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西昌為忠魂哀 築起“雙擁”新長城

四川省涼山州西昌市是一個擁有“雙擁”歷史和文化傳統的城市,從1935年“彝海結盟”“禮州會議”開始,到今年“清明”前後,全民自發哀悼撲救森林火災30位烈士英雄群體,在涼山、在西昌,軍民結下了深情厚誼,“雙擁情”從過去到今天到未來,都永遠是西昌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中一個永恆的主題。

2019年3月30日18時許,四川省涼山州木裡縣雅礱江鎮立爾村3000多米高的山巔,因雷擊引發山火,發生森林火災,四川森林消防總隊涼山州支隊指戰員和地方撲火隊員抵達現場展開撲救。撲火行動中,因風力風向突變,林火爆燃,27名森林消防指戰員和楊達瓦、鄒平、捌斤3名地方撲火隊員壯烈犧牲。

噩耗傳來,涼山、西昌淚飛頓作傾盆雨,數十萬民眾自發用不同方式哀悼人民英雄。從3月31日到4月6日,西昌軍警民眾為一體,“雙擁”情湧現出最高峰,軍人把人民裝在心裡,人民把軍人暖在懷裡,互相扶持,這樣的軍民魚水一家親,就是西昌“雙擁”最好的時代。

這座有愛的城市揮淚祭英雄

民眾深夜送別英魂

4月2日凌晨,四川木裡救火英雄的遺體運送抵達西昌。寒冷的深夜,不少市民和志願者自發走上街頭,迎接英雄回家。道路兩旁,站滿了前來送別救火英雄的西昌群眾,地上擺好了白色輓聯和素色花束,人們脫帽哽咽著“英雄一路走好!”

大火無情城有情。不幸發生以後,西昌已然成為一座“白色”的城,街道樹旁是人們義務扎滿的白紙花,各地的群眾自發趕到了西昌殯儀館悼念英魂,工作人員通宵為英雄搭設靈堂,志願者免費分發悼念花束、水和食物,人們連夜掛滿紙花,西昌一夜“白”了城,車主自發集結車隊,帶上白花為烈士送行,紛紛獻上了黃菊輓聯以寄哀思,通宵執勤的交警為英雄守好回家的路……

每一個向死而行的生命背後,都有一段不應被忘記的英勇故事!每一個熱烈燃燒的忠魂之中,都蘊藏著一種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因為有他們為我們負重前行,我們才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等心情表達在朋友圈裡刷屏,網民們自覺把頭像變黑表示哀悼。

淚眼漣漣,英雄,一路走好。送別救火戰士,人們臉上滿是深深的悲痛,民眾自發送上花籃花圈悼念英雄,黑衣白花靜默無言,獻上哈達,願天堂沒有災情只有美好,萬盞蓮花燈不滅,英雄離開的路不會天黑。

經省政府請示,國務院批准,4月4日西昌市、木裡縣降半旗,向在撲救木裡森林火災中犧牲的30位英雄誌哀。

4月3日,涼山州西昌市人民政府發佈公告:為沉痛哀悼撲救木裡森林火災犧牲的英雄們,西昌市人民政府決定,2019年4月4日為哀悼日,全市範圍停止一切公共娛樂活動。

西昌數十萬人十里長街送英雄。4月4日哀悼會結束,在公祭期間,向烈士敬獻鮮花和鞠躬的市民絡繹不絕。4月5日清明節當天,在西昌殯儀館前的姜坡路上,人群中,有人泣喊“英雄”“英雄一路走好”,有人手持鮮花痛哭流涕,寄託著對烈士的無盡哀思。

從殯儀館到火把廣場、航天大道、機場、火車站、高速路口,在烈士骨灰途經的道路上,都有自發來送別英雄們的市民,站滿了拉著黑色橫幅,佩戴白花的市民。西昌群眾沿途排著長隊自發地送別英雄,從早上到深夜,西昌人以最悲痛的心情送別這群保護涼山熱土的英雄,一聲聲“英雄,一路走好”,直擊人心深處的淚點。

面對生與死的考驗,30勇士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感天動地的英雄壯歌,用忠誠和奉獻鑄就了氣壯山河的時代豐碑。在嚴重自然災害面前,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他們不畏艱險、衝鋒在前,赴湯蹈火、義無反顧,充分展現了忠於祖國、忠於人民的政治本色,恪盡職守、無私奉獻的精神境界,捨生忘死、勇於犧牲的英雄氣概,感染了廣大市民,激發“報效祖國”的愛國情懷。

青山垂首悼英靈,綠水嗚咽念忠魂。4月6日上午,烈士張浩骨灰安葬儀式在西昌市烈士陵園舉行。張浩烈士親屬及西昌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市政協、武警涼山支隊、涼山州森林消防支隊、涼山州消防救援支隊等指戰員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原62軍後代,市級相關部門、各鄉鎮、街道辦事處幹部職工,各界群眾代表500人、自發前往群眾等2000餘人,懷著沉重的心情,送別烈士張浩。河東大道、航天大道、安寧鎮、禮太路……

4月8日,數萬名市民含淚送別趙萬昆烈士。送別路上,早早就自發聚集在街道兩旁的群眾紛紛舉起寫有“救火英雄一路走好”等告別橫幅,送別烈士。

西昌有傳統

軍民魚水一家親

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過涼山,在涼山彝海之濱,時任紅軍總參謀長兼先遣軍司令員劉伯承和彝族果基家支頭人小葉丹以水代酒,“彝海結盟”。此後,彝族同胞護送紅軍歷經七天七夜通過彝區,不僅為紅軍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贏得了寶貴時間,也在彝區灑下了革命火種,幫助彝族人民建立了革命武裝——中國夷(彝)民紅軍沽雞(果基)支隊,更有萬餘名彝族青年加入紅軍,為新中國的革命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彝海結盟是民族團結和軍民團結的典範,是中國共產黨民族政策的勝利,是紅軍長征史上光輝的一頁。

西昌是一個擁有“雙擁”歷史和文化傳統的城市,從過去的“彝海結盟”到今天的雙擁模範城,紅色情懷緊緊牽動著西昌人之心,魚水情深浸潤著西昌每一寸土地,共同推動軍民融合式發展。

多年來廣大駐昌部隊官兵“駐在月城,建設月城,服務月城,奉獻月城”,充分發揚擁政愛民的光榮傳統,積極參與地方“三個文明”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在支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人民子弟兵的保衛下,助推了涼山、西昌的經濟社會發展,並換來了這方熱土人民生活的安居樂業,幸福安康。

我是一個兵,來自老百姓。他們的部隊不同番號不同任務不同,但擁有同一個名字——中國軍人。在部隊,他們是國家堅強的柱石,來自人民卻守護人民。回到地方,他們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來自人民又迴歸人民,他們默默無聞,卻默默堅守,這是一個平凡,又不同尋常的群體。

我是一個兵,愛國愛人民。肩負老百姓的信任,奮戰在地震、洪澇、抗旱救災的一線,對於他們來說,脫下橄欖綠,換上藏藍的制服。地方,就是他們人生新的戰場。無論是站守一座城,還是守護青山綠水,他們的軍裝雖脫,軍心不改,根植於血液的紅色基因,是中國穩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承諾:“只要祖國一聲召喚,我就絕對服從。我要始終如一,我要站好最後一班崗。”“若有戰,召必回!”。

他們承諾了,他們兌現了。

駐昌人民子弟兵以實際行動,以真情實意為人民做事,為人民解憂,為人民守護家園,人民亦是銘記在心,滴水之恩,也許不一定是湧泉相報,但人民一定會把這份正能量給傳遞下去,因為這些高尚的情操是民族的脊樑,是民族的優良傳統,這更是愛的接力,軍愛民,民擁軍,軍民魚水一家親。

軍地攜手軍民同心

不斷掀起“雙擁”工作新熱潮

長期以來,駐昌部隊大力弘揚“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光榮傳統,在完成軍事任務的同時,積極參建參治,大力支持地方發展,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讚歌。

西昌是紅軍長征走過的地方,具有擁軍愛民的優良傳統,已經連續蟬聯6輪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西昌市委市政府以爭創第七輪“雙擁模範城”為契機,軍地攜手、軍民同心,不斷掀起雙擁工作新熱潮。近10年來,西昌市教育體育和科學技術局解決1000餘名部隊官兵子女入學問題;西昌市人武部為國家徵集、輸送新兵2000餘人;西昌市民政局安置專業軍人700餘人……

“3.30”木裡森林火災後,按照涼山州委、州政府的安排部署,西昌市上下聯動,做好善後處置工作。3月31日下午,西昌市衛生健康局安排救護車到達木裡縣立爾村火災一線,市人民醫院開通院內綠色通道、醫務人員全身心投入醫療救護服務。

西昌市公安局全力以赴參與烈士遺體及家屬的開道護送工作,確保在西昌市開展的森林火災革命烈士遺體告別儀式、追悼會等弔唁活動安全有序、莊重肅穆進行,為“撲火英雄”送好最後一程。

西昌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協助州級部門,對烈士家屬進行一對一24小時的陪伴和安撫,做好烈士安陵工作。

在中共西昌市委組織部的組織引導下,29.06萬黨員幹部群眾自發在重要路口,莊重肅穆,有條不紊送別“英雄回家”。

同一時間,“關愛消防員”公益行動悄然進行。市民匿名通過外賣或快遞給駐昌消防隊送禮物和信件,牛奶、燙傷膏、鮮花堆滿崗亭,卡片、信件字裡行間都讓人淚目。市民以禮物為寄託,向駐昌部隊致以最真摯的慰問。

一張張陌生的面孔,一幕幕感人的場景,一個個實際的行動,彰顯了西昌作為全國雙擁模範城的“紅色基因”和“人文溫度”。

“謝謝市民暖心的禮物,我們每一次成功、每一份榮耀,背後都離不開成千上萬群眾的支持守護。”軍隊主官誠摯地說,駐訓部隊在這裡錘鍊淬火成為威武之師,得益於西昌各族人民提供的堅強保障;廣大官兵能安心軍營、戍邊衛國、浴血疆場,離不開西昌各族人民對軍人後顧之憂的幫助解決;部隊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全面發展,離不開西昌市各級黨委政府和各族人民的重視關懷;西昌各族人民對軍隊的深情厚誼,軍隊深深銘記、永誌不忘。

西昌從1979年建市GDP1.43億元到2018年509.38億元,實現“黃金十年”,正在拼搏“鉑金十年”,奮力鑄就錦繡十年。當一顆顆衛星從這裡升起遨遊太空,凝聚了西昌各族人民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也譜寫出一頁頁西昌發展史上的壯麗篇章。

長期以來,西昌市委市政府一如既往支持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推動雙擁工作不斷向前發展,不斷深化全民國防教育,鞏固發展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新型軍政軍民關係,努力開創軍愛民、民擁軍新局面。

在中國工農紅軍過涼山84年之際,西昌市委市政府表示,今後,西昌市還要繼續發揮優良的“雙擁”傳統,持之以恆地做好擁軍優屬和各項服務保障,進一步做好外部環境的管理工作,同時為駐區部隊官兵的生活和工作營造良好環境,抓好就業安置、軍屬優待等方面的工作。部隊在做好自身建設、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更多地與西昌在多方面開展深入合作,為地方建設和發展作出更多的貢獻,開創軍民融合發展新局面;各市級相關部門也要積極對接、熱情服務,用實際行動支持國防建設,實現軍地共建、協同發展。

從風雨同舟到統籌共建,西昌提出,在涼山統籌機制下開展“雙擁”五舉措:把國防動員建設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把國防設施建設納入地方基本建設體系,著力支持軍工建設;把國防動員保障納入地方社會服務保障體系,軍民一體;堅持“議軍議警”制度,及時解決部隊實際困難;全面落實各項優撫政策。涼山、西昌的雙擁共建,從同舟共濟的血肉聯繫,升級為共謀發展大計的新型軍政軍民關係。

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今天的涼山軍民正攜手同心,續寫彝海結盟新篇章。(張崇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