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现在孩子普遍都存在过度宠爱,出来社会后怎么适应社会竞争?

手机用户52438982457


一般情况下,人的一生要经过四重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别怕他不适应,后面还有两重教育在等着。



①家庭教育:每个人一出生,就会在父母的引导下,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倾听、用逐渐复苏的心去感知这个世界、认识这个世界。除此之外,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还会教给孩子辨别是非善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品德,并引导孩子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初步确立。


②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让孩子学习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规范孩子的行为。文化知识的学习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学生间互相切磋并适当实践加以巩固,规范行为既统一要求又要有群体影响、榜样引领,每方面不可或缺。

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共同影响下,即将走出校门的孩子心智逐渐成熟,孩子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基本确立。如果三方面的哪一方面没有完成,那是家庭教育的疏忽或偏差,也可能是学校教育的影响不够或力度欠缺。

③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有两个方面的作用,即正面的影响和反面的作用。大多时候,人的三观一旦形成,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只是随着年岁的增长会有所调整,一般会不逾矩。但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或者前两者某方面的缺失、不完善,走上社会后仍然有扭曲变化的危险,那规范人的行为的最后一道防线就是法律了。


④自我教育:人应该从有自我意识的时候就开始了自我教育,这就是自我反省。小时候被动的接受教育,逐渐变成主动的去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完善自己,这里有家庭教育的启蒙、学校教育的开化、社会教育的警示。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就是一种自我教育。



家庭对孩子的宠爱,导致孩子三观受些许影响,可能会对孩子走上社会不适应有影响,但不要担心,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会捡漏,只是孩子成长的过程要更漫长一些,家长受到的煎熬也会更漫长一些。不是有人这样说:社会生活里没有你爸你妈!这是实话。


所以,人一生的教育,四个方面都不可缺。对孩子的宠爱,会减缓孩子成长的步伐,孩子成长的的过程中,该经历的一定要经历,该承受的也要承受,该放手的要放手,大人不要插手太多。不然,痛苦的绝对是自己啊!

吴谢宇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吗?这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有偏差,都过多的重视了孩子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孩子品质的培养,在加上自我过度认同,最终心灵扭曲,犯下了不可饶恕之罪。

如果孩子做人没有问题,就无需担心他缺乏竞争力,因为他会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增强的,你们说呢?


格超梅上


看到这个问题,我第一反应就想起了不久前火爆的电视剧《都挺好》,带热了一波关于原生家庭的讨论。剧中的苏家父母因为陈旧的观念,在同一个家庭却造就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孩子:一边是最不得宠最被嫌弃的女儿,长大后最坚强独立最成材;而最溺爱最得宠的两个儿子,长大后一个成了网络上人人喊打的废物纸老虎,一个成了无法承受挫折的虚荣假大空。

正如教育家卢梭所说:“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慈母多败儿,就是如此。

父母爱错了方式,花错了钱,真的会害了孩子的一生。

我们生活中也不乏像苏明成一样,被溺爱惯坏了的熊孩子,任性而暴躁。除了有利用价值的人,像是父母、老婆,其余人都不放在眼里。在苏明成的心里,自始至终都只装着自己一个人。既不懂得爱,也不懂得如何与人平等地相处。说到底,正是因为苏母无底线的溺爱,让他失去了形成正确三观的机会,变成了别人眼中的窝囊废,妈宝男。看似刚强骄傲,其实只是个不堪一击的纸老虎,除了窝里横,没别的本事。看看《都挺好》里苏明成坐牢的桥段,就知道熊孩子野蛮生长的下场是什么。

我们生活中还有一种溺爱的失败教育,是父母的捧杀。养育出来的孩子就如苏明哲那样,变成一个无法承受任何失败、指责、挫折的脆弱成年人。

惯子如杀子,世界是很残忍的,不会对任何一个孩子心慈手软。你不跟孩子讲的道理,法律会跟他讲,你教不会孩子的规则,社会就替你去教,至于学费(代价)是什么,真的要看他造化好坏了。


那么该如何避免这种失败教育,如何让自己的样子长大后顺利适应社会竞争呢?

教育专家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是很有道理的。

孩子在三岁时的受到的教育方式,可以直接影响今后的行为举止。在七岁左右养成的教育习惯,父母不要总想着孩子还小迁就一下宽容一下,等大一点再严管,殊不知,就是这种想法,错过了很多孩子教育的关键期。

当孩子被宠爱到一定程度以后,其实已经很难管了,很多观念习惯已经渗入孩子骨子里了,这样的孩子自恋,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理所当然觉得别人都应该顺着他,宠着他,重视他……当孩子将来进入社会的时候,他会突然感觉这个社会无法适应,因为这个社会不会让着他,迁就他,那时候一定会深感痛苦。不是因为他们的行为、性格与大环境格格不入,而是因为他们习惯得到的需求和爱护达不到期望。这就大大影响了成年后的作为。

所以早期教育关键期的正确育儿理念很重要。原则意识、规矩意识、界限意识、感恩意识、分享意识等等都要从小灌输并养成。


叫我墨妈


过度溺爱孩子确实是有很多的,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案例。

小A的孩子是交给爷爷奶奶带的,爷爷奶奶对孩子特别溺爱,6岁了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穿纸尿裤

天天吃饭都是奶奶一口一口的喂着,连吃饭都叫人喂着。

去公园玩的时候从来都不知道让着别的小朋友,看到别的小朋友拿玩具玩,他就想抢过来,别人不给他,他就开始大哭大闹的,特别霸道。

去超市里面就得要自己看中的礼物,不给买还是大哭大闹的,所以每次爷爷奶奶都会妥协。

有一个朋友的女儿今年14岁了,朋友想要二胎,她的女儿死活不同意,说如果朋友生孩子,她就离家出走。

她说朋友给她生个弟弟或者妹妹就不疼爱她了,她现在是家里的小公主,不想要弟弟妹妹分割她的爱,等等




乐妞宝贝妈咪


谁的孩子谁疼,父母给孩子的没有多,只有够的不够,只要品行端正、大的方向没有错,孩子成器不成器能承担多大责任,那都要看个人了,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蜜罐里长大呢,所以宠爱不是每个家庭的事,而是现在这个社会都这样


微微一笑俩酒窝


首先,宠爱孩子 是父母 的天性,这个很正常,至于是否过度,要自己把握。只要原则上不要过线就好了,抓大放小。其次,这个有人说,不知是哪些人说,依据在哪。


强直性脊柱炎大哥


是少数孩子得到了家人的过度宠爱吧!


郁姐491


当今社会,过度宠爱或者说过度溺爱孩子已经是普遍存在问题。如此下去孩子们长大后就会不能适应社会,他们就会以个人的好恶去要求社会和他人,一旦其目的达不到就会怨恨社会个别人。既不利工作和学习生活,也不利于自己的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