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江兩岸,大橋從無到有,從有到多,重塑城市新格局

錢塘江兩岸,大橋從無到有,從有到多,重塑城市新格局

江水自形成後,猶如屏障,隔斷兩岸百姓的來往。在1937年之前的漫長歲月中,因為沒有現代的造橋技術,錢塘江(市區段)兩岸人民交往和接觸十分不方便。唯有一葉木舟,作為南來北往的工具,但其運載量和運載時長受技術、天氣和潮水等因素的影響,十分有限。

錢塘江兩岸,大橋從無到有,從有到多,重塑城市新格局

獨木舟

所以在歷史的長河裡,江南江北自然形成差異化的風俗和習慣。這在中國古代,特別是水系發達、山脈丘陵眾多的浙江省是再正常不過。所謂“七山二水一分田”,浙江中南部大面積丘陵,唯有北部才有杭嘉湖平原和蕭紹平原。因此,“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非常常見。而杭嘉湖平原和蕭紹平原,被錢塘江所隔,也自然形成這樣的情況,且延續至今。

錢塘江兩岸,大橋從無到有,從有到多,重塑城市新格局

浙江地形圖

那麼,這個格局何時被打破的?

今天的沿江開發,擁江發展,江南江北密切來往的實現,基本都得仰仗“破天塹,變通途”的錢塘江上的大橋。當然,現今除了大橋外,還有江底隧道和地鐵。今天,我們只談大橋。

不知各位,是否熟悉錢塘江流域?我們經常聽到“三江兩岸”的說法,按照今日之劃分方法,是指上游的新安江、中游的富春江和下游的錢塘江。而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錢塘江(市區段)是從蕭山區聞堰街道起,至江東新區結束(下沙經濟開發區和大江東產業集聚區)。

錢塘江兩岸,大橋從無到有,從有到多,重塑城市新格局

錢塘江流域

那麼這一段裡,至今有多少做大橋呢?按照現成計算,共有9座,分別是

錢塘江兩岸,大橋從無到有,從有到多,重塑城市新格局

錢塘江九座大橋概述

從上表可以看到,在1937年之前,錢塘江(市區段)並無建造大橋,江南江北兩岸民眾來往十分有限。第一座大橋,即錢塘江大橋,從1934年8月8日動工興建,1937年9月26日建成,但同年12月23日為阻斷日軍南下而被迫炸燬。抗戰時期開始修復。1953年5月錢塘江大橋又重新恢復通車。

錢塘江兩岸,大橋從無到有,從有到多,重塑城市新格局

80年代的一橋

錢塘江兩岸,大橋從無到有,從有到多,重塑城市新格局

炸燬的一橋

之後,長達40年的時光裡,兩岸之間唯有一座大橋連接。從今天的視角來看,為何40年裡並沒再建新橋?原因在於杭州城市發展方向在錢塘江以北,以南的蕭山直到1959年才從紹興劃歸杭州,因此,兩地橋樑建設基本停滯。當然,除一橋外,輪渡依舊是延續,當時著名的南星橋“浙江第一碼頭”一直服務到1998年,隨著二橋,特別是三橋的通車後,才退出歷史舞臺。

錢塘江兩岸,大橋從無到有,從有到多,重塑城市新格局

南星橋浙江第一馬碼頭

錢塘江兩岸,大橋從無到有,從有到多,重塑城市新格局

南星橋碼頭的歷史遺址

但隨著上世紀末,杭州提出“城市東擴,旅遊西進;沿江開發,跨江發展”城市發展新戰略,特別是濱江區成立,九堡、下沙從餘杭劃入杭州主城區,以及進入新世紀,蕭山和餘杭撤市設區後,錢塘江兩岸聯動發展被正式提上日程。

錢塘江兩岸,大橋從無到有,從有到多,重塑城市新格局

西興大橋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錢塘江兩岸進入大橋建設的快速期。特別是在2000-2010年至今,錢江四橋和九橋分別開建,短短十年間共建設6座大橋,與歷史上長達千年沒有橋樑和1937至1992年的55年間只有1座橋樑的歲月形成鮮明對比。

錢塘江兩岸,大橋從無到有,從有到多,重塑城市新格局

之江大橋

當然,今天,兩岸來往除了大橋外,還有了隧道和地鐵等。根據2018年修訂版《杭州市城市綜合交通專項規劃(2007-2020》,錢塘江將預留19處道路過江通道(不含富陽區),4處鐵路過江通道,10處軌道過江通道。天塹變通途,“一江春水穿城過”,江南江北一體化發展,就在不遠的將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