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中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第十一中肝著病的症治

《金匱要略》中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第十一中肝著病的症治

今天我們講《金匱要略》中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第十一中肝著病的症治

肝著病在原文中第七條,條文說:“肝著,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時,但欲飲熱,旋覆花湯主之。旋覆花湯方,旋覆花三兩,蔥十四莖,新絳少許。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

我們首先先看一下什麼叫肝著?按照教材的解釋是說肝經氣血瘀滯所導致的疾病

肝經氣血瘀滯,也就是說是肝的經脈氣血瘀滯。

《金匱要略》中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第十一中肝著病的症治

那麼經脈中運行的是什麼?我們都知道是經氣,而血脈中運行的是血液。經脈中有沒有血呢?既然說肝經氣血瘀滯,肝經中運行的是經氣,有沒有血呢?這是我們需要明確的一個問題。經絡是由經脈和絡脈組成,經脈包括十二正經與奇經八脈,絡脈包括別絡、浮絡、孫絡等等。

那麼從針灸學的角度來說,我們有一句話:寧失其穴,不失其經。也就是說我們在給患者針刺的時候,穴位可以有偏差,但只要不偏離經脈,就有一定的療效,當然不如找準穴位效果好。

我們在針刺的時候,起效的標準稱為得氣。患者可以感覺到痠麻脹痛重,有的發熱,有的發涼,這都是得氣。但我們不說得血,而且我們在拔出針的時候,是不應該帶出血來的。

《金匱要略》中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第十一中肝著病的症治

比如說我們在手腕上有一個穴位叫太淵,太淵穴稱為脈會,他處在手太陰肺經的位置上,也是寸口脈的搏動處,也是我們切脈的部位。我們需要針刺太淵穴的時候,要先將橈動脈撥到一邊,然後把針扎進去,如果你直接扎到橈動脈上,會導致動脈出血,很危險。

所以我們在針刺經脈上穴位的時候,應該得氣而不應該出血。有的時候可能扎錯了,隨針出來一個豆狀大小的一塊血,這很有可能是扎到靜脈上。所以我們說經中無血,而是經氣。

那麼哪裡邊有血呢?絡脈有血。所以我們經常說刺絡拔罐。那麼刺絡之後,拔罐出血為了治療局部血瘀病。還有我們在血痺病中,他講針引陽氣,那麼針引陽氣的方法是什麼?用梅花針敲刺。

梅花針敲刺後,局部皮膚會出現小血點,有的時候還要用拔罐,但是都要出血,這個出血其實是起到了一個活血化瘀的作用。因此稱為刺絡出血。肝著的病機,是肝經氣血瘀滯。實際上應該叫做肝的經絡氣血淤滯。具體而言,肝經的經氣鬱滯,肝絡的血脈瘀滯,導致了這個疾病。

《金匱要略》中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第十一中肝著病的症治

其人常欲蹈其胸上:這個人經常想踩到胸上,那麼踩到胸上是不現實的。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可以反映出,這個人他胸部憋悶異常,在這種情況下,一般的推、揉、捶、按、敲打是不管用的。如果是不管用的話,我們應該怎麼辦?

患者很難受,自己敲打都不管用,恨不得別人踹上幾腳,這樣才覺得舒服。那是形容這個患者氣血瘀滯非常重,憋悶得非常重。所以把蹈引申為推揉捶按不是很合適,因為這裡邊有一個欲字。比蹈其胸上要輕一點的,那就是推揉捶按。也就是說這個患者他胸部憋悶,相對較輕時,用手敲打自己的胸部,可以得到一定的緩解,比蹈其胸上要輕一些。

那麼在後邊條文說“先未苦時,但欲飲熱”。也就是說還沒有像前邊說蹈其胸上這麼痛苦的時候,他只是想喝點熱水,就能夠緩解症狀。那麼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是最輕的。

《金匱要略》中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第十一中肝著病的症治

初期是肝經經氣鬱滯,在氣分,飲用熱水即可通暢;進一步發展影響到絡脈,則進入血分,輕則需要推揉捶按,重了就需要蹈了。這是我們說的它的主證。

這裡邊有一個問題,為什麼肝著表現為常欲蹈其胸上。在傷寒論有這樣的一段話,他說,肝乘脾曰縱,肝乘肺曰橫。什麼意思呢?肝乘脾曰縱,那麼肝膽和脾胃同居於中焦,如果從縱是豎著,橫是橫著的角度來看的話,那麼肝影響到脾不應該是縱。縱,它是豎著,它應該是向上。那麼它應該是我們經常說的是橫逆犯脾,肝氣鬱結,橫逆犯脾。

但是為什麼它說縱,在這裡得縱指的不是豎著,指的是放縱。也就是說肝木本來就能夠克伐脾土,能夠疏洩脾土。但是如果他放縱自己去克伐,那就叫肝乘脾,那就叫放縱較重。那麼肝乘肺曰橫,這個橫就不是橫的!

《金匱要略》中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第十一中肝著病的症治


劉渡舟劉老把他念成什麼呢?叫橫。也就是說雖然平時金是克木的,肺金是克肝木的,但是如果肝橫了,金也怕。也就是說你把老實人欺負極了,也會變得很可怕。所以我們平常經常說的木火刑金就是這種情況。

這是其人常欲蹈其胸上的原因,他是肝乘肺。那麼在這裡邊是不是一定是乘肺呢?因為心肺居於胸中,在這裡邊也有可能是乘心。

如需收聽完整音頻請前往微信公眾號搜索方知有醫添加關注,菜單欄即可獲取聽課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