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和羊肠是怎么把你和你“缝”在一起的?

蚂蚁和羊肠是怎么把你和你“缝”在一起的?

俗话说得好,不会“针线活”的外科医生绝对不是一个好裁缝

记得Why君还是医学生那会儿,在缝合上就没少下功夫。当时还抱怨过,这太难了,恐怕病人醒了自己都还没有缝完。

蚂蚁和羊肠是怎么把你和你“缝”在一起的?

在猪蹄上练习缝合会不会越练越饿啊

看来,这活还真的不是谁想干就能干的,你不仅得会缝,还得缝的美观

那刚踏进外科大门的你,想要缝合得利落又整齐,就得在缝合线上下点功夫了,否则很可能就会遭遇社会的毒打。

正所谓千里姻缘一线牵,今天 Dr.Why就带大家缕缕那些你不知道的手术缝合线

从动物肌腱再到羊肠丝绸

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限的,你不得不服、所有你能想到的,你想象不到的东西都可以用作伤口的缝合,比如动物肌腱、蚂蚁的脑袋、头发、棉花等等

大约公元前4000年,在古印度,就有用甲虫或蚂蚁的头部来有缝合伤口的记载,人们把活的蚂蚁放到伤口边缘,利用蚂蚁的下颌夹住伤口,再把蚂蚁的身子切掉

。这样就可以让组织连在一起,起到快速闭合伤口的目的[1]。


蚂蚁和羊肠是怎么把你和你“缝”在一起的?


之后的1000年,人们学会了穿针引线,在新石器时期出土的化石残骸中,出现了由骨头制成的眼针。


蚂蚁和羊肠是怎么把你和你“缝”在一起的?


既然针都有了,还怕缝不了东西?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把他使用植物纤维缝合伤口的事情记录了下来,尽管那时的医疗条件不成熟,感染导致的死亡也是常有的事,但这些尝试和记录孕育了后来的肠线[2]。

第一次记录和使用肠线作为缝合材料的是来自公元2世纪的盖伦,

这些肠线通常是取自羊或者牛的肠粘膜下层,再刮去油脂和其他物质后才能使用。

这样的肠线拥有大量的胶原蛋白、弹性又好,即便后来在16世纪出现了金银制成的缝合线也没有撼动到肠线的地位。


蚂蚁和羊肠是怎么把你和你“缝”在一起的?


但是肠线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这些肠线取自动物肠道又未经消毒,很容易感染,而在没有抗生素的年代里,感染就意味着死亡。

改变这一切的是英国外科医生约瑟夫·李斯特(Sir Joseph Lister)。他的出现让手术缝合线进入了另一个阶段。

手术缝合线的迭代


蚂蚁和羊肠是怎么把你和你“缝”在一起的?

约瑟夫·李斯特(Sir Joseph Lister)

在19世纪,人们根本就没有想到缝合后的伤口感染是缝合线没有消毒导致的,他们反倒认为伤口感染是因为接触了空气中的有毒物质。而且在看病人之前,很多外科医生都不洗手

不洗手就算了,他们还因手术服上的污渍而感到高兴,以此证明他们的经验丰富[3]。

经验丰不丰富我们可能无法考证,但脏应该是真的脏。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李斯特找到了一种可以消毒的试剂——苯酚溶液。当时李斯特是受一篇关于微生物会在厌氧条件中繁殖的论文影响,认识到了无菌的重要性。

于是他将苯酚溶液倒在了喷瓶中,到处喷在当时医院的医疗器械上,病人的纱布上,结果真的减少了一部分患者感染的情况


蚂蚁和羊肠是怎么把你和你“缝”在一起的?

图片左侧凳子上的就是李斯特弄得喷瓶手术的时候喷到病人身上感觉下了一场苯酚雨


认识到苯酚的消毒效果后,李斯特就将缝合用的肠线浸泡在里面,发现术后因感染导致的死亡率也降低了不少,并将他的一些研究成果发到了《柳叶刀》上。

不久之后,由肠线或丝绸制成的无菌缝线以及外科敷料开始量产,无菌肠线也成为了外科医生缝合伤口的主要材料[4]。

随着外科手术次数的增多,这种肠线作为可吸收的缝合线,不再能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了,因为肠线的“可吸收”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不同的,有的患者伤口还没长好呢,肠线先被吸收了,伤口又再一次裂开。

后来工业化肠线的最大生产商B Braun生产出了一种用铬酸盐处理的肠线Catgut Chrom,这是一种改良版的肠线,处理后可以将吸收时间延长至18-21天,但是组织反应更严重了。


蚂蚁和羊肠是怎么把你和你“缝”在一起的?


因此,医生们急需一种更结实、更有弹性,排斥反应较小的缝合线

纺织业的发展,使尼龙和聚酯等不可吸收的缝合线开始大批量涌现,同时,也满足了医生们的需求。

尼龙制成的单丝缝合线呢,特别适合缝合皮肤,而且打结也特别牢固。聚酯的缝合线则出现的要稍微晚一点,1969年Ethicon公司研发了一种由聚合物聚丙烯制成的无菌缝合线普里林(Prolene),适用于皮肤以及软组织的结扎[5]。


蚂蚁和羊肠是怎么把你和你“缝”在一起的?


因为Prolene组织反应性小,又持久耐用,一般缝合后的张力强度可达两年之久。通常用来缝合血管以及筋膜的损伤,尤其是像冠状动脉旁路的血管以及主动脉的大血管。

迄今为止,它也仍然是心脏搭桥手术的首选缝合线[6]。

此外,Prolene的出现也让很多公司发现了商机,很多厂家开始生产缝合线,为了改善这样的乱象,美国从1970年开始实行了缝合线批准制度,将缝合线专利保护期定为14年

有了专利保护,加上不可吸收的缝合线市场也接近饱和,一些企业想继续做缝合线就不得不寻求另一种出路,进而把目光转向了可吸收的缝合线上。


蚂蚁和羊肠是怎么把你和你“缝”在一起的?


之后的几年,可吸收缝合线可谓百花齐放,先是Ethicon公司乘胜追击,推出了一种可吸收的,但是强度超高的编织缝合线薇乔(Vicryl )。

接着美国DG公司推出了聚乙醇酸(PGA)缝合线。1974年,杜邦公司又推出了聚乳酸羟基乙酸(PLA)缝合线,Ethicon公司则继续推出了聚对二氧环己酮(PDS)缝合线[1]。

虽说以上这几种都是可吸收缝合线,但是主打的方向却不相同

PGA缝合线的优点在于柔软光滑,含有抗菌涂层PLA缝合线则是可吸收缝合线中吸收最快的一种,缺点是张力较低,有效伤口支撑时间为 10~14 天。


蚂蚁和羊肠是怎么把你和你“缝”在一起的?


PDS/PDO缝合线是目前能提供伤口支持时间最长的可吸收缝合线,可长达 6 周以上,支持伤口达 56 天,术后 180天内被人体完全吸收。因为吸收时间长,也常用在整形外科。

这几年大火的线雕,就是利用将PDO缝合线植入皮肤,达到填充面部的目的。


蚂蚁和羊肠是怎么把你和你“缝”在一起的?


国外那头研究的如火如荼,国内这边也没闲着。毕竟人家专利在那,想用人家的线就需要高价。因此,如果我国能自主研发出可吸收的缝合线将会减少一大部分的手术费用。

1993年,

我国东华大学不负众望的研发出了甲壳质缝合线。这种缝合线稳定性好,容易提取,一般从虾、螃蟹壳中就可获得,关键还便宜。


蚂蚁和羊肠是怎么把你和你“缝”在一起的?


从有线到无线

同年,Ethicon作为缝合线产业的佼佼者,又在之前的基础上推出了专为皮肤缝合设计的单乔(Monocryl)缝合线。

到此为止,我们发现从血管到筋膜再到皮肤,都有了适应的缝合线。

但医学永远不会止步不前,就像电话从有线发展到无线一样,医学的缝合也开始从有线转变到无线

1998年,美国首个经FDA批准的局部皮肤粘合剂Dermabond成功地为皮肤闭合提供了新的思路,Dermabond粘合剂就相当于给伤口提供了一个机械屏障,屏障时间可达72小时,当然,这仅局限于局部皮肤使用。

蚂蚁和羊肠是怎么把你和你“缝”在一起的?

这样的粘合剂看起来虽然方便,但是想处理很深的伤口,就不行了。

因此,为了适应新的需求,手术吻合器诞生了。

如果你不仔细看,手术吻合器真的很像订书器就连操作步骤都差不多只需要轻松一按,吻合器中的钉子就会进入皮肤,使伤口闭合,取下钉子时也几乎没什么感觉,这种吻合器可以处理很深的伤口,速度特快[7]。但价格上嘛,据说这个可是按钉收费。


蚂蚁和羊肠是怎么把你和你“缝”在一起的?


关于数字

其实,缝合线的种类真的非常多,在实际工作中,一个手术有时会用到好几种缝合线,作为一个初来乍到的小白,只知道缝合线的种类还远远不够,你还要知道这些线的型号!

不然,绝对会闹出一些笑话。比如,在准备手术器械的时候,护士姐姐让你帮忙拿下4号线,你看了一圈,选择了标签上写着4-0的线,那你就要丢人了

说到这,可能有些人会发蒙,4号线和4-0很像啊,有什么区别呢?很负责的告诉你,区别大了!

因为缝合线是有自己的标准的,一般以美国药典USP规定的标准为主,USP的标准使用N/0 表示,其中N 值越大,表示缝合线越细,依次为0、2-0、2-0/T、3-0,以此类推[8]。

但是按照中国编号呢,则对应叫做7号线、4号线(2-0/T也是4号线)、1号线。

所以,4-0可真不是4号线,2-0才是是4号线


蚂蚁和羊肠是怎么把你和你“缝”在一起的?


俗话说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缝合线作为连接外科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红线”,也包含了许多的责任与希望

当然,未来可能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手术缝合器械,但是无论怎样,缝合的本质都是为了让伤口更好的闭合。

Dr.Why还想说:

其实,在实习过程中,关于数字闹出的误会还真不少。记得曾经的老师告诉我们,他让一位实习生给患者打6542(一种治胃炎的药,全称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没想到这位实习生跑出去半天,回来也没拿到药,反而对我们老师说,自己拨打6542分机号没人接!

参考文献:

[1]https://www.jnj.com/our-heritage/history-of-sutures-ethicon

[2]Nutton V. Ancient medicine[M]. Routledge, 2012.

[3]Millard C. Destiny of the Republic: A Tale of Madness, Medicine and the Murder of a President[M]. Anchor, 2012.

[4]Lister B J. The classic: on the antiseptic principle in the practice of surgery[J]. 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 2010, 468(8): 2012-2016.

[5]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sutures

[6]https://en.wikipedia.org/wiki/Prolene

[7]Iavazzo C, Gkegkes I D, Vouloumanou E K, et al. Sutures versus stapl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urgical wounds: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The American Surgeon, 2011, 77(9): 1206-1221.

[8]XXII U S P, XVII N F. US Pharmacopeial convention[J]. Rockville, Md, 1990: 1579-1580.

本文作者 | zjx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