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的兩個英語老師,一個經常打罵學生,教學成績好,一個不打不罵,成績差,選哪個?

英語老師David


這個題目選項的設置有陷阱,我們來分析一下:

選項A:打罵學生的老師,教學成績好;選項B:不打罵學生的老師,教學成績不好。

很明顯,設問者是以兩個維度來區分老師的,一個維度是打罵/不打罵;另一個維度是成績好/成績不好。

但是以這樣兩個維度來衡量老師,可不僅僅有兩個選項,而是有4個選項,除了前面列出來的A、B兩項,還有下面兩個:

選項C:打罵學生的老師,教學成績不好;選項D:不打罵學生的老師,教學成績好。

當我們把這C、D兩個選項也列出來之後,所有人都會知道該選什麼了!那就是D:不打罵學生,教學成績好的老師。

那麼設題者為什麼不寫出後面兩個選項呢?

一是設題者本身就是簡單的二元思維,動不動陷入兩難選擇,看任何事情都是非A即B,看不到第三種乃至第四、第N種選擇,所以,這種人往往過得比較糾結。

二是設題者考慮問題缺乏MECE的邏輯。也就是說,ta不能有邏輯地思考事情,搞不清一事物與它事物之間的關係,比如包含與被包含,相交關係,相對關係,互補關係,相背關係,等等。ta對事物的分類往往要麼交叉,有重複;要麼有遺漏。做不到既無遺漏,也無交叉,也就是MECE。好比春夏秋冬,上中下,古今等都是MECE,但春夏冬,就有遺漏;而春、仲春、夏、仲夏、秋、冬,就有重疊了。

三是設題者對於教育有誤解或是成見。一來ta認為教師只要教學成績好,就可以採用打罵學生等不適當的教育方式;二來ta把學生成績好歸功於教師的打罵,似乎不打不罵便不能成才。前者是典型的唯成績論,只問結果,不問過程,異化了教育的根本目的;而後者是錯置了因果,打罵只是達到目的的可用但最好不用的手段,絕不是取得好成績的原因。否則,很多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就要遭殃了!

除此之外,最怕的是設題者對老師有惡意,故意塑造出不懂教育,只知蠻幹胡來的教師形象。實際上,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好老師比比皆是!他們有高明的教育藝術,教書育人樣樣在行,哪是除了打罵、除了成績就不知道做什麼、為什麼的人呢?

但願題主不是心存故意。


劍客談教育


這個問題真好,我家孩子就是剛剛經歷了這樣的事,初一時的英語老師(女老師)對學生非常嚴厲,經常因為學生背不過單詞,課文而懲罰學生,有時候用教鞭打手心,有時用腳踢屁股。班裡的成績級部第一,平均分都比別的班高二十多分。初二時,這個女英語老師下鄉支教,換了一位脾氣極好的男老師,上課時候他大講,個別學生小講。我孩子在班裡當班長,上課的紀律需要班長維持,這個老師鎮不住場。沒辦法,我給孩子轉學了。半學期後,期中考試,班裡成績級部排到第四。八個班級。這個老師教兩個班,另一個班倒數第一。原來另一個班成績是級部第三來。


yuan050109


談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說個真實的事。我女兒現在就讀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大二,之前就讀於一所私立封閉高中,高三時班主任是個男老師,對學生很嚴厲,經常罵學生,學生都怕他。但是我女兒就非常感激自己的班主任,說沒有這樣的班主任就沒有那樣的成績。而且上大學時和我們說了一件事:學校嚴謹家裡給孩子郵寄零食食品,為了這事班主任把全班學生都罵了,但是事後學生都知道了,班主任做工作把事情壓下了,否則,學校知道了並查實,最重的處罰可能就是勸退。

說一下,這是一所全免費私立高中。這個班主任是真的負責任,是真的為學生好。對學生嚴厲是整肅班風和紀律,為了學生專注學習。雖然罵學生,但也不是難聽的侮辱人的話語。

其實哪個老師願意罵學生?老師就是再憤怒,也輕易不會說有損人格的話。如果老師說想當過分的話,那究竟是一種什麼情形,都可以想象的到。

人最起碼要分清是非黑白,知道好歹。孩子太小价值觀模糊,那麼作為家長的大人呢?你們也價值觀模糊?我記得我女兒初中畢業,到幾千公里的外地讀高中,我就跟放心,因為我確定我女兒已經形成了起碼的個人價值觀。走的時候,我就告訴他兩個詞:謹守本心,尊重本心。

所以,對於老師罵學生,到底是因為什麼,出於什麼目的,這些瞭解好才好對老師做出評價!


劍膽香魂


首先我正面的回答,我會選那個教學成績差的。

可能就有人會問了:“你一個老師,都不能諒解老師打學生的行為嗎”?不,不是這樣的。我作為一個老師,非常理解老師打學生的無奈,我也贊成適度以“戒”為目的的打。但為什麼不選教學成績最好的那個老師?問題就出在“經常”二字。也就是說,我選教學成績差的老師,只是不得已的選擇。


我的初三數學老師也打學生的,只不過他第一學期中段試之前沒打過學生,中段試之後才開始打學生。而我隔壁班的數學老師也打學生,而且是一開學不久就打,不會做題打、不完成作業打、上課走神打、單元考試成績差更要打,“打”似乎是一個常態。於是中段考試的時候,我們班的數學平均分比隔壁班差了兩分。中段考試以後,我們班的數學老師也開始打學生了。只不過他不是什麼都打,他只是在認為你能做出來的題,不會做或者是會做的做錯,才會打。也就是說,我們數學老師是有針對性的打。他打完我們後會說一句話:“我打你不是因為你考不了高分,而是因為你該會做的題不會做或者做錯。人如果不能將自己的能力發揮出來,是一種罪過”。


後來,第1個學期的期末考試,我們班的數學成績只差隔壁班0.5分。第2個學期的期中考試,我們班的數學成績就反超隔壁班三分,中考我就不太清楚了。後來我終於想明白,為什麼數學老師中段是之前不打我們?是因為他還不瞭解我們的能力。

綜上所述。高壓政策儘管是可以讓學生成績好,但也不一定存在必然的關係。而且經常打罵學生,對學生影響也不好,因為這給了學生“暴力是管用的”的表象。如果學生把“高壓政策”理解為無所不能的法寶,那麼將對我們的教育造成致命的打擊。

期待你的認可和關注!


肥仔老師談教育


你們真的認為成績好一定是打罵出來的嗎?

我是個脾氣非常好的老師,教了10多年書,沒有做過班主任,直到我將近40歲離開學校的時候,我還是那種和18歲的學生沒什麼代溝的人。下課後我很喜歡和學生一起聊天,所以沒有學生怕我,但是不得不說,我教的班級我這科的成績不錯,當然會有成績不好的學生,有上課不聽講的,但是整體平均分是ok的,因為我本身教了好幾個班,成績肯定也有不同,我不得不說,不嚴厲的老師不適合做班主任,班主任是一定要厲害的,班主任厲害的班級紀律好,成績就好,到這樣的班級上課,只需要把自己的課講的生動,有條理,學生自然就能學進去,課後鞏固一下,每次有個課前小測驗,效果就不錯。我們學校曾經有段時間分重點班,那個課上的就很舒服,學生自己有上進心,基本不用老師打罵。

沒有從來不發火的老師,但是一般也上升不到打人這個層面吧?尤其是大城市,罵人的老師不少,敢動手的老師不是很多。

我初中老師就很願意發火,全班同學都不喜歡,直到成年了也不喜歡。發火還能讓學生事後感激的老師多數是心地善良,脾氣暴躁而已。但是有一類老師打人罵人就是為了自己的掌控欲而已,我個人表示很不喜歡。

很想知道那些人大附中,北京四中的優秀教師們打罵學生嗎?


萊茵河畔金荔枝


這個問題問的絕對化了,你既然要知道老師的教學特點,更要知道老師之前的教學成果。應該以教學成果,家長口碑為主。老師打了,學生狀態有變化,成績有提高,那我得謝謝老師,謝謝她擔著風險幫我教育好孩子。我初中那會兒,班主任都可以隨便打。我們班主任男老師就不直接打學生,懲罰那些熊同學基本是踢屁股、罰俯臥撐、蹲起,那些同學還感覺挺有面子,被罰了也笑嘻嘻的,但也起到了維持班級秩序的作用。雖然他們成績提高作用不大,但因為他們守規矩了,給我們算是創造了好的學習環境,全班也都喜歡我們這老師。那些把精力大量消耗在熊孩子身上,為他們一點點進步花費巨大精力的,是對更多同學的不負責任。總之,只要方法有效,不動手最好,動了,也行。😁


吉米143642833


作為家長,我會選不打不罵的老師。

成績的好壞不是老師打罵出來的,一定是教出來的。但如果一個老師的教學水平再好,會打罵孩子,那也不是什麼好老師,因為他的這一行為很可能成長孩子的童年陰影。

孩子確實得嚴格教育,但不是體罰和人格侮辱。有件事十幾年了我都記得清清楚楚:有個男同學比較臭美,上課照鏡子。被老師當場打了一巴掌,還罵他“你生就的相,造就的樣,再照也是這副狗屎樣!”此話一出,全班轟然大笑,因為男同學確實長得醜平時卻總說自己是帥哥。這件事後,班裡人老是拿這話嘲笑他,連我到現在都還記得這句話,可想當時對他的傷害。後來他輟學了,但人家現在當老闆了,連以前的班長都比不上他這個學渣掙得多了!

作為家長,我不會把孩子成績的好壞歸咎於老師身上,這讓老師壓力多大啊。智商、家庭環境、學習環境、學習方法、老師的能力以及孩子的努力都是缺一不可的。我有個大學同學,她是特別勤奮努力的人,那時候她每天晚上都拿書去圖書館自習,然而她看了3個月的書居然還掛科了,我們只看一個禮拜的人倒還過了!她的毅力也很強,從畢業到現在10年了,她考了10年的日語一級考試都沒過,1年可以報考2次總共20次啊?她依然沒有放棄,我都佩服她!但這不能怪老師吧,有些同學考2次就過了。所以,成績真的跟老師打罵沒關係,關鍵還是自己本身吧。


慧子說



我是一名工齡20多年的語文老師,也過很多年班主任,現在依然是六年級的班主任。雖然我不贊同“黃金棍出好人”的理念,但是,我認為教育孩子是應當有所懲戒的。

1.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能過依靠說服教育的。

作為班主任,給孩子創設一個有良好班風的集體非常重要。所以不得不說,在管理班級的時候,老師會付出很多心血。

拿我自己來說,每天晚上我都要等孩子們熄燈就寢,到寢室清點了人數才回家,很多班主任都是這樣。不為別的,我們班是出了名的調皮班級,儘管得了好幾次縣“優秀班集體”榮譽稱號。大部分孩子學習都很自覺,但孩子們始終是孩子,還是有違反紀律的時候。現在離畢業考試的時間越來越近,一方面我捨不得孩子,另一方面,我怕孩子出事,守著孩子,我心裡踏實。

當孩子犯錯時,我一般是說服教育,但是偶爾也會打手心。記得前幾天午休,我進教室時,就有一個孩子在教室裡飛紙飛機,看見我,他急忙回到座位上,我沒有批評他。過了幾分鐘,我又去教室,有兩個男生在下棋,剛才飛紙飛機的男生在旁邊看。我三個孩子都輕輕打了手心,然後守著孩子們睡覺。等午休時間結束後,我把孩子們叫到辦公室,又給他們講道理。最後,孩子們心悅誠服地回教室了。

2.老師的懲戒是有原因的,要看老師打罵學生的原因,老師也要正確處理。

如果孩子屢次犯相同的錯誤,甚至是因為老師反覆強調還會犯錯,這樣的情況下,老師往往需要提醒或懲戒,但是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批評就是批評,不要去侮辱孩子,在批評之後,需要給孩子講道理。



如果一個老師經常無緣無故地辱罵孩子,那是會引起孩子反感的,甚至在孩子心裡留下陰影。這就與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馳了。

3.家長要與老師的教育方向保持一致。

記得我兒子上高中時,高一高二由一個男老師教英語,高三時,換了一個責任心很強的女老師。孩子是這樣評價兩位老師的:原來的老師經常和我們玩,關係很好,但我們英語成績不夠好;這位老師很嚴厲,但是卻非常細緻,我們學到了很多以前忽略的東西。

因為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就會教孩子辯證地看待問題,即使當孩子表現出對某個老師不滿的時候,我依然會站在老師那方。讓孩子發現老師身上值得他學習的東西。

所以,如果是我的話,我好好選擇前面那位老師,因為我相信,老師打罵孩子是有原因的。當然,老師對孩子要寬嚴適度,要儘量以說服教育為主,即使批評孩子以後都要給孩子講道理,不要給孩子留下陰影。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中學的兩個英語老師,一個經常打罵學生,教學成績好,一個不打不罵,成績差,選哪個?一個也不選,都必須進行改造,才能勝任教師工作。

第一位,經常打罵學生,這樣的老師,即使教學成績再好,對學生的成長也極為不利。在這樣老師的影響下,學生品德上可以說是一定會出現問題,不是性格懦弱膽小怕事沒擔當,就是有暴力傾向,很難培養出人格健全的人。育人的方向不能把握,要成績又有何用?

第二位,不打不罵,成績差。成績差的原因何在?是責任心缺乏還是教學水平不濟?如果是責任心缺乏,這樣的教師是不可能教好學生的。教學水平不濟,只要有責任心,只要不斷學習,教學水平會得到提高。有了責任心,教學水平很好,不打不罵學生,愛生如子,離好教師也就不遠了。

第一位老師,也許責任心是強的,但是必須改變打罵學生的習慣,杜絕這種行為。師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師對於學生的管理,必須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進行,否則就變味了,變成了侮辱和體罰。這位老師如果該掉了行為習慣,保持較強的責任心,就會變為一名優秀的老師,那時候就是家長和學生的首選。

第二位老師,必須強化責任意識,必須提高教學水平,有了對學生負責的精神,有了較強的教學能力和水平,也就是一位優秀的老師了,教學成績不會再差,會變得成績很優秀。


當代師說


首先老師不會什麼憑白無故的打學生,坐在教室裡認真聽課、認真作筆記、認真做作業,課堂上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不搞小動作、不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情,對老師同學有禮貌……,相信每個老師都愛這樣的學生,甚至還會給這樣的學生提供很多幫助!老師打學生,是提醒學生努力認真學習,成績才好,說明老師是真想為學生好,肯定選這樣的老師。

其次,老師打學生是國家法律法規都禁止的,老師應該關愛學生,可作為學生就應該遵守國家法律和學校的紀律,但事實上很多家庭的孩子情況多種多樣,來到學校只要一披上“學生”這件外衣就開始為所欲為,上課不聽、小動作多、調皮搗蛋、甚至公然挑釁老師等等,只要老師管教或有什麼衝突,家長、媒體、社會與論就會對老師和學校找麻煩,教育局為了息事寧人就不惜處罰老師,久而久之,老師就不敢管學生,成績就自然不好了。

如果是正常的家長和學生,肯定會選擇嚴格的老師,只有支持老師、理解老師、信任老師,老師才不會畏首畏尾教育學生,也才能教出好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