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藥機危機500日背後:實控人的“事業心”與“私利”

千山藥機起家於製藥專用設備,是國內主要的注射劑生產設備供應商。2015年開始千山藥機正式涉足慢病管理,後續對檢測基因芯片、可穿戴設備及APP產品等進行開發。隨著千山藥機對精準醫療領域的嘗試涉足,其轉型的方向已經逐漸明朗,資本市場對其業務模式的看好也讓公司股票在2015年年中創下了109元每股的峰值。但是在2018年初突如其來的債務危機爆發後,千山藥機曾經的繁榮化為泡影,背後是實控人為了獲取私利而棄上市公司與股東不顧,繞過公開信息披露渠道以上市公司名義欠下鉅額債務。站在轉型交匯點上,千山藥機實控人劉祥華也曾經做過“基因夢”,但最後卻帶領千山藥機走向了暫停上市的結局。

實控人曾經的“野心”:慢病管理、精準醫療和“基因夢”

2018年1月22日,千山藥機發布公告,稱原計劃的20億元非公開發行募資計劃決定終止。這一募資計劃最早開始於2016年12月,在經2017年10月二次調整後最後決定計劃募集資金18.75億元。根據當時千山藥機計劃,募集資金主要用於基於互聯網的基因檢測、遠程診療慢病管理與服務平臺、智能健康監護手錶和智能動態血壓計產業基地,同時償還2億元銀行貸款。當時千山藥機希望通過募投項目的實施使得公司跨入精準醫療服務領域,開闢新的業務增長點。

而在此次增發募資之前,千山藥機已經通過系列收購、合作完成了對慢病精準管理與服務平臺的框架搭建。例如,2014年千山藥機通過併購湖南宏灝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宏灝基因)完成了對高血壓個體化用藥檢測基因芯片領域的佈局。根據當時公告介紹,宏灝基因研發生產的基因芯片相關產品可以檢測高血壓患者基因,並根據檢測基因芯片結果判斷患者適合的用藥類型。2015年,千山藥機通過對湖南三誼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的增資擴股實現了對智能電子血壓計、可穿戴醫療設備產品等便攜式血壓檢測系統的佈局。

2017年初,千山藥機上線“千山降壓”APP,通過線上產品與公司可穿戴智能檢測設備匹配後,實現24小時監測用戶血壓狀況。後續千山藥機嘗試與政府部門合作,為登記在冊的高血壓患者提供監測服務。

從2014年開始,千山藥機不斷靠攏“基因檢測”、“智能可穿戴”、“大健康”等火熱的概念。雖然外延式擴張讓上市公司支付了不菲的收購費用,但是對於當時的千山藥機來說,轉型既是突破傳統業務瓶頸的關鍵一步,也是當時實控人劉祥華口中“打造千億市值大健康公司”的背水一戰。

千山藥機於2011年登陸資本市場,當時的主營產品是注射劑成套生產設備、醫療器械產品和醫藥包材等,其中大輸液生產線是千山藥機的起家產品,上市後公司主要產品擴展為大輸液生產自動線和注射劑生產自動線等五種成套生產設備。但是從2014年後千山藥機上述主營產品收入出現了腰斬式下滑。從年報數據可知,2015年千山藥機“非PVC膜軟袋大輸液生產自動線”、“塑料瓶大輸液生產自動線”等6項產品的同比降幅在41.71%到83.33%之間,當年公司淨利潤同比下滑超50%。

根據《證券時報》援引相關人士說法,在千山藥機董事長劉祥華的接觸者看來,“能說”是劉祥華最大的標籤,“特別有激情特別能說”,“是那種凡事能把自己都說相信的人”。“劉總是一個很有激情的人,每次也都會說一堆藍圖和目標,而且一個問題隨便就能談一個小時。但是每次激情澎湃畫的餅回頭一看都沒有實現。”

雪上加霜的關聯交易

2017年12月22日千山藥機公告,劉祥華等8名實控人正在與其他方商談轉讓所持有的公司股份事項,可能導致公司實際控制權變更。但是就在當年4月底千山藥機的2016年度網上業績說明會上,劉祥華表示大股東對公司發展戰略的實現和前景很有信心,然而八個月後劉祥華卻突然宣佈聯合其他實控人轉讓全部持股。但是劉祥華從上市公司“抽身”的計劃並沒有如願實施,因為證監會因千山藥機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對公司進行立案調查。

截至2018年末,千山藥機淨資產為-17.95億元,而2018年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末公司共有短期借款13.93億元,有9.86億元的短期借款已處於逾期未償還狀態,而公司賬上的貨幣資金為3600餘萬元,其中有超過1400萬元因訴訟凍結等原因受限。另外,對董事長劉祥華胞弟劉華山佔用的9.21億元資金全額計提壞賬準備,對子公司湖南樂福地包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樂福地)業績補償款中的3.66億元中沒有財產保障的部分全額計提了壞賬準備。

2015年千山藥機以5.56億元對價收購樂福地全部股權,溢價率為204.02%。但當時為人詬病的是該筆收購的交易對方多為上市公司關聯人,除包括千山藥機的高管、股東外,當時樂福地的第一大股東為劉祥華胞弟劉華山,持股比例為37.56%。因此在千山藥機收購樂福地的過程中,上市公司所動用的收購資金流向了上述關聯人的口袋。以劉華山為例,當時通過向千山藥機出售樂福地收入近2.09億元。

但是在千山藥機收購樂福地後,2016年、2017年樂福地均未完成業績承諾,2017年更是產生2593萬元虧損。對此劉華山等樂福地25名原股東承諾補償現金近3.88億元,但截至2018年末僅補償了2154.51萬元。

而在公司經營層面,千山藥機也無力對上述虧空進行消化。為了完成董事長劉祥華的“轉型夢”,一系列的收購讓千山藥機從2015年開始債臺高築。為了獲得融資,劉祥華以及當時的一致行動人,同為控股股東的劉燕、鄧鐵山、鍾波等八人也都將手中股份進行質押,進行資金緊繃的超負荷運作。截至2018年末,千山藥機負債達到42.95億元,已資不抵債,5家對上市公司淨利潤影響達10%以上的參股公司全線虧損。

千山藥機2017年年報的審計機構表示,董事長劉祥華凌駕於公司內部控制之上,職責分工和制衡機制失效是導致千山藥機發生金額巨大的民間借貸、關聯方資金佔用、對外擔保以及不明原因的資金收支事項的主要原因。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評論道,他個人認為,由於缺少具有系統性經營管理訓練的企業家,導致個別上市公司是掌握在資本投機者手中,個別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鋌而走險、為所欲為,侵佔上市公司利益、損害其他股東權益的行為屢見不鮮。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從監管角度看增加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有利於防止實控人凌駕公司內控之上類似事件發生。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5月10日,千山藥機(300216,SZ)收到了深交所下發的關於公司股票暫停上市決定。從2018年1月千山藥機收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到最後的“暫停上市”決定落地,其中間隔約500天。在這期間,資本市場的投資者們見證了千山藥機數十個銀行賬戶、不動產、公司股權被輪候凍結,股東股權質押被接連強平,違規擔保陸續爆雷的系列危機。目前,千山藥機的總市值僅有13.77億元,距離2015年市值的高點跌去約260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