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同理心和共情能力?这两个词是怎么来的?

苏健朋


这2个词怎么来的我不知道,我可以针对什么是同理心和共情能力,做一些回答。


同理心也就是共情,就是站在这个人的主体位置体验那种感受。

同理心在操作中容易变成同情心,我一起说说。

同情心是站在第三者的位置看别人的问题。


比如,一个人母亲去世了。

假如你说“太痛心,太难受了!”,这是同理心。

假如你说“老早就没有妈妈,你太可怜了”,这是同情心。


很显然,同理心让人感受放松,被理解被接纳。

同情心让你感觉自己过得不好,或者命不好,(一般人不喜欢这种感觉,因为会有轻微的自尊受损的感受)。


丁梅英说心理


朋友之间基本的相处之道应该是互相帮助扶持。一对好朋友彼此坦诚相待、真诚相帮,虽然不是亲人不存在血缘关系,绝大多数的时候竟然有超越亲情的感觉。当自己有人生困惑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后,终于解开了疑惑,自己也由此获得了知识阅历和成长经验,朋友之间的情谊和尊重更会加深。但如果你既向别人求教,又仅仅是利用别人持轻视态度,谁今后会再理你呢?换位思考:当你将自己的怀疑与困惑向朋友倾述时,如果你的朋友对你不屑一顾、漫不经心,试问,这样的友情还有必要存在吗?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多给朋友帮助和鼓励,即便是朋友无法实质性地帮助你解决问题,但你也会在朋友的帮助和鼓励下达到双方感情上的理解和共鸣。

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沟通,是交往得以维持并向更为密切方向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内心体验。情感沟通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共情,就是对同一事物或同类事物具有相仿的态度及相仿的内心体验;二是振荡,即由于共情而双方情绪相互影响,以致达到一种比较强烈的程度。前者是找到共同语言,后者是心心相印。

所谓同感,就是对于对方所述,表示自己有同样的想法和经历。要想达到与他人情感沟通,就要用心专注于对方。当对方对某一事物表露出一种情感倾向时,你就要对他所说的这件事表达同样的感受,而且要更加鲜明一些,于是你们就能谈到一起了。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你多付出一分感情,就会增加一分友情。

关注“鹈鹕心理”头条号,用心理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


鹈鹕心理


所谓的同理心,是指个体本身能够正确地去了解他人的感受与情绪体验,从而去做到相互理解、关怀以及情感上的一个联结。其实就是我们常言道的“将心比心”,把对方的感受或情绪体验场景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等等因素,换到自己身上去,也就是让自己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与理解对方。

同理心不同于“同情心”。“同情心”更多地是一种至上而下的一种情绪感受,许多时候是由个体本身去引发的一种自主情绪,而“同理心”是平等的,是个体客观地去感受另一个个体的感受的一个体验过程。

同理心这个词汇源于希腊文empatheia(神入),原来是美学理论家用来形容理解他人主观经验的能力,直到1920年的时候,美国心理学家铁钦纳首度使用这一词汇,意指个体之间的行为模仿。

而对于“共情能力”,其实在现在也等同于我们前面提及的“同理心”,同样是移情代入,深刻体会他人感受与情绪的一种能力。那么对于其来源,其实在相关的文献上并没有特意说明,也有说法说是由希腊文empatheia(神入)翻译出来的。用英文词汇来表达,可能会更好理解一点,“shared feeling”,这其实就是共情的一种表达。

因为现在更多的研究放在了如何培养同理心,共情能力上,也并没有过多地去追究词汇来源。要说词汇来源,其实是一件比较难以说明的事情,就好比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要去细究某些汉字的来源,其实还是有些难度的。

以上。祝生活愉快!

以上内容为【每日谈心·郑燕云】原创,转载请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