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西昌为忠魂哀 筑起“双拥”新长城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是一个拥有“双拥”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城市,从1935年“彝海结盟”“礼州会议”开始,到今年“清明”前后,全民自发哀悼扑救森林火灾30位烈士英雄群体,在凉山、在西昌,军民结下了深情厚谊,“双拥情”从过去到今天到未来,都永远是西昌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2019年3月30日18时许,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3000多米高的山巅,因雷击引发山火,发生森林火灾,四川森林消防总队凉山州支队指战员和地方扑火队员抵达现场展开扑救。扑火行动中,因风力风向突变,林火爆燃,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杨达瓦、邹平、捌斤3名地方扑火队员壮烈牺牲。

噩耗传来,凉山、西昌泪飞顿作倾盆雨,数十万民众自发用不同方式哀悼人民英雄。从3月31日到4月6日,西昌军警民众为一体,“双拥”情涌现出最高峰,军人把人民装在心里,人民把军人暖在怀里,互相扶持,这样的军民鱼水一家亲,就是西昌“双拥”最好的时代。

这座有爱的城市挥泪祭英雄

民众深夜送别英魂

4月2日凌晨,四川木里救火英雄的遗体运送抵达西昌。寒冷的深夜,不少市民和志愿者自发走上街头,迎接英雄回家。道路两旁,站满了前来送别救火英雄的西昌群众,地上摆好了白色挽联和素色花束,人们脱帽哽咽着“英雄一路走好!”

大火无情城有情。不幸发生以后,西昌已然成为一座“白色”的城,街道树旁是人们义务扎满的白纸花,各地的群众自发赶到了西昌殡仪馆悼念英魂,工作人员通宵为英雄搭设灵堂,志愿者免费分发悼念花束、水和食物,人们连夜挂满纸花,西昌一夜“白”了城,车主自发集结车队,带上白花为烈士送行,纷纷献上了黄菊挽联以寄哀思,通宵执勤的交警为英雄守好回家的路……

每一个向死而行的生命背后,都有一段不应被忘记的英勇故事!每一个热烈燃烧的忠魂之中,都蕴藏着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因为有他们为我们负重前行,我们才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等心情表达在朋友圈里刷屏,网民们自觉把头像变黑表示哀悼。

泪眼涟涟,英雄,一路走好。送别救火战士,人们脸上满是深深的悲痛,民众自发送上花篮花圈悼念英雄,黑衣白花静默无言,献上哈达,愿天堂没有灾情只有美好,万盏莲花灯不灭,英雄离开的路不会天黑。

经省政府请示,国务院批准,4月4日西昌市、木里县降半旗,向在扑救木里森林火灾中牺牲的30位英雄志哀。

4月3日,凉山州西昌市人民政府发布公告:为沉痛哀悼扑救木里森林火灾牺牲的英雄们,西昌市人民政府决定,2019年4月4日为哀悼日,全市范围停止一切公共娱乐活动。

西昌数十万人十里长街送英雄。4月4日哀悼会结束,在公祭期间,向烈士敬献鲜花和鞠躬的市民络绎不绝。4月5日清明节当天,在西昌殡仪馆前的姜坡路上,人群中,有人泣喊“英雄”“英雄一路走好”,有人手持鲜花痛哭流涕,寄托着对烈士的无尽哀思。

从殡仪馆到火把广场、航天大道、机场、火车站、高速路口,在烈士骨灰途经的道路上,都有自发来送别英雄们的市民,站满了拉着黑色横幅,佩戴白花的市民。西昌群众沿途排着长队自发地送别英雄,从早上到深夜,西昌人以最悲痛的心情送别这群保护凉山热土的英雄,一声声“英雄,一路走好”,直击人心深处的泪点。

面对生与死的考验,30勇士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用忠诚和奉献铸就了气壮山河的时代丰碑。在严重自然灾害面前,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他们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赴汤蹈火、义无反顾,充分展现了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政治本色,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舍生忘死、勇于牺牲的英雄气概,感染了广大市民,激发“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

青山垂首悼英灵,绿水呜咽念忠魂。4月6日上午,烈士张浩骨灰安葬仪式在西昌市烈士陵园举行。张浩烈士亲属及西昌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武警凉山支队、凉山州森林消防支队、凉山州消防救援支队等指战员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原62军后代,市级相关部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干部职工,各界群众代表500人、自发前往群众等2000余人,怀着沉重的心情,送别烈士张浩。河东大道、航天大道、安宁镇、礼太路……

4月8日,数万名市民含泪送别赵万昆烈士。送别路上,早早就自发聚集在街道两旁的群众纷纷举起写有“救火英雄一路走好”等告别横幅,送别烈士。

西昌有传统

军民鱼水一家亲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过凉山,在凉山彝海之滨,时任红军总参谋长兼先遣军司令员刘伯承和彝族果基家支头人小叶丹以水代酒,“彝海结盟”。此后,彝族同胞护送红军历经七天七夜通过彝区,不仅为红军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赢得了宝贵时间,也在彝区洒下了革命火种,帮助彝族人民建立了革命武装——中国夷(彝)民红军沽鸡(果基)支队,更有万余名彝族青年加入红军,为新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彝海结盟是民族团结和军民团结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胜利,是红军长征史上光辉的一页。

西昌是一个拥有“双拥”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城市,从过去的“彝海结盟”到今天的双拥模范城,红色情怀紧紧牵动着西昌人之心,鱼水情深浸润着西昌每一寸土地,共同推动军民融合式发展。

多年来广大驻昌部队官兵“驻在月城,建设月城,服务月城,奉献月城”,充分发扬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积极参与地方“三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支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人民子弟兵的保卫下,助推了凉山、西昌的经济社会发展,并换来了这方热土人民生活的安居乐业,幸福安康。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他们的部队不同番号不同任务不同,但拥有同一个名字——中国军人。在部队,他们是国家坚强的柱石,来自人民却守护人民。回到地方,他们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来自人民又回归人民,他们默默无闻,却默默坚守,这是一个平凡,又不同寻常的群体。

我是一个兵,爱国爱人民。肩负老百姓的信任,奋战在地震、洪涝、抗旱救灾的一线,对于他们来说,脱下橄榄绿,换上藏蓝的制服。地方,就是他们人生新的战场。无论是站守一座城,还是守护青山绿水,他们的军装虽脱,军心不改,根植于血液的红色基因,是中国稳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承诺:“只要祖国一声召唤,我就绝对服从。我要始终如一,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若有战,召必回!”。

他们承诺了,他们兑现了。

驻昌人民子弟兵以实际行动,以真情实意为人民做事,为人民解忧,为人民守护家园,人民亦是铭记在心,滴水之恩,也许不一定是涌泉相报,但人民一定会把这份正能量给传递下去,因为这些高尚的情操是民族的脊梁,是民族的优良传统,这更是爱的接力,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

军地携手军民同心

不断掀起“双拥”工作新热潮

长期以来,驻昌部队大力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光荣传统,在完成军事任务的同时,积极参建参治,大力支持地方发展,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西昌是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具有拥军爱民的优良传统,已经连续蝉联6轮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西昌市委市政府以争创第七轮“双拥模范城”为契机,军地携手、军民同心,不断掀起双拥工作新热潮。近10年来,西昌市教育体育和科学技术局解决1000余名部队官兵子女入学问题;西昌市人武部为国家征集、输送新兵2000余人;西昌市民政局安置专业军人700余人……

“3.30”木里森林火灾后,按照凉山州委、州政府的安排部署,西昌市上下联动,做好善后处置工作。3月31日下午,西昌市卫生健康局安排救护车到达木里县立尔村火灾一线,市人民医院开通院内绿色通道、医务人员全身心投入医疗救护服务。

西昌市公安局全力以赴参与烈士遗体及家属的开道护送工作,确保在西昌市开展的森林火灾革命烈士遗体告别仪式、追悼会等吊唁活动安全有序、庄重肃穆进行,为“扑火英雄”送好最后一程。

西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协助州级部门,对烈士家属进行一对一24小时的陪伴和安抚,做好烈士安陵工作。

在中共西昌市委组织部的组织引导下,29.06万党员干部群众自发在重要路口,庄重肃穆,有条不紊送别“英雄回家”。

同一时间,“关爱消防员”公益行动悄然进行。市民匿名通过外卖或快递给驻昌消防队送礼物和信件,牛奶、烫伤膏、鲜花堆满岗亭,卡片、信件字里行间都让人泪目。市民以礼物为寄托,向驻昌部队致以最真挚的慰问。

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一幕幕感人的场景,一个个实际的行动,彰显了西昌作为全国双拥模范城的“红色基因”和“人文温度”。

“谢谢市民暖心的礼物,我们每一次成功、每一份荣耀,背后都离不开成千上万群众的支持守护。”军队主官诚挚地说,驻训部队在这里锤炼淬火成为威武之师,得益于西昌各族人民提供的坚强保障;广大官兵能安心军营、戍边卫国、浴血疆场,离不开西昌各族人民对军人后顾之忧的帮助解决;部队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全面发展,离不开西昌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族人民的重视关怀;西昌各族人民对军队的深情厚谊,军队深深铭记、永志不忘。

西昌从1979年建市GDP1.43亿元到2018年509.38亿元,实现“黄金十年”,正在拼搏“铂金十年”,奋力铸就锦绣十年。当一颗颗卫星从这里升起遨游太空,凝聚了西昌各族人民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也谱写出一页页西昌发展史上的壮丽篇章。

长期以来,西昌市委市政府一如既往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推动双拥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不断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型军政军民关系,努力开创军爱民、民拥军新局面。

在中国工农红军过凉山84年之际,西昌市委市政府表示,今后,西昌市还要继续发挥优良的“双拥”传统,持之以恒地做好拥军优属和各项服务保障,进一步做好外部环境的管理工作,同时为驻区部队官兵的生活和工作营造良好环境,抓好就业安置、军属优待等方面的工作。部队在做好自身建设、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多地与西昌在多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为地方建设和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开创军民融合发展新局面;各市级相关部门也要积极对接、热情服务,用实际行动支持国防建设,实现军地共建、协同发展。

从风雨同舟到统筹共建,西昌提出,在凉山统筹机制下开展“双拥”五举措:把国防动员建设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国防设施建设纳入地方基本建设体系,着力支持军工建设;把国防动员保障纳入地方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军民一体;坚持“议军议警”制度,及时解决部队实际困难;全面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凉山、西昌的双拥共建,从同舟共济的血肉联系,升级为共谋发展大计的新型军政军民关系。

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今天的凉山军民正携手同心,续写彝海结盟新篇章。(张崇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