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人說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專生都是百裡挑一的學霸,他們究竟有多強?

風雲變幻滄海桑田


這個問題見仁見智,因為如今中專大專基本屬於學渣的選擇,所以現在的年輕人對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初中應屆中專生也滿臉不屑,中專嘛,呵呵! 其實是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當時大城市不敢說,中小城市及縣鄉初中升中專絕對熱門,這和當時的幹部身份及包分配有關,畢業有很大機會直接進入體制內,想想現在公考的難度及熱度吧!可以這麼說90年以前初中應屆生考上全日制中專的都是班級甚至年級前幾名,考上當地重點高中直如探囊取物般容易,別笑話他們的短視,別忘了他們初中畢業才十五歲左右,對未來還沒什麼清晰的概念及展望,就被時代裹挾著上了中專的列車.....毫不誇張地說這裡有很多清北的精英沉沒,有很多華五的才子終身沒有見過校門。多說無益,說點實在的! 有一位八八屆的學生,小學五年級就被老師稱為從教生涯最聰明的學生,上了初中近視因家人不重視看不清黑板而基本屬於自學三年,初三時數理化已經沒有不會的題目了,語文自上初中和另一同學(也同年考取中專)一起包攬了每次作文範文,中專考試時七百多人以第三名被錄取(共錄取四名),中專畢業前夕參加自考,兩個月不到的時間自學了經濟活動分析和高等數學,分別取得了94和77的分數,前者不說,高數上過大學的都知道,在有老師講和考試劃範圍的情況下依然很多人掛科,不到兩個月時間自學不劃範圍而順利通過,想想難度吧! 雖然此人現在生活不盡如人意,但那是性格情商決定的,和智商學習能力無關。還有其中專同學,中考全班第一(第十的上實驗中學考上了南開),當然他經過拼搏取得了巨大成功(是那種幾乎無法企及的成功),成為了同學們的驕傲,中專畢業尚且如此,如果讀了高中考上了清北復交,現在也許就在胡潤的榜單上了! 再說說他們的孩子,有700分被北大王牌專業錄取的,有申請加州理工的,有645分考取西交ACCA專業的,有中山大學的,有對外經貿的,有大連理工的,有中國海洋的,大部分都考取了985、211。 說了這麼多不是要證明有多牛,而是想說這是一批折翼的鷹,本可以飛得很高,卻在那一次平凡的中考時失去了翅膀.....所以請不要把他們和現在的中專生相提並論,原因嘛,你懂的!


風雲變幻滄海桑田


我是親身經歷者,或許有點發言權。

我88年初中畢業參加中考。那時候中專分為中等師範學校和中等專科學校,中師一般是招收初中畢業生。中專則既有初中畢業生,也有高中畢業生。

由於中師畢業一般要分到鄉下教書,中專畢業一般分配到城市就業。所以中專錄取分數通常要比中師高上十多分,甚至20分。中專畢業就包分配這可是現在不敢想的福利啊!

當年學習成績還算優秀,為了不回到農村,報考了中專。結果超了中師12分,中專卻差了3分,沒能如願。後來上了重點高中,也沒有特別努力,3年後順利上了重點大學錄取分數線。當年沒有一本、二本、三本說法,就是重點線、本科線、專科線。

所以樓主這個問題還是比較靠譜的。百裡挑一應該可以算,因為每年錄取率相當低,一個學校兩百畢業生能考上中專也就幾個人,而且復讀生很多,真正應屆初中畢業就能考上的人應該算是學霸。但是考上的就是學霸嗎,我覺得還不算,一是畢竟只考語文、政治和數理化,外語沒有考,學習的廣度和深度和現在初中生相比還是有差距的;二是復讀生佔了大多數,有的甚至復讀了三年、四年才考上,所以當時一起上中專學校的同學年齡差個3、5歲是很正常的。

任何問題都要在一定的歷史條件和社會環境下來作比較,才能客觀反映事實。我想當初能考上中專的應屆初中畢業生應該算是學霸。放到現在,任何學校的年級前幾名稱為學霸,肯定是不過分的!

我是站在農村學校和學生的情況下來回答問題的哈,城裡的情況不懂。


微觀房產


不是百裡挑一,是萬里挑一。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專生,尤其是初中中專,真正是屬於萬里挑一的人才。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那時候國家急需要人才,所以在初中就挑選出了一部分出來讀中專,我以前說過,這部分人是初中升高中時最頂級的學生,他們是在重點高中之前錄取的。就是說如果你不上中專,你上重點高中的話肯定沒問題。而我們縣中,當時讀高中後的大學錄取率都起超過了百分之八十,所以他們要去讀高中,沒有特殊情況出現,上大學就是三個手指頭捏田螺,十拿手穩的事。

另外一方面,對於農村的學生來說意味著他們跳農門了,農轉非了,這在當時也是一件非常值得慶賀的事。我讀初中的時候,因我爺爺在安徽蕪湖的一單位退休,可以有一人頂替職位去城市上班,轉戶口,可以跳農門。我爸也沒有兄弟姐妹,我是唯一可以夠得上的人選,家裡人還猶豫了好久,最終因為我媽覺得我太小,蕪湖離家又太遠,捨不得,放棄了這個機會。可見當時跳農門是一件多麼大的事。

有人現在總強調說那時候的中專生有什麼了不起,又不懂什麼英語囉,又不懂計算機囉。我們在這裡說的學霸,是指與當時的教育水平相對應的最好的學習能力,而不是指他掌握了多少知識。那時候沒有計算機,你憑什麼去指責他們不懂計算機?

所以,那時候的初中中專生,如果高中時仍然保持原來的學習能力,基本上都是清北的料,985都不是他們的菜。


蘇小妮


八十年代的中專生有兩種,一種是初中考進中專的,當時只有成績最優秀的那一部分才有能力考上,考取難度估計比考現在的985還難,可以說如果他們繼續讀高中,清華北大有相當一部分都要從這些人當中產生,所以這種中專生是最悲催的。

另外一種中專生是通過高考錄取的,如果在今天進一本那是100%的,而且有可能進211大學。

舉例說明:我大姐,86年參加高考,初中在某鄉中學讀書,堪稱學霸,一直穩居全校第一,學校領導覺得各種獎勵已經無法表達對我大姐的表彰,特效仿委員長寫了個《嘉獎令》爬了二十里山路送到我家。中考以優異成績考取縣最好的中學一中。高中因身體原因成績有所下降,高考成績大概在班上十幾名,全校在百名之內(一個年級約三百多名學生),最後考上一個中專。

而她的母校今年高考錄取人數一本三百多名,二本七百多名......

所以如果看到某人的學歷是八十年代中專生,千萬不要瞧不起。


影像歷史


上世紀八十年代考個中專確實都不容易,主要是錄取率低,學校少。

那時初中生可以考中專,初中能考取中專的一般都是學習成績相當好的,一個鄉只有那麼一個兩個,一個縣就那麼一二十個人。初中考中專的一般都是家裡條件不好,家裡窮,供不起讀書,所以只有選擇考中專,我外甥就是這種情況,後來他中專畢業後又重新參加高考,考取大專。家裡條件好的一般都選擇讀高中考大學。

高中生考中專就比較普遍了,高中生能考取中專的應該是班上中等成績的人。八十年代高考錄取率大約只有30%,所以能考取一箇中專都是不錯的人了。那時的中專生水平相當於現在的一本。

當時對於農村孩子來說,跳出農門的唯一途徑就是參加高考,考取一個學校。能夠考取一箇中專都是家裡的一種榮耀,考取了學校就意味著有工作,有國家糧吃,我當時也是抱著這樣簡單的想法,拼命讀書,早上6點起床,洗漱後跑步鍛鍊,還要參加學校早上的集體廣播操。上廁所都要背英語單詞,晚上學校10點熄燈,很多人還要打手電看書,在路燈下讀書是常有的事。經過自己的努力總數是考取了一個大專。

八十年代那時都是比誰的學習成績好,穿著都不講究,學習氛圍好,老師加班都是沒有報酬的,老師也任勞任怨。感謝老師的辛勤付出。


大唐錢幣收藏


經常有人說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專生都是百裡挑一的學霸,他們究竟有多強?要說有多強,情況是不一樣的。有初中應屆,初中往屆,高中應屆,高中往屆,還有復讀好幾年的往往屆……



第一,初中應屆畢業生,我覺得這部分人確實是學霸。他們要是按部就班的上下來,應該就是北大清華的苗子。我弟弟和弟妹都是這類的。他們是八六年應屆初中畢業考上南郵的,當時全省就要了七個,全國也僅此一個班。初中的時候,他們的成績都是鎮裡絕對第一的(沒和別的地方比較,不知道在省裡應該第幾,只知道中考是省裡前七),他們的第一是拉下第二總分幾十分以上的。所以我覺得他們就是萬里不挑一的北大清華苗子。


第二,高中應屆中專生。這部分人也應該分兩類。一類是剛恢復高考制度前三年的,這些應屆中專生也是學霸型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些人上學期間,經歷了十年文革,基本上沒怎麼系統學習知識,能考上中專也是鳳毛麟角。本人不才,就是七八年的這類人。當時我們高中五個班,三百多人考上三個人,也算百裡挑一吧。(當時這部分人考試前先選擇考中專還是大專,不是考完按分數劃線的。所以農村的孩子為了保險不得不選擇中專,這也是許多人心中永遠的痛)另一類是後期的按成績劃線的,就是先劃出大學(大學當時本科專科不分)再劃中專。這類也是班裡的好學生,拿到現在考個一本應該沒問題的。



第三,初中往屆。這些人都在初中復讀過,復讀一年到幾年不等,所以水平也是不一樣的,一般復讀一年考上的也是班裡的好學生,拿到現在來說也是考一本的水平。(我兩個堂弟都是這種情況)復讀年限多的就沒法說了。我感覺大部分是二本水平吧。


第四,高中往屆。高中往屆也是多種情況。前幾年不按成績劃線,復讀一年考上的也是好學生,應該也是現在的一本水平吧!劃線之後再復讀考上的,尤其是復讀三年幾年的,應該也就是二本水平吧!

總之,八十年代考上的中專生,都是當代的天之驕子,沒有經過的人是體會不到的。我兒子中科院博士畢業,感覺也沒有那時他舅舅榮耀。我是林林媽媽,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歡迎大家留言質疑!


林林媽媽


做為一個過來人,我應該是有發言權的。我86年初中畢業考中師,分數達到了,但面試沒過。89年高考,495分,差中專錄取分數線兩分,90年復讀才上的本科。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專生都是百裡挑一的學霸,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一、初中畢業考中專的確實是當時初中成績優異者。因為當時的中專是包分配的,帶幹部指標的,所以當時農村孩子為了早日跳農門,成績非常優秀的學生優先報考中專。如果中專錄取不了,再錄取到高中,考上中專是非常令人羨慕的,從此可以吃國家糧了,成了國家的人。

二、從高中畢業能考上中專的,也絕對是學習成績非常好的。先看下錶,當時的錄取情況。請大家要注意,1970年出生人口約為2800萬人,參考高考大概在1987年、1988年左右,看是不是不到10%的同學能參加高考。也就是說,通過小升初、初中升高中和高考預考進行淘汰後,最後能參加高考的佔同齡人數量不到10%,當年錄取人數六十多萬。再看看現在,1998年出生人口為1400萬人,2016年211上線人數40多萬。所以當時高考能上中專的放到現在參加高考,全部能考上一本,部分能上211大學。

三、那時的學生跟現在的學生學習存在一定的差距。當時學生學習的內容跟現在的學生學習的內容不管是從深度還是廣度來說確實有差距,現在學生學習的內容更深更廣。記得當時高中數學裡面就沒導數這方面知識,好象是在大學高等數學裡才學,而現在高中就要學這部分內容。英語當時就只有閱讀,是啞吧英語,現在從小就要有聽力,學習難度和要求高很多。現在的孩子要想上985和211大學絕對也非常難,但如果僅僅考上本科的話那還是很容易的。

結論: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專生都是百裡挑一的學霸的說法是合理的,如果按現在同等比例錄取的話,全部能考上一本,一部分學生能考上985、211大學。


我是良心老師,以上是我的結論,你們覺得呢?請留言評論。更多教育問題請關注我。


良心老師


我是七零後,這個問題我能回答。

就在我上初中時,那時中專很熱門,也可以說非難考,因為那時高考錄取線太高,那真稱得上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而中專當時分配工作,所以當時考中專就成了不錯的選擇,當時我們學校就有很多學生考,有的一年考不上還複習考,很多學生為了考中專還複習好幾年,那時誰能考上中專在左鄰右舍都是非常榮耀的事

當時中考總分600分,要考上中專得560以上,而且那個年代基本沒有走後門的,要想考上中專全得是真才實學,有的學生都考好幾年,能考上的真是學霸。

我記得我有個同學是應屆生,學習非常好,結果應屆就考上了中專,給他父母樂壞了,逢人就說,我兒子有工作了,當時有正式工作是讓人非常羨慕的,可時過境遷,等到我同學中專畢業時,大學也擴招了,而且那時國企都開始不景氣了,我同學沒上幾天班也下崗了,而和他當年非常要好的同學都考上了大學,這擋次就不同了,給他後悔完了。

最後說,中專是過去時代的產物,而今天是本科滿天飛,而中專就自然退出了歷史舞臺,只能說中國發展的真快啊,當年擠破腦袋上中專的同學現在也都快奔五了,當年考上中專的容耀現在看來已經不值一提了,這對個人來說是不幸,但對國家來說是大幸事,說明我們國家發展起來了,就像同學說的,也談不上後悔,那就是人生的經歷。


天宇的文史情懷


職場漂流者就是那個時代的人,初中畢業考取了中專,還是有一定的發言權的。

那時的中專畢業生和現在的本科生待遇不一樣,因為那時的中專生有幾點很讓人羨慕的。

一、畢業包分配

這個包分配可不是lanxiang技校的包分配,那時候幾乎沒有私營企業,全都是國營企業。

比如我考取的師範,畢業生們直接就分配去當老師 。不用再參加什麼事業編考試。是不是很讓人羨慕?

二、幹部身份

今天的學子可能奇怪,什麼是幹部身份?那時候黨員、幹部是區別於一般工人群眾的身份。

有個“提幹”的詞大家應該聽說過吧!最好理解的是部隊,士兵可以是黨員,但不是幹部,“提幹”就是普通士兵成為了幹部,這意味著你的從士兵成為了軍官。當你的士兵戰友們復員回去當農民的時候,你是送行的那個人,你已經可以留下來一輩子吃皇糧了。即使將來轉業,在地方上也是幹部。


三、城市戶口

我們那個時代買東西是要用“票”的,買油要“油票”,買布要“布票”,在青島過年還有“青島啤酒票”,冬天買白菜還要“白菜票”……而這一切的“福利”只有擁有“城市戶口”的人才有。

你知道那時候大中專畢業生的價值了吧?不但畢業後是城市戶口,還是幹部身份。對於那時的農村孩子,參軍提幹和考上大學或中專是僅有的兩條“吃皇糧”的路!


四、兩種中專生的區別

中專分兩種,一種像我這樣,初中畢業考的中專。一種像我的鄰居那樣,考大學時分不夠,調劑到了中專:警校,畢業就是警察了。沒錯,中專畢業就是公務員了。

五、真的是百裡挑一嗎?

是不是真不知道,沒有數據支撐只能猜測。那時候也沒什麼重點學校,不好比較,我們班兩個人考上的中專,我覺得城市的孩子可能容易些。但是農村的孩子估計要千里挑一吧?畢竟是改變命運的競爭。


六、中專什麼時候不值錢了

從不包分配的時候起,中專就不值錢了。我的親戚是最後一批包分配的,進了醫院。他們那一批還是事業編,醫院是不能解聘的。後來的就要隔幾年籤一次合同了。

@職場漂流者

2018-4-4


職場漂流者


80年代的中專生是學霸,說這話的人,臉皮得多厚啊。

我和我弟弟,一個80年代讀大學,一個80年代初中畢業讀中專。我弟弟和他的中專同學,從來不敢在我面前自稱學霸。

我83年初中畢業,那會初中讀中專的比較少,我記得中專收初中生的,有師範,幼師,護士學校,還有一個牙科醫士的。同學裡面有人去讀了,83年讀中專的,基本都是考不上重點高中的中游生。

我弟弟比我晚兩年初中畢業,那會開始多中專收初中生了,基本上也是考不上重點高中的孩子選擇讀中專,能考上大學的,一般都是選擇去考大學的。

80年代考大學,要先預考一次。普通高中的孩子,一大半會在預考就被刷了,有資格的剩下很少了。這類預賽都過不了的,不如去讀中專,所以中專生中游生比較多。

話說回來,那會的中專生,不比現在的二本三本的大學生差,自從擴招之後,考大學容易很多了。80年代大學生很少,比如我讀那個大學,四個年級一共才4000多人,現在擴招,兩三萬人了。

80年代,大學生也只能算十里挑一的學霸,中專生,算五里挑一的學霸吧。至少比那些初中畢業就去工廠賺錢的學渣強。這樣說,可能更貼切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