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微服私訪,與一瓜農相談甚歡,離開後為什麼吩咐下屬除掉他?

司馬長史


關於皇帝殺瓜農的故事,網上流傳了3位皇帝,分別是乾隆,康熙,朱元璋。但是最先流行的是乾隆殺瓜農的故事,漸漸的康熙,朱元璋也參與到了殺瓜農的行列,但是這些都是民間流傳,野史杜撰,根本不足以信。

朱元璋是一個很值得讓人敬佩的皇帝,草根出身登上了九五之尊的皇位,這樣的大人物又是如何與殺瓜農這樣的故事扯在一起的呢?

朱元璋微服私訪吃瓜

朱元璋是農民出身,通過農民起義的力量登上了皇位,他深知農民才是這個國家的命脈,只有農民富裕了國家才會強盛,所以他經常出宮去體察民情。

有一年,火熱六月朱元璋在外考察民情,口渴難耐,路過一瓜地,便安排侍衛去買瓜來吃。朱元璋吃完瓜之後,大呼一聲:這瓜真甜啊!這一誇讓種地的瓜農很得意,同同朱元璋說:你知道我的瓜為什麼這麼甜嗎,這是我的獨家秘方。

於是朱元璋就和瓜農聊起來了,這一聊不要緊,細聊之後發現這個種瓜老農不僅懂國計民生,更懂治國之道,是一個經世濟民之才啊,於是就問老農,你有如此才華,為何不去入朝為官呢?當今天子極為重視人才,但凡有能力的人都能當官,老農遙遙頭道:罷了,老夫乃一介農民,就不參與國家大事了。

朱元璋走後細思極恐,一個種瓜的農民會有如此見識,怎麼會是真正的農民,又怎麼可能安心的種瓜,此人如果不是民間有才之士,便是前朝餘孽,這一仔細思考之下,頓時覺得驚恐,於是瓜農卒!

以上版本為民間流傳最多的版本,但是這個故事從什麼時間開始流傳出來的,時間無法考證。

最先皇帝殺瓜農最火的是乾隆皇帝,之後火的才是朱元璋殺瓜農,按理說皇帝如果要殺瓜農,那也應該是朱元璋先殺啊,畢竟朱元璋在前面嘛,至少朱元璋殺瓜農這個故事最早起源一定是在清朝,畢竟大明天下,沒有人敢傳這樣的故事。

這就要說到歷史上朝代更替的正統問題了,每個朝代的末代皇帝都會被正史記錄為荒淫無道、昏庸等形象,而開國皇帝都會是上位後誅殺功臣,為君不仁等。

這清朝以外族身份上位後,需要編造一些明朝的不道野史,來顯示自己的替天行道,正義之師,但是乾隆、康熙也都參與了這樣的殺瓜農事件,那至少乾隆、康熙的故事應該不是清朝流行的,而且這故事是近幾年才大火的,主角輪番上場,這估計是這幾年自媒體行業的杜撰故事吧!


瀚海說史


朱元璋歷來為人所稱道,一方面是他從孤苦無依的放牛娃到位高權重的九五至尊,這巨大的地位飛躍,真的是一部勵志劇!另一方面是他建國以後,對有功之臣的大量屠殺。其實,這是許多人對朱元璋的誤解,真正歷史上的朱元璋並非是殘暴不仁的人,康熙皇帝曾經多次到南京明孝陵留下了對洪武的讚頌,一代偉人毛主席也對他有很高的評價。

每一個朝代更替的開國君主,都會被百姓唏噓一番,留下很多令人驚奇的傳說。清朝入關以來,清朝的一些統治者為了詆譭明王朝,於是各種輿論謠傳紛紛揚揚。一些虛假事情也移花接木到朱元璋身上。其中,朱元璋除掉瓜農一事,一直是沸沸揚揚。

話說在烈日炎炎的午後,朱元璋批閱完奏章,決定去體察民情。於是叫上了劉伯溫,並帶上了兩位衛士。接著,四人喬裝打扮到了鄉下,出發前,他再三囑咐,這是微服出巡,不能讓百姓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份。

在長路奔波以後,口乾舌燥的一行人來到了一片廣袤的瓜地。朱元璋要手下去買幾個瓜來解下渴,戴著斗笠的瓜農見到他們一行人。瓜農的臉色有些變化,看得出來,他有點慌張,似乎知道了些什麼。但還是鎮定自若的拿起兩個瓜。只見他將第一個瓜切成四瓣,又從中切下一刀,分成了八塊,最後他還拿出一塊細布放在瓜上,畢恭畢敬的送到了朱元璋面前。

雖然朱元璋對此也很疑惑,為何切西瓜還用這麼費事,但是他還是端起,給一旁的劉伯溫吃。劉伯溫心裡一虛,猶豫不決的他還是拿起一塊。接著,瓜農拿起第二個瓜直接切成兩半,分給了兩個衛士。這讓朱元璋更加疑惑了,為何要將他們區別對待。

朱元璋問起這緣由,瓜農不願訴說,寥寥幾字敷衍過去。兩人又聊起其他事情,如農田賦稅,朱元璋是個精明能幹之人,他能感覺到此人的非同尋常,就連天下第一謀士的劉伯溫也暗暗稱讚。這個農民的才華絕對不在朝廷文武百官之下。求賢若渴的朱元璋問他為何不去朝廷求得一官半職,為什麼將畢生才華丟棄在這荒山野嶺。瓜農對此樂呵呵的傻笑了。

月落歸家後,朱元璋向皇后說起白天的事情。馬皇后雖然女流之輩,但是閱覽群書。皇后說這個瓜農真的不簡單,他的切法是周禮的遺韻,周朝給皇帝切瓜正是如此,給黎民百姓就是切成兩半。

朱元璋大怒,他大罵瓜農自作聰明,他又想到劉伯溫和自己吃了天子吃的西瓜。傳令下去,劉伯溫在深夜之中也悄然而至,劉伯溫承認自己是知道這禮儀之事,他以為瓜農不過一個凡夫俗子,於是沒有在意。朱元璋覺得自己被瓜農所戲耍,十分憤怒,於是派錦衣衛的人去除掉他。

至於此事的真假,我們不得而知。一些人相信這只是傳說,一代君王怎麼會和一介農民計較呢?


小小嬴政


版本一:

朱元璋做過和尚,這大家都知道,他有一次微服私訪,碰到一個瓜農,瓜農不知道他是朱元璋。

朱元璋假裝買西瓜,想跟他聊天,詢問一下民情。

朱元璋問瓜農,老哥,你這瓜甜不甜?

瓜農說,你看我種的西瓜,又大又圓,跟和尚頭一樣,肯定甜。

朱元璋一聽大怒,瓜農卒。

版本二:

朱元璋有一次微服私訪,路上碰到一個瓜農在砸地裡的西瓜。

朱元璋很好奇,就去問瓜農,老哥,你這西瓜好好的幹嘛砸了啊?

瓜農說,昨天夜裡來了一群野豬,把西瓜根都啃了,活不了了,西瓜也長不大了。

朱元璋一聽大怒,瓜農卒。

版本三:

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後,朝裡有幾個文人整天對他冷嘲熱諷,朱元璋想殺又不捨得殺,只好自己躲出宮來,去民間微服私訪。

來到浙江紹興,看到一個瓜農正在西瓜地裡,拿著一個叉子叉西瓜。

朱元璋問他,老哥,你怎麼把好好的西瓜都叉了啊?

瓜農沒好氣的說,你瞎啊,我叉的這是猹。

朱元璋一聽大怒,瓜農卒。

版本四:

朱元璋平定天下以後,四海昇平,於是想起了兒時捱餓的光景,想到民間走一趟。體察民情。

他帶的人馬被安排跟後邊三十里紮寨,他自己帶了兩個錦衣衛和一個太監去民間微服私訪。

他們走著走著,看到一片瓜地和一個瓜棚,裡面幾個老頭在聊天。

朱元璋於是走過去打招呼,幾個老頭就讓他西瓜吃。

朱元璋一邊吃西瓜一遍聽他們聊天。

一個老頭說,聽說當今的皇上朱元璋,原來是個和尚,他最愛光頭了,有一次他抓了幾十萬個尼姑到皇宮裡。

另一個老頭說,我看書上說,朱元璋出生的時候,天上下血雨。

第三個老頭說,朱元璋把他兒子都吃了。

第四個老頭說,幸虧咱們沒去考進士,要不然也被朱元璋吃了。

朱元璋心下大怒,並不表現出來,他問這個老頭,你們是幹嘛的?

幾個老頭說,我們是做自媒體的,就愛瞎編故事,本來沒有的事,也能編得像模像樣。

一個老頭說,我就編過一個朱元璋殺瓜農的故事,竟然有人信。

朱元璋一聽大怒,眾瓜農卒。


西堤君


對於朱元璋,我們可以說是比較熟悉。元朝末年,統治昏暗腐朽,起義不斷,戰爭不休,朱元璋本是個放牛娃,曾經淪落到在街頭巷尾乞討,也曾遁入空門,後來加入起義軍,卻憑藉著智慧才幹和武功膽識,運籌帷幄、用兵如神,闖出了一番名堂,在逐步積累中,終成一代開國皇帝。

建國後,朱元璋不僅勤勉開明勵精圖治,還做出減輕農民賦稅,穩定社會秩序等等舉措。因為皇宮的禁錮無味,而朱元璋本身是農民出身,深知民心的重要性,對此有著深切感受,所以朱元璋經常會微服私訪,瞭解百姓真實的生活情況。

可這麼一個人,卻在一次微服出訪離去後吩咐下屬殺掉一個瓜農,這是為什麼呢?

在微服出訪中,天氣炎熱,朱元璋就在陰涼處乘涼,看到旁邊有瓜地,便過去買瓜。雖說是微服私訪,但也不會不顧及自己的安全,因而在微服私訪中,仍有較多的隨從。陣仗如此大,瓜農也意識到眼前人的身份地位不同,便對他們說:“只要你告訴我你是誰,這裡的瓜隨便吃不要錢”。朱元璋謹慎的沒有透露身份,只是說一句:“打京城來的,在京城做官”。果農笑了笑,沒有深究,讓朱元璋等人隨便吃。朱元璋在和他的談話中感受到對方談吐不凡,在治國理政方面也有獨到見解,例如,朱元璋問收成,瓜農說:“世道太平之下收成不錯,卻不如你們這些當官的。”朱元璋認為這個瓜農是個可造之材,便以做官試探,然而瓜農並沒有朱元璋想象中的那麼欣喜,反而平淡的拒絕了。

在朱元璋吃瓜過程中,瓜農說:“你吃西瓜時將西瓜切成小塊,一塊一塊吃,這不對,西瓜越往裡頭越甜,所以正確的吃法是從外往裡吃,開一個口子,用勺子挖著吃,邊吃邊喝”。朱元璋用這種方法一試,果然味道更好。

朱元璋離去後,在路上琢磨起來,現在從外往裡吃,越來越甜,以前從裡往外吃,豈不是越來越苦了?以此類比明朝國運,如果像是這樣越來越苦,大明朝豈不是不安穩、要出事了?

朱元璋在思索中,認為這個瓜農可能是一名江湖術士,以吃西瓜方法不對帶來越苦來詛咒大明江山。而且這名瓜農通身氣度不凡,滿腹經綸,肯定不是一般人,甚至朱元璋在他身上感受到了來自帝王氣質的威脅。他日,這種人若是進一步成長起來,有了登上龍位之心,那麼無異於養虎為患,朱元璋的龍椅不就搖搖欲墜,朱元璋這種皇帝怎麼能夠忍受得了這種可能性呢?換一個角度想,這個瓜農並非池中之物,勢必身邊會有一些同行者,可朱元璋對他知之不深,更也沒聽說過其他與他有關的人物,朱元璋對對方的黨羽勢力的猜疑和忌憚更深了。於是,朱元璋趕緊派人殺掉瓜農。

瓜農的拒絕做官成了引發朱元璋怒火的導火線,而用吃西瓜暗喻“越來越苦”,萌生殺機,是在古代科學技術不完善不發達時,人們普遍愚昧,迷信思想較多,將王朝興衰和很多民俗俚語聯繫起來,多方揣測,強加了一些“合適”的理由,這體現了古代帝王對“讖緯”的恐懼。再者,正所謂“野有遺賢,國之大患”,有才能的人沒被朝廷所用,有可能走上的是反朝廷道路,皇帝都不會允許民間有經天緯地的大才出現,這對於掌控社會大不利,而此時趕緊將其消滅才是上上策。

帝王的喜怒,無邊際的猜想,巫覡文化的信仰,對皇位穩固的追求,著微處見全貌的謹慎,正是如此,讓帝王朱元璋下令殺掉瓜農。


鄧海春


吃瓜群眾吃完瓜,反手要把瓜農殺,朱元璋這個吃瓜段子想表達的是朱元璋的什麼心理?

朱元璋,中國歷史上真正靠自己白手起家的一代帝王,從布衣變為一國之元首的除了劉邦就是朱元璋了,還有一個就是民國的張作霖。作為在最底層一步一個血腳印走進南京城的布衣天子,做過和尚,當過乞丐,走南闖北,嚐盡人間冷暖,世態炎涼。

年幼之時,家人全部餓死,也讓他從此之後鐵石心腸,他知道這個世界,沒有誰會同情誰,只有強者才可以生存下去。在朱元璋晚年的時候,曾經留給自己即將登基的孫子朱允炆一封信,主要內容就是講述自己白手起家的一生經歷,大小之戰千餘場,曾經見到過各種形形色色的人和鬼,那些強悍的,狡詐的,變態的,以及宛如惡鬼般的人,教他的孫子怎麼去識人。同時他還告訴自己的孫子,如何觀察宮內的形勢變化,以及如果要有人政變或者逼宮的話,如何脫險等各種辦法。



通過以上的內容,完全可以看出,雖然已經貴為天子,當時在朱元璋多年的生活習慣裡,已經養成他多疑和暴戾的性格。他不相信乃至懷疑一切人,這種習慣和本能已經融入他的血液。

悲催的童年經歷告訴朱元璋,從小就是因為貪官汙吏害得你家破人亡,因此朱元璋當皇帝的時候,自然而然也不會相信下面的任何官吏。在皇宮呆久了,朱元璋就怕手下的這些人不給自己說實話,因此就會經常穿著百姓的衣服,帶著錦衣衛微服私訪,去民間看看百姓的生活到底怎樣?會不會有官員欺騙自己?

某個盛夏的普通一天,朱元璋在皇宮待著很燥熱煩悶,就又換身打扮,帶著幾個錦衣衛走出皇城,來到鄉野民間看看百姓是怎麼消暑的。

走著走著,就感覺悶熱口乾,看到不遠處有一個陰涼的小棚,走近一看,原來棚中還有一個老者,在此地看管自家的瓜田,就怕晚上各種動物偷吃禍害。

老者一看到朱元璋一行人來到,就主動邀請他們在棚下乘涼,順便摘了幾個西瓜給他們解暑。

朱元璋和這個老者聊了幾句,感覺對方談吐不俗,於是再細細打量老者,衣服雖然很樸素,但是言談舉止似乎都透著一股不凡的氣勢。朱元璋於是就和老者徹底的打開了話匣子,從蒙古聊到朝鮮以及海外趣事,聊到如今的國內形勢,從大明的過去聊到現在和未來將要面臨的問題。

一通猛侃過後,老者的見識和認知,在老朱看來,不說專家吧,至少也完全超越了一個鄉間老農的身份,讓朱元璋歎為觀止,佩服不已。

眼看談著談著,太陽即將西落,有人提醒朱元璋要回宮了,朱元璋一看天色不早,就起身告辭,還讓手下把吃西瓜的錢給老農。老農堅決不收,說鄉下人給客人吃點西瓜,是基本的待客之道,哪有收錢的道理,堅決推辭不要。

這讓朱元璋對這個老者的敬佩之心不禁多了一層。

但是回宮路上,朱元璋越想越覺得此老農深不可測,自己也算什麼“妖魔鬼道”都見過,但是對於這個老者,似乎一點都看不來是何方神聖,是什麼來路。

忽然一股寒意撲面而來,讓朱元璋覺得似曾相識。朱元璋立馬下達命令,要求錦衣衛趕緊返身找到那個老農,一旦遇見,不論情由,不容分辯,立即斬殺。



錦衣衛接到命令,趕緊回身跑了回去,卻發現早已人去棚空。只有詩句一首:鄱陽湖上龍蛟鬥,瓜香田裡話桑麻。

原來老農早就看穿了朱元璋的這點心機,長嘆一聲,隱入山林。


歷來現實


有一年夏天,朱元璋微服私訪來到鄉村田間。

正是中午十分,天氣炎熱,老百姓熱火朝天地忙著收割小麥,一片豐收的大好景象。

朱元璋口渴難耐,正想令手下找點涼水喝,猛一抬頭看到左前方不遠處,一片綠油油的瓜田。又大又圓的西瓜滾的滿地都是。朱元璋忍不住嚥了咽口水,順著瓜田走了過去。一個老農正在地頭的大樹下打瞌睡。朱元璋的手下叫醒他,“快去摘兩個最好的瓜來!我們買了”老頭一看生意來了,樂呵呵地跑到瓜田裡挑來了兩個最好的西瓜。仔細的切好,端了過來。朱元璋拿起西瓜狼吞虎嚥,把紅壤啃的乾乾淨淨,只剩下薄薄的綠皮,(年少時沒少過苦日子,留下的習慣)。他連聲說:“這瓜真甜,好吃!”



老農眉開眼笑:“我這種瓜技術可是祖傳的,別人種小麥,我種西瓜,我收入的銀兩可比他們好多了。”朱元璋和老農心情甚好!坐在大樹下促膝暢談起來。這個老農可不一般,竟然把治國的道理談的頭頭是道,令朱元璋不禁對他另眼相看。當農民談到“君輕民貴”時,朱元璋皺了皺眉頭,起身告辭。大家知道,這種思想可是犯了朱元璋的大忌,觸動了朱元璋的神經,朱元璋曾經把孟子關於這方面的言論都刪除了!臨別朱元璋問了老農一句:“您姓什麼”

老農回答說:“姓蒲”。這下可真的觸動了朱元璋的底線。他往前走了大概300米,密令手下把這個老農給殺了。

大家都知道奸臣,叛徒最讓人恨,漢人對南宋的一個奸臣尤其痛恨,他就是蒲壽庚。他都死了一百多年了,被朱元璋挖出來鞭屍300,朱元璋還要滅其種族。原因何在?原來蒲壽庚在宋朝是作東西方貿易的,他的生意陷入危機的時候南宋政府鼓勵他經商,對蒲姓家族一直非常優待,曾賜“承節郎”的官銜。蒲姓勢力非常強大,既有錢又有兵,可萬萬沒想到蒲氏卻恩將仇報。當元軍侵入時,蒲壽庚竟然關城門 禁止南宋老少們進城,還喪心病狂,殺死宋外宗室在之前前往泉州並已長期定居的3000多人。又殺戮數萬人漢人百姓。這是一場震驚人眼球的由地方官員執行的宗師大屠殺。就連忠心保護宋室的陳氏家族和曾氏家族幾乎被蒲壽庚滅族。朱元璋成立明朝後,漢人對蒲壽庚的仇恨仍然有增無減。朱元璋為了鞏固朝政,順應民心,決定將蒲氏後人滅族。所以蒲氏家族紛紛外逃,有的還隱姓埋名。這個老農萬萬沒想到逃到社會的最底層,由於自己的大意竟然會死在朱元璋手裡。


小姐姐講史


朱元璋算是歷代帝王中最親民的皇帝,他出身貧寒,深知勞苦大眾生活不易,因此經常微服私訪,瞭解民情。那麼既然朱元璋如此親民,為什麼又要吩咐手下去除掉一個小小的瓜農呢?這個瓜農是誰?讓我來為大家講解一個不一樣的故事。

朱元璋小時候就很聰明,在村裡是個孩子王。相傳朱元璋曾經給地主家放牛,同村的夥伴湯和飢餓難耐,於是就給朱元璋出主意:我們為什麼不去找點東西吃呢?地主家這麼富,我們去順走一些瓜果蔬菜吧。

朱元璋一聽,沉下臉說:我就是餓死,也不吃偷來的東西。既然要吃,我們就吃好的,還要正大光明的吃。說完,小夥伴們都瞪大了眼睛,不知道朱元璋是什麼意思。朱元璋說:今天我請大家吃肉,吃牛肉。

只見朱元璋把牛順著山坡的岩石推下去,牛摔死了。於是小夥伴們回家取來刀具,又在地上生了一把火,烤牛肉吃。吃完,大家不解的問朱元璋:我們吃了地主家的牛,下一步該怎麼辦呢?朱元璋微微一笑說:湯和,你去通知地主老爺,就說他家的牛丟了。

湯和很不解,但是還是飛奔去通知地主。這時朱元璋拿著吃剩下的牛尾巴來到一處岩石邊,把牛尾巴夾在兩塊岩石中間。等到地主氣喘吁吁的跑來,朱元璋大聲喊:不好了,牛鑽進山裡面了,看,就剩一條尾巴了。說完,使勁一拽,牛尾巴拽了出來。地主看看朱元璋,又看看牛尾巴,想生氣,但又找不到理由。最後將朱元璋趕出了地主家,不再讓他放牛。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朱元璋很聰明。但是聰明人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特別煩那些比自己更聰明的人。朱元璋派下屬除掉瓜農就是因為朱元璋嫉恨瓜農,那麼一個小小的瓜農是如何得罪朱元璋了呢?

話說有一日,烈日炎炎,蟬聲陣陣,又到了最酷熱的季節。朱元璋坐在皇宮裡心情煩躁,於是派人傳喚劉伯溫,讓劉伯溫陪他去外邊走走,順便體察一下民情。就這樣,朱元璋帶著劉伯溫和兩名衛士出宮門,來到郊外的一家村落來查看。

一行人走到村邊,眼前綠油油的一片西瓜地,朱元璋感到口渴,於是招呼衛士買些個西瓜吃。並且嚴厲的囑咐:不能亮明身份。衛士喊來瓜農,當瓜農抬頭望見這一行人時,臉上頓時顯示出一股吃驚的神色。很快的,他保持鎮定,去地裡撿了幾個西瓜。

這時朱元璋看那個瓜農的動作很奇怪,怎麼奇怪呢?瓜農用刀把西瓜的皮全部削掉,然後豎向把瓜切成四半,又從中間橫向切一下,分成八半。做完這些後,他回瓜棚取來細葛布,將布搭到西瓜上,恭恭敬敬的讓朱元璋吃。朱元璋拿了一塊後,他又端給劉伯溫吃,劉伯溫猶豫了一下,但還是拿了一塊。

這時瓜農將瓜放下,又拿起另外一個瓜,削去皮,直接切成兩半,端給兩個衛士吃。兩個衛士拿起西瓜,狼吞虎嚥的吃起來。

朱元璋不解,於是問瓜農為何切個瓜如此繁瑣。瓜農微微一笑說道:怕瓜髒,惹人嫌棄。朱元璋看此人不願說實話,於是又和他聊起別的。兩人從瓜聊到農耕,從農耕聊到農策,再到田賦稅收等等。不管朱元璋怎麼聊,瓜農都侃侃而談。而且這個瓜農舉止文雅,談吐不俗,卻戴個斗笠,佯裝瓜農。最後,朱元璋告別瓜農,深深的忘了他一眼,說道:見微知著,你既然對農事如此瞭解,何不考慮去做個官呢?瓜農深深鞠一躬,笑了一下,沒有說話。朱元璋看他不卑不亢的樣子,於是沒有難為他,領著一行人繼續往前走。

回去後,朱元璋將這個事情告訴了馬皇后。馬皇后笑著對朱元璋說:你看你,沒學問了吧。那個瓜農其實挺尊敬你的。朱元璋不解的問,為什麼呢?馬皇后說:我聽禮部的人說過一些周禮的規矩,大概知道些情況。切瓜如果不講究,那麼怎麼切都可以。但是遇到帝王家和諸侯就不一樣了。

怎麼不一樣呢?給天子切瓜,要豎四瓣橫八瓣,然後覆之於細布以示尊敬,也顯得乾淨。諸侯的話也是豎四瓣橫八瓣,但是蓋的布不一樣,是粗布。如果是庶人,那麼豎向切兩瓣就可以,也不用蓋布。聽你說,那瓜農很講究,為你行的是天子之禮。

朱元璋一聽覺得好像是這麼回事,但覺得哪裡不對,於是找來劉伯溫,問瓜農切瓜的事情。劉伯溫說道:周禮確實有這規矩。朱元璋臉一沉,問道:你既然知道,為什麼還要和我吃一樣的西瓜。不知者無罪,但是你知道就是大逆不道了。劉伯溫嚇得趕緊跪下,連連磕頭道:臣下以為一個小小的瓜農可能是偶爾為之,本不想吃的,但是他沒有為我另外切瓜,於是我就也拿了一塊,真的冤枉呀!

朱元璋怒道:寡人最恨那些自作聰明的人,既然你不想受罰,那麼就讓那個瓜農吃點苦頭,讓他知道,在朕面前自作聰明,是什麼下場。你選吧,是砍了你,還是砍了他。劉伯溫趕緊叩頭說到:臣願意前去尋瓜農回來,問個究竟。

等劉伯溫帶著衛士匆匆來到瓜地時,只見瓜地棚子裡放了一個切開的西瓜,瓜上覆蓋著一塊粗布。而瓜農,早已經逃之夭夭了。看著西瓜,劉伯溫喃喃的說道:看來此人知道我會回來,我劉伯溫聰明一世,今天竟然被一瓜農給耍了,可悲可嘆呀!

劉伯溫回去後,朱元璋見他沒有抓來瓜農,還聽說瓜農預知官府要來人,還切了一個西瓜給劉伯溫,於是大怒,將劉伯溫革職趕回了老家。而那片瓜地,也被朱元璋派人鏟的一乾二淨!

這就是瓜農戲耍朱元璋的故事,一個聰明的皇帝,一個神機妙算的軍師,最後被一個瓜農所戲耍。這當然只是一個民間傳說,大家聽聽就好,切莫當真!


每日趣評


要回答這個問題,諸位先跟有書君一起了解這段故事。

民間廣為流傳的一個版本是:某年夏天,洪武帝朱元璋微服私訪,身邊跟著幾個保護他安全的大內高手。

夏日炎炎,沒走多久,他就口乾舌燥,又尋不到水喝,正好看見前方有一大片西瓜地,便帶著隨從去西瓜地旁的棚子裡休息。

棚裡有一位熱心的老農,看著他們這麼多人熱得汗流浹背,連忙把自己摘好的西瓜送給他們吃。還特意囑咐要從邊上往中間吃,才能越吃越甜。

朱元璋嘗試了下,果然如此,吃得很是開心。一行人吃完以後,他給老農銀子當報酬,但老農死活不收。

朱元璋沒轍,只得笑呵呵離開。沒走多遠,便吩咐手下秘密結果了瓜農。

他為何要殺瓜農?跟他在回去路上的所思所想有莫大是關聯。

一者,朱元璋出身草根,十分清楚小人物的想法。

他覺得老農的舉動,分明就是認出自己身份後的刻意巴結討好,但老農又不肯接受錢財,心裡肯定打著歪主意。

帝王微服私訪,最忌諱暴露身份,引來禍端。朱元璋生性多疑,成為帝王后又變得殘暴,既然老農知曉了他的帝王身份,就只有殺了他以絕後患,保障朱元璋接下來私訪之路的安全。

二者,自古帝王多迷信,朱元璋也不例外。

老農給他說的“吃瓜論”,總結起來就是先苦後甜。但平時,他吃瓜喜歡從中間往邊上吃,按老農的意思理解就是先甜後苦。

這可觸犯了他的忌諱,朱元璋一手創立大明王朝,希望千秋萬代,國家可不能先甜後苦。老農的話被他一分析,成了詛咒國家的不當言論,他當然要殺之而後快。

再者,老農認出了朱元璋的身份,說明他是個有眼力見的人。這樣的人,若不能為帝王所用,便只有殺之而後快,這便是帝王之術。

以上種種,皆為傳言。關於朱元璋殺瓜農的事,版本眾多,在正史裡也沒有記載。

有書君以為,作為普通人,我們無法理解帝王的心態,更無法理解朱元璋這樣的傳奇帝王的心思。我們能做的,便是以史為鑑,從歷史中汲取智慧。

有書君語 :有書送書季開始啦~每週會免費贈送1000本實體書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讀之書《無聲告白》。私信回覆:福利,即可免費包郵領取書藉,本次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以陳友諒的名義起誓,殺瓜農這件事,朕沒做過!不然就讓我大明王朝國祚不滿三百年。

——朱元璋


這個故事是真的火啊,在哪都能看的見。一會是這個皇帝,一會兒是那個皇帝,安插到誰身上都毫無違和感,現在到了老朱身上。只能說大家講故事的能力令人佩服啊。但我覺得真的是大很多都在黑老朱,老朱雖然是有名殺人狂魔,但他殺得也都是統治階級內部的的蛀蟲,或者危險到他老朱家江山的權貴。一個瓜農,殺了也太丟身份了吧!反而看他治國理念,還是對農民很友善的,輕徭薄賦,重懲貪官。那這個故事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來重新看看吧!


其實這是個網絡流傳甚廣的段子,適用各大皇帝,閒來我們也來新說一番。

話說朱元璋在當了皇帝之後,沒什麼事情可做,就想著微服私訪體察民情,看一看老朱家的天下,百姓過得怎麼樣。有天來到一片瓜田,烈日當空,又渴又曬,就跑到瓜棚裡想著買幾個瓜吃,避避暑,解解渴。進到瓜棚之後,老朱樂了,只見蓬中瓜堆裡有個老瓜農,身材幹瘦,身著灰布麻衣,通體黝黑,鬚髮皆白,頭上蓋著一個遮陽的草帽,躺在草堆上哼唱著當時的流行音樂,邊唱邊搖,怡然自得,顯得十分愜意。竟還不知道有人進了瓜棚之中。一時氣氛略有些尷尬。


老朱侍衛見不得皇帝被人怠慢,便大喝一聲,老頭,我們老闆要吃瓜,快拿幾個來嚐嚐!嚇得瓜農一個激靈,連草帽都飛了起來。瓜農穩住之後連忙站了起來,看來人衣著華貴,氣勢不凡,料定是富貴人家,想到能多掙幾個錢,便笑呵呵的給朱元璋挑出最好的瓜切開。朱元璋邊吃邊跟老農聊天,問老丈為何躺的如此安逸,不怕有人偷瓜嗎?老頭回到:此間乃大明天下,聖主洪武皇帝天縱英才,如今國泰民安,海清河晏,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哪有什麼人幹偷瓜之事,再說大明刑法又不是吃素的,這些話讓吃瓜皇帝心裡舒服的一批,立刻對這個瓜農另眼相待。


老朱吃了一塊又一塊,繼續問到:適才老丈哼唱的戲曲很有意思,我怎麼沒聽過。什麼是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你在等誰啊?還有什麼炊煙裊裊升起隔江千萬裡什麼的,很有田園意境。老農答到:此乃旅行經過我們村的一個叫文山的秀才所作,教給大家農閒的時候唱著玩的解悶民謠,登不得大雅之堂,看您一身富貴,當然絕非池中之物,怎麼會聽過這些鄉野小眾戲曲呢?

聽到此處,洪武皇帝不禁對其驚訝不已,絕非池中之物,似有所指,啊?他竟然知道我是真龍天子,想到此處,朱元璋更是對這個奇怪的老農來了興趣。當下就表明自己的身份,問老農願不願意跟自己回宮做官。老農不過是想安安穩穩的種田過日子,哪想到誤打誤撞碰見皇帝了,雖然天上掉下個充滿誘惑的餡餅,但想到洪武帝為人殘暴,還是不當官為妙。於是藉口放心不下瓜田,拒絕了皇帝。



皇帝雖然被拒絕心有不甘,但畢竟是個瓜農,也就不與他計較了。臨走讓人多給了些錢就走了。可是在路上洪武皇帝越想越不對勁,這老頭唱到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他等的難道不是朕這個天子,而是另有其人,不可。此人不為我所用,也不能為他人留下。心一狠,便令侍從結果了老農。竟然沒給他留下一首歌的時間。慘!


哈哈,其實上邊這個故事是我瞎編的。反正本來實這“皇帝殺瓜農”的故事,不過也是瞎編,只不過我更誇張而已。反正大家都是腦洞大開。其實不過就是有些人認為朱元璋大殺開國功臣,殺人如麻,所以用故事詆譭一下他。各位看官就當是看個趣味故事,無需當真。反正歷史千奇百怪,一切腦洞也不是不可能,您說呢?

【人生各有不同,歷史千奇百怪,關注歷史好奇怪,讓我給您好看!】


歷史好奇怪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絕對是個傳奇人物,他白手起家,再到青壯年時期努力拼搏,最終成為了改朝換代的一代天子。他的事蹟,實在是一個再經典不過的勵志故事。

不過,在朱元璋去世後,民間卻流傳開了一個朱元璋與瓜農的故事。這個故事是說,朱元璋微服私訪,與一名瓜農相談甚歡。但在離去之後,朱元璋卻下令要將瓜農除掉,這個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朱元璋劇照)

相傳在朱元璋平定江山之後,因為自己是貧苦出身的原因,便一直非常關心民間百姓的疾苦。儘管每日在朝堂中,百官都會宣稱託皇帝鴻福,百姓生活富足,民間一片祥和。但朱元璋還是始終放心不下。

終於在一年夏天,他決定親自出宮,微服私訪,體察民情。

朱元璋此行非常神秘,他只帶了幾個貼身侍衛,身上也只是穿著素衣,因此幾乎沒有人能認出他的身份。

在街市中閒逛了一陣之後,朱元璋發現民間的確熱鬧非凡、歌舞昇平,因此他心情大好。

但由於是夏天,天氣異常炎熱,不一會兒,朱元璋就開始口乾舌燥。

正好此時,他們一行人走出了街市,來到了一片瓜田附近。朱元璋便走向了一位瓜農,並向他買了一個大西瓜。那名瓜農樸實敦厚,熱情地將西瓜切開,遞給了朱元璋一行人。

朱元璋邊吃西瓜,便向瓜農打聽近年的收成。瓜農咧開嘴憨厚地笑著,並連說這幾年收成不錯,兩人相談甚歡。

不過,瓜農在見到朱元璋吃西瓜的樣子後,卻突然對他說:“吃西瓜可不能從中間向兩邊吃,應該從兩邊向中間吃,這樣才會越吃越甜。”

朱元璋點了點頭,覺得瓜農的話有幾分道理,便笑著照做了。

(微服私訪,圖取其意)

等到朱元璋起身離開,他才突然反應過來,這瓜農似乎是在說,自己日子會越過越不好啊。想我剛剛平定天下,國家一片繁榮,豈會有越來越不好的道理?

想到這裡,朱元璋不禁發起怒來,於是他便命令手下回去將瓜農殺掉了。

這就是朱元璋殺瓜農故事的第一個版本。

還有第二個版本,大背景都差不多,但隨行人員卻多出了一個劉伯溫。這個故事是說,瓜農在見到朱元璋一行人之後,似乎察覺到了什麼,在切西瓜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緊張。

他把一個西瓜切成了八塊,並把其中的兩塊分別遞給了朱元璋和劉伯溫。在這之後,瓜農又拿出了一塊西瓜。但他卻並沒有直接遞給護衛們,他將這塊西瓜又切成了兩份,才放心地遞給了護衛。

(劉伯溫劇照)

朱元璋對此並不理解,於是詢問瓜農原因。瓜農只是憨厚地笑了笑,並沒有明說。等到回去之後,朱元璋將這件事告訴了馬皇后。馬皇后在聽到之後,突然說,這個瓜農也許察覺出了你的身份,古代皇帝吃西瓜都是吃一塊,而其他人只能吃半塊。

朱元璋聽到後終於釋然,但很快他又想到,劉伯溫也是吃了一整塊啊!這個瓜農莫不是在故意戲弄我嗎?於是他命令侍衛回去,將瓜農斬殺了。

儘管過程不盡相同,但兩個故事的最後,朱元璋都是將瓜農殺死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故事並沒有記載於正史中,只是出現在《典故紀聞》《立齋閒錄》這樣的筆記史料中,因此真實程度並不高。

或許,正是由於朱元璋在建國後,性格多疑,忌憚功臣,殺了不少人。因此,民間才會附會出這樣的故事,來影射朱元璋“殺功臣”的惡行,表達對他所作所為的不滿吧。

(參考資料:《典故紀聞》《立齋閒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