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控制——一個案例重溫《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之銷售業務》

內部控制——一個案例重溫《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之銷售業務》

劉澤華(化名,下同)是大蓉和酒樓重慶旗艦店的採購部經理,他每週都會收到麥德龍送來的50件大豆油。然而,這個持續了6年多的“定律”突然在2014年5月27日被打破了。

“當天貨沒送來,我打電話催麥德龍的對接人楊某某,他說明天送來”,劉澤華回憶稱,當時他並未引起警覺,但到了5月28日晚,50件大豆油仍不見蹤影,而楊某某的電話則在接下來的數天內處於無法接通狀態,他這才感覺有點不妙。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幾天之後他所得到一個令人震驚的答案:合作了6年多的楊某某可能已攜款消失,和他一樣在焦急等待的商家有近30人,涉及金額超過8000萬元。

楊某某在麥德龍工作長達12年,之前在麥德龍南岸店,2014年2月調至麥德龍北部新區店,擔任酒水部主管、工會副主席以及北部新區店樓層經理。

和他合作了6年多了,感覺他人很誠實,而且也沒有什麼不良嗜好,在麥德龍,他是那種領導敢為他人品拍板的人”,劉澤華說,他腦海中的楊某某是在整個麥德龍體系中非常吃得開的人,“而且我也以多種形式接觸了麥德龍的一些高層,

感覺他(楊某某)就是麥德龍對外酒水、油類、飲料等商品大宗交易的代言人,一直對他深信不疑”。

劉澤華的說法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商戶的認識,對楊某某人品的認同成為合作的基石,正因如此,商家與麥德龍合作的方式也不盡相同。


內部控制——一個案例重溫《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之銷售業務》

“我們這次栽了大約860萬元”。盤溪市場糧油批發商何女士告訴商報記者,她與楊某某合作七八年,可以算是朋友,“最初的時候還籤合同,後來都不用簽了,直接打款,然後第二天收貨”。

劉江等人介紹,他們這些商戶先打款到楊某某的私人賬戶,隨後由麥德龍發貨給他們,不開具任何發票和憑證。而楊某某給他們的解釋是,這樣能拿到更低的價格。

劉澤華也證實了這種說法,他就是沒和麥德龍簽訂購銷合同的商戶之一,不過他事後向麥德龍索取了相關發票。他坦言,僅一個旗艦店每年從麥德龍採購的五糧液、大豆油、粉絲等食品金額就達2000多萬元,“通過麥德龍,可以拿到相對出廠價的8-9折”。

當然,也有少部分商家與麥德龍北部新區店簽訂了購銷合同。盤溪糧油商朱女士向記者提供可其今年3月23日、以及去年10月和11月與麥德龍的代表人楊某某簽訂的3份銷售合同,不過雙方約定的付款方式都是直接支付到楊傑私人賬戶上。

……

內部控制——一個案例重溫《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之銷售業務》

小 結

本案例中採購方多是中小企業及個體經營者,其業務管理不規範,存在重大內控缺陷,比如不和銷售方簽訂合同,有很大的法律風險;過度信任對方,將自己的供應渠道寄託於一個大平臺中的某個人,

那是很危險的模式;甚至將鉅額採購資金打款給個人,資金安全性缺乏保障;沒有索要收款證明、發票等憑證,一旦對方將貨款據為己有,採購方索賠帶來很大困難。

採購業務的關鍵風險控制點、控制目標和控制措施,詳見一個案例重溫《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之採購業務》。

堂堂的麥德龍超市,世界500強之一,其內部控制管理中也存在著很大問題,比如不相容職務未分離,銷售、收款和發貨均由楊某某一人擔任,損害了公司的信譽、商業關係和銷售款的安全性,還給客戶帶來了利益損失。另外,在收款管理方面也不規範,在這麼長的時間內客戶都是直接付款到楊某某,而且還是鉅額資金,難道麥德龍財務部不知道這個情況?……

重溫一下《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第9號—銷售業務》。


內部控制——一個案例重溫《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之銷售業務》



內部控制——一個案例重溫《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之銷售業務》

作 者:中國註冊會計師(CPA),美國註冊管理會計師(CMA),高級會計師,稅務師(TA);長期從事財稅研究與實踐工作,在財務變革轉型、管理會計實踐、企業數據管理平臺的搭建及大數據應用、稅收籌劃、資本市場方面有獨特見解及積累了大量實踐應用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