别是高温季节)。

临床上病鸡一般表现为:精神不振,采食量下降,产蛋率也随之下降,鸡群粪便为西红柿样粪便或“糖鸡粪”,有时会有较顽固的消化不良。鸡群的死淘率增高,养殖的经济效益受到影响。

四、预防

1、饮水和饲料问题引起的肠炎预防措施

(1)水源安全、饮水量充足

一定要有干净卫生的水源,最好选择地下40米以下的深井水作为鸡的饮用水。并且在鸡舍内水桶的摆放密度、高度等都应该随时根据鸡的生长情况做出调整,确保鸡群能有安全的水源和充足的饮水量,防止采食后没有足够的饮水,影响消化系统,损伤肠道。

(2)饲料方面应注意,饲料或原料选购把好质量关,避免使用霉变饲料

储存饲料的仓库应通风、阴凉、干燥、地势高,底部有木板架做垫,地面保持干燥。并且使用前注意检查饲料包装是否完好,有无破损等情况,在喂料前要注意观察饲料是否发霉,杜绝发霉饲料的使用,必要时可在饲料中添加益生素、酶制剂、霉菌的吸附剂和优质的精品腐植酸钠等。

(3)雏鸡适当控料

在雏鸡阶段应阶段性控制喂料量,特别是一些生长速度快的肉鸡品种,这样可以防止由于生长过快,造成各器官压力过大而受损伤,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易造成代谢紊乱而发生肠炎。

育雏期喂料的基本原则为少料多次,每次每只鸡喂0.5-1g料,第1天每1-2小时喂一次,逐步变成2-3小时投喂一次。

2、加强管理

(1)抗应激

尽量减少应激因素的出现,若鸡群受到应激如断喙、接种、转群、冷热应激等造成鸡体抗病力下降时,可在饲料中添加鱼肝油或饮水中添加红糖(或葡萄糖)配电解多维(或鱼肝油、维生素C等)降低鸡群应激反应,增强免疫力,预防继发感染。换料过程要逐渐过渡。同时,注意保持好鸡舍内合理的温湿度,减少应激。

(2)搞好环境卫生,严格消毒

搞好料筒(或食槽)、饮水系统的清洁卫生,要定期清洗储水罐和饮水管道,必要时进行饮水消毒,保证鸡饮水清洁、无污染。

鸡出栏后要对鸡舍进行彻底清扫、冲洗、喷洒消毒药或熏蒸消毒,空栏期间可用2%-5%烧碱或15%-20%的生石灰水等进行消毒,定期更换消毒药。对鸡场的环境和鸡舍定期喷雾消毒,可交替使用葵甲溴铵溶液、双季铵盐络合碘和聚维酮碘等消毒剂。

3、预防球虫、蛔虫等

做好鸡舍日常的清洁卫生和保持合理的湿度,避免过度潮湿,并且合理控制鸡群密度。在生产实践中可使用中药制剂如:三味抗球颗粒、驱球止痢合剂、球虫散等进行投药预防。

在规模化平养模式的鸡场或感染较严重的鸡场可采用国产的柔嫩艾美尔球虫、毒害艾美尔球虫、布氏艾美尔球虫、巨型艾美尔球虫---四价疫苗,进行早期免疫接种。

预防蛔虫、绦虫建议在90日龄和120日龄左右分别各驱虫一次,可以在日粮中添加阿苯达唑或伊维菌素预混剂来防治,放养的场地最好避开低洼潮湿区域。

4、药物选择

在治疗其他疾病用药时,尽量选用对肠道副作用小的药物,减少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肠炎。治疗的康复期,注意修复肠道。

肠炎是一种家禽养殖中最常见也是发病原因最多的一种疾病,应当分析清楚发病原因,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得到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不可千篇一律。

在此给大家介绍细菌性因素(以梭菌感染为例)引发肠炎的治疗方案:

(1)病情较轻

病情较轻的临床上可以采用中药制剂治疗,常用的中药制剂如:四黄止痢颗粒、四味穿心莲散、白头翁口服液(散)、郁金散和杨树花口服液等。按最佳治疗量,连用4-5天为一个疗程。

(2)病情严重

病情严重的临床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案:

方案一:硫酸新霉素+阿莫西林+四黄止痢颗粒或白头翁口服液

方案二:硫酸新霉素+地美硝唑

方案三:地美硝唑+林可霉素

2、其它注意事项

(1)在生产实践中,鸡肠炎和鸡球虫的混合感染很常见,特别是在多雨的季节。所以严重的肠炎建议选择一个治疗小肠球虫的药物配合使用,并且最好在早上用小肠球虫药物,下午用肠炎药物。

(2)霉菌毒素引发的肠炎,除立即停喂发霉、变质饲料外,可用0.05%的硫酸铜,每次饮5-6个小时,1次/天,连续饮用三天。

(3)治疗的康复期,可用微生态制剂(酶制剂或益生素)拌料3-4天,以增加肠道有益菌的数量,同时抑制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杆菌的繁殖和滋生,调整肠道益菌群。在日粮或饮水中,可针对性的补充鱼肝油、维生素A、维生素B族、维生素E、电解多维或复合多维等,有利于组织和黏膜的新生,促进伤口愈合,增强体质,促进康复。

相信看完今天的文章,大家对鸡肠炎已经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了解,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留言咨询。了解更多土鸡养殖技术,关注农家营!


农家营


发病原因

①细菌感染

如沙门氏菌、产气夹膜梭菌等,通过刺激破坏肠道黏膜,同时引起炎症使肠蠕动速度加快,消化液排泄过多,饲料通过消化道的时间缩短,导致消化不良。

②病毒感染

如呼肠弧病毒引起肠炎,损害肠道的吸收功能。


③肠道内的酸碱平衡失调

由于季节、饲料、病原微生物等原因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产生大量乳酸,使肠道内PH值严重降低,肠道内环境发生改变,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大量繁殖,又由于此时肠道处于厌氧环境,厌氧菌会大量繁殖,有害菌与球虫相互协调而加强了致病性。

有益菌减少,而有害菌大量生长繁殖,特别是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能加重致病性。

菌群所分泌的毒素增多,刺激肠道粘膜使肠蠕动加快,消化液排出增多,饲料通过肠道的时间缩短,消化不良,未消化的饲料随同脱落的粘膜一起排出体外,形成特征性的西红柿样或鱼肠样粪便。

④自体中毒

大量的肠道上皮细胞破裂,在细菌的作用下,发生腐败分解,以及脱落的肠粘膜、死亡的虫体等在体内发酵分解产生大量有毒物质。

同时,肠道内异常菌群分泌的毒素均会被机体吸收后发生自体中毒,出现兴奋不安、尖叫、瘫痪而衰竭死亡等症状。


⑤饲料因素

饲料中大量的能量、蛋白质和部分维生素能促进细菌与球虫的大量繁殖,加重症状。另外霉变饲料也能加重病。

⑥电解质大量流失

由于球虫和有害菌大量生长繁殖导致消化不良和肠道吸收障碍,使电解质吸收减少,同时,由于大量的肠粘膜细胞迅速破裂崩解,使电解质大量流失,出现生理生化障碍。

⑦药物中毒

长期用药,使药物对肠道粘膜造成损伤,引发肠炎。

⑧小肠球虫的感染

小肠球虫的感染是本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小肠球虫主要寄生于肠粘膜上皮细胞中,当其大量生长繁殖时,必然导致肠粘膜增厚,水肿,严重脱落及出血等病变,则几乎使饲料不能被完全消化吸收,同时对水分的吸收也明显减少,尽管鸡大量饮水,也会引起脱水现象,所以发病鸡群所排的粪便就很稀薄且不成形,内含有没有被消化的饲料。

防治措施:

①饲料:料中长期拌入脱霉剂,防治饲料发霉,禁止使用霉变饲料。科学的添加饲料蛋白和维生素。

②合理运用药物预防,给予适量的维生素、鱼肝油等营养产品,有助于鸡的生长发育,增强抗病力。

③加强饲养管理,勤换垫料,减低饲养密度,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刺激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④保持鸡舍的清洁卫生,特别是饲槽、饮水器要定期消毒。保持鸡舍内通风良好,空气新鲜。光照强度、时间、温度、湿度,应符合科学管理的技术要求。

关注蛋哥养鸡(搜索公众号:蛋哥养鸡),每天5分钟,了解鸡、蛋天下事!

卖好蛋,养好鸡,就看蛋哥养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