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的,人挺聪明但学习成绩极差,注意力不集中爱分神贪玩,自律差该怎么办?

尘埃82414


这个问题是家长普遍比较苦恼的问题。孩子感觉脑筋挺聪明,学东西也比较快。但是就是无法安静地学习,心里面总是想着玩,无法控制自己。



这类问题,实际上是当今孩子的一个普遍问题。主要源于缺乏秩序感,生活中的行为也不是很有一致性。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1、平时的诱惑太多

现在的孩子,可以玩的东西太多了。而且很多东西都很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但是要注意,对比之下,课本就没有办法做到那么“有趣”了。

相比于电视,游戏,玩具等,课本显然先得枯燥很多。如果孩子小时候过多地玩乐,没有培养“静功”,那么一旦到了学习的时候,孩子就无法集中注意力。

2、平时得到太多欲望的满足,而学习则显得枯燥

延迟满足是一种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特别对于学习来说,属于一种延迟满足。学习不像是打游戏,可以马上给你打分,可以很容易看出效果。学习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而且还可能有挫败的感觉。而游戏,一般设计得比较简单好操作。即便是有难玩的游戏,孩子也可以马上换一款自己能够适应的游戏。但是学习不一样,你必须要学这门学科,不喜欢也得学好。


3、孩子平时缺乏秩序感,顺着自己的感觉走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被宠着,很容易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即便是父母平时试着规范一下孩子,也往往因为有事情要忙而选择妥协。

比如你刚好准备去做饭,结果孩子哭闹了,很多家长可能就会给孩子看电视。久而久之,孩子就明白了哭闹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

还有就是孩子不吃饭,大人往往为了孩子的健康,追着孩子喂饭,生怕孩子饿着。结果就是养出一个依赖大人的孩子,丧失了基本的自我控制的能力。


下面我给您提供一些建议来改善孩子当前的情况,供您参考:

(一)让孩子更有责任感,从生活自理开始

必须明确的是,如果孩子有了自我意识,那么ta的注意力就会集中起来。这就要求家长要明确孩子在平时哪些事情是必须自己做的,需要孩子对自己负责起来。

比如:自己穿衣服,刷牙洗脸,自己吃饭,自己收拾书包,自己收拾玩具等等...

其次,家长需要让孩子为家庭做一些贡献,通过做家务提升孩子的责任感。现在的孩子普遍有“理所当然”的心态,觉得自己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家长需要让孩子通过劳动来提升责任心。这个可以从简单的事情开始做起,但是一定要坚持。

比如每天吃饭的时候,孩子需要拿碗,为家人盛饭;打扫卫生;倒垃圾等等。

(二)教会孩子自己独立写作业

给孩子一个安静的环境,教会孩子如何按照顺序写作业。最好是给孩子一个作业记录本,让孩子按照本子上的记录写作业。如果老师是把作业发到手机上,家长可以把作业花几分钟抄写下来给孩子。

如果遇到不会的作业怎么办?先空着,等到最后一块解决。一开始如果孩子连题目什么意思都不懂,怎么办?家长可以先和孩子把所有的题目先看一遍,了解哪些是孩子可以做的,哪些是没有理解的。预先把题意给孩子说一遍,然后让孩子自己开始写作业。


(三)家长减少唠叨和批评

一开始的时候,家长免不了会不满意孩子。有时候你会觉得ta做作业太慢了,有时候你会觉得ta错误率高,有时候你又会觉得ta怎么那么多题不会。

请切记保持耐心,不要轻易地批评孩子。而是实事求是地指出ta到底哪些地方没有做好,并且及时肯定孩子进步的地方。给孩子信任感,告诉孩子你相信ta能够独立完成。

自律培养需要一个过程,而关键在于家长对孩子的耐心与信任。如果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家长需要和孩子一起把问题摆出来,引导孩子说一说自己应该怎么办。让孩子参与到制定计划中来,可以提升孩子的参与感。不要让孩子感觉是你在逼着ta,而是让ta觉得你是在帮助ta。

(四)平时不要轻易打断孩子的行动

不管孩子在做什么,只要不是危险的情况下,家长都尽量不要给孩子太多的指令,不要打断孩子。很多家长在孩子专心做事的时候,总会给孩子一些指令,或者是想唤起孩子的注意。实际上,这会影响到孩子注意力的发展。


(五)让孩子回忆一件完整的事

让孩子通过回忆,描述一件事情,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提升注意力。家长可以就一件孩子感兴趣的事情,让孩子讲一讲。比如一次活动,一个手工作业,一件孩子感兴趣的物品。让孩子试着描述完整,尽量地说一下。家长可以慢慢引导孩子有顺序的表达,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次序感的培养。


(六)让孩子给你当小老师

有效地抓住孩子的注意力的方法,是让孩子有成就感。而孩子感觉自己和大人一样的时候,ta会非常有成就感。所以,家长要抽出时间,让孩子给你当小老师。如果你发现孩子错题比较多,而你反复提醒也不见效果。那么,试着让孩子当老师去帮你这个“学生”检查作业,效果会非常好。

你可以这么告诉孩子:今天妈妈当学生,你当老师,你来批改作业好不好?

然后你把题目故意做错,如果孩子能够发现你的错误,实际上相当于加深了一次印象,而这种印象,将会非常深刻地印在脑海中。这也是孩子意识的一次提升,因为ta有了一个思维上的刻痕,对这类题就有了明显地感知。

以上是我的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方法,希望能够给您带来一些启发。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交流探讨!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做数独,练舒尔特方格,不爱练你逼着他练,一个月大进步。我儿子属于相当聪明的,但是一二年级成绩说也可以吧,但是是我辅导出来的,每天老师讲45分钟,回家我得讲一个半小时。老师不知道咋回事,还以为我儿子不听课照样学得会。二年级下学期他加入学校数独队,我逼着他练习,经过一个暑假之后老师都夸他上课进步多了,后来我又让他练舒尔特方格,现在学习我已经不怎么管了。这次单元测验语文全班第一,数学年级第二,英语也是满分。当然训练注意力还有很多其它方法,就不一一说了,这两样如果实在做不了,你也可以练练其它的,网上有很多方法。


昨天今天明天500


孩子聪明归聪明,但是聪明不意味着能有好习惯,就如这个二年级的孩子,其实糟糕的成绩恰源于家长忽略学前教育阶段未重视好习惯培养,结果造成孩子缺乏秩序感,极容易丢失正在做的事的目标,因此,才看到孩子自律意识差的行为这一结果。

该怎样解决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自律能力差的问题呢?下面我给家长几点建议供参考:

第一,家长一定要在家里拟定家庭规则,约束孩子随意行为。

正所谓有规矩才能画方圆,这规矩原指规和矩的合成,规是画圆的工具,矩是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培养孩子也一样,缺少了家庭规则,就没有了规矩这一工具了,你靠嘴整天大喊大叫,根本无法让孩子在内心建立起遵规守矩的意识。

第二,家长要清楚孩子为什么爱动,以矫正孩子不良习惯。

孩子从婴儿到幼儿期,从不会走路到蹒跚学步,再到自由奔跑,都是家长一路扶助和练习的结果。当孩子从行走和奔跑中感受到自由时,便会喜欢上这种感觉。但是随着孩子进入课堂,需要由动态转为静态的专注,孩子这时却静不来,仍然需要家长来协助,让孩子静下来找到关注的目标。培养孩子静态中的专注,实际上就是矫正孩子随意爱动的不良习惯过程。

第三,家长要帮孩子找到专注的目标,鼓励孩子做出色的自己。

孩子的专注能力养成,最初是从玩儿中体现,如自己在那玩组装积木,看动画片,看绘本等,你会发现孩子只要感兴趣就会专注较长时间。随着孩子进入课堂知识学习后,当孩子感受不到兴趣时,就会不断寻找其他目标,因此,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关注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好孩子,而这恰是小学生最不可缺少的一点,几乎每一个儿童都想得到老师的喜爱。只要围绕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好孩子要求去培养孩子专注力,则极容易让孩子进入专注好习惯的养成了。

第四,通过游戏活动引导孩子建立遵守游戏规则意识,再拓展到遵守纪律。

每个聪明的孩子都喜欢玩游戏,而游戏过程中需要遵守规则,对于缺乏家庭教育意识的家长来说,大都不懂这里的秘密。那么现在你不妨借助游戏本身教孩子遵守规则,让孩子理解和体验遵守规则下怎样才能赢利胜利。既而再往遵守纪律方面类比引导,孩子就容易理解了。否则,别看你整天和孩子说要遵守纪律,但不一定能听懂哟。

第五,通过时间量表统计,让孩子看到自己做事毅力在不断提高。

孩子在听课或写作业过程中,本身并不知道自己注意力保持多长时间。因此,需要家长平时借助家庭生活作息时间表,来让孩子一日生活建立起有节奏的规律。再制作一份时间量化统计表,就拿写作业为说,每一项作业每天完成用时可以统计,所有作业都完成用时多少。通过时间量化统计让孩子理解时间长短。再把怎样减少用时方法教给孩子,则容易让孩子有意去保持专注,以节省出时间来自由玩耍了。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分析和总结,希望家长能够认真对比反思,看看你在这些年的育儿生活中,到底把哪些本该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内容忽略了,或者错失培养机会了。那就不妨从现在开始,按着我给你的建议认真去做吧,相信你能看到孩子慢慢有积极的变化。只要你保持耐心,用你的毅力去陪伴孩子,把好习惯培养进行到底。


寒石冷月


小学二年级的,人挺聪明但学习成绩极差,注意力不集中爱分神贪玩。贪玩是人的本性,这世界上没有不贪玩的人,贪玩本身不是坏事,但是,贪玩无度,也就是坏事了。说到底,贪玩过度就是自控力差惹的祸!

关于自控,美国一个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试验:给一群孩子每人一块糖,告知他们,如果忍不住在5分钟之类就吃掉,就得不到第二块糖。如果在5分钟以后吃糖,就可以得到第二块糖。

经过追踪调查,那些能够克制自己拿到第二块糖的孩子,长大以后的成就显著高于不能克制的孩子,忍不住吃掉糖的孩子,长大后都表现平平,大多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没有很好的职业和社会地位。

这就是自控力对于一个人的发展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说是终生的。所以,家长对于孩子自控力一定要高度重视。人的智商,除了一些超常儿童和一些先天性智力缺陷的孩子以外,都是差不多的,人最后的差异就是自控力决定的。

对于自控力不强的孩子,家长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做好孩子的表率,这一点很重要。家长要求孩子做到专心做事,家长必须自己做到。比如孩子做作业时,家长就不该在一旁看电视玩手机,而应该是专心陪伴,可以在一旁看书,哪怕一点也不想看,做个样子都行。

二是进行自控力的训练。训练的方式方法很多,静态的动态的都有,比如做数独,练习舒尔特方格,找不同,闭目单脚独立等等,视觉、听觉、综合等各个方面进行训练,延长自控的时间。

三是家长一定要学会表扬。有人可能会说,夸小孩谁不会啊,其实很多人根本就不会,夸小孩就是聪明就是你真棒,这不是表扬,是起不到激励作用的。表扬是肯定孩子努力,而不是夸孩子天生的东西比如聪明。要把结果跟努力过程连在一起,而不是推到天生的东西上。

四是让孩子延迟满足,也就是让孩子学会等待,有人愿望不能让孩子立马满足,而是让孩子在等待之后满足,这对于孩子的自控力非常有作用。


当代师说



看到题主对一个小学二年级学生的状态描述以及所提问题,我一下子便想起了我国古代的一位天才少年,他的名字叫方仲永。方仲永小时候到底有多聪明呢?长大以后又发展得怎么样呢?各位条友请听我慢慢道来。

位列唐宋散文八大家的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曾以《伤仲永》为题专门写了一篇文言短文,向人们讲述了方仲永的故事。


话说宋仁宗明道年间,在江西的金溪县有一农户,养了个男孩子,名叫方仲永。五岁那年的某一天,方仲永突然哭着喊着向父亲讨要笔墨纸砚,这让他的父亲大感意外,因为在此之前,小仲永是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东西的。看到孩子哭要得厉害,父亲只好向附近人家借来文房四宝交给孩子。孩子很高兴,提起毛笔就在纸张上写下四句诗,还像模像样地题写了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不但文从字顺,内容传递的也是满满的正能量,比如孝敬父母,家族团结什么的。父亲见了,更是惊喜不已。于是便得意洋洋地拿着小仲永写的诗到处显摆,乡里的秀才们也是一个个争睹为快,啧啧称奇。打那以后,别人要小仲永写什么,他立马就能写出什么,而且写出的东西,既有文采,又有道理,颇为值得欣赏。后来不只乡里,连整个县里的人都知道有这么个神童了。渐渐地,大家甚至对小仲永的父亲也都刮目相看,礼遇有加了,还有的人开始花钱请小仲永作诗。见到白花花的银子,小仲永的父亲似乎一下子抓到了一个发家致富的好机会,于是天天带着小仲永在县里到处拜访,以求取酬劳,至于让小仲永读书学习的事,则完全抛诸脑后。


对方仲永这个神童,王安石也是早有耳闻。有一年,大概是在方仲永十二 三岁的时候,王安石随老父回家省亲,在自己舅舅家里正好见到了以前未曾谋面的少年方仲永。为了检视这个神奇少年的才情,王安石就当面叫他写一首诗。方仲永的诗写好后,王安石拿起一看,觉得有些名不副实。又过了七 八年,王安石从扬州再次回到了家乡。当他向舅舅问起方仲永的现况时,舅舅回答说:“他已经跟其他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了”。为此,王安石评论说:“仲永的聪慧是天生的。他的才气,本来远胜于一般有才能的人,最终却成为一个平庸的人,这是因为他后天受到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所致啊!"


方仲永的成长经历和王安石对他的评价告诉我们:一个孩子,无论天资有多么聪明,后天的学习如果不跟上,终将难成大器,甚至一事无成。现在有一个十分奇特的现象,就是我们的家长几乎无人不认为自家孩子很聪明,那怕学习成绩一塌糊涂,依然看法不改。更要命的是,放仼孩子的学习,不舍得对孩子严加管束。结果这些所谓的聪明孩子,往往因为有一点小聪明就恃宠而骄,导致聪明反被聪明误。对于这样一些不刻苦努力去学习的孩子,学习自律性差的孩子,我们的家长千万不要沾沾自喜于孩子的小聪明,对孩子的学习一定要严加管理,不能有任何松懈。等到孩子慢慢养成不爱学习的臭毛病,最后积习难改,一切都悔之晚矣。


张艺黄冈


小学二年级的,人挺聪明但学习成绩极差,注意力不集中爱分神贪玩,自律差该怎么办?从问题中可以显而易见,这位小学生聪明、注意力不集中、贪玩、自律性差、学习成绩极差,除了最后一点之外,其他几乎是所有小朋友的共性,也是困扰家庭教育的普遍问题。

笔者先来分析一下成因:

1、好动症。好动症也叫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障碍”或“轻微脑功能障碍”,大多在7岁以前起病,以多动为外在表现,主要以注意力不集中及不易保持为主要特点,并伴有情绪改变及学习障碍。这是一种疾病,需要配合医生积极治疗。

2、坏习惯。缺乏自律的孩子是一种行为性养成习惯,主要诱因是家庭娇惯纵容或者家庭教育缺失所致;集中表现是孩子情商低下,自控能力很差,贪玩、好逸恶劳、不爱学习、随心所欲、不愿受任何节制与约束;改变起来有较大难度。


笔者给出三个整改建议:

其一、确定是好动症。家长不要讳疾忌医,也不必若无其事,思想上要郑重其事起来,要相信科学,积极配合医生给孩子治疗。现代医学的发展,孩子的好动症是可以治疗痊愈的,家长必须要有信心。

其二、树立科学育儿观。在把握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家长还要积极加强学习别人的先进家庭教育经验和方法,结合自家孩子的具体情况,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正确教育理念和方式。

其三、及时纠正偏差。人都会犯错,家庭教育也是这样。对待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上,难免会走些弯路、付出些代价,这并不可怕;问题关键是,家长要能够及时认识到错误,并且高效地改正错误,不要一错再错下去。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很重要,及时有效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更重要!既然孩子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贪玩、自律性差等问题,那就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地抓紧整治,让孩子快速地转变过来;其实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家长首先把自己转变过来!


自在人生wub


通过问题事实上己经说明家长发现了问题:注意力不集中+自律,差导致了爱分神,结果是成绩差。

成绩差只是表象,本质是学习品质不够。由此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学习品质的重要性。正如题主描述一样,孩子很聪明,因为不自律,因为注意力不集中,结果是成绩极差。当然成绩差的原因也许还有其它原因。


孩子的自律,受外界影响——特别是家庭教育的影响最重。自律是一项优秀的品质,培养好很难,但一些小时就能毁掉。

人——天生具有惰性!贪玩是人之共性,何况还只是孩子?在孩子的幼小时开始,缺乏成能量的引导和影响,也可能是家长的忽视,也有可能是在有样学样。

注意力不集中是孩童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有一部分是天生,而发现问题就得后天培养,小时不培养,期望“觉醒”?期望“开窍”?难!

【醉z清q风f】的建议:给孩子讲大道理没用,得从细节、从小事开始,专门对症培养。

一:家长以身作则。(这一点家长不受听,但最重要)家长在与小孩一起相处时,凡事以身作则,并适时点评,帮助孩子树立良好品质。

二:培养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利用孩子好奇的天性,不时以新鲜事物影响并刺激他的求知欲。

三:制定详实合理的作习时间表。根据学习、生活、休息的原则和规律制定有效的作习时间表,严格执行。

四:利用好闹钟。利用好闹钟,让孩子行成时间观念,规定多少时间完成某件事,家长适当提醒进度。


五:奖罚并用。奖励表扬使之获得成就感,错误就应得到惩罚(这时家长千万别心疼,这不是心疼的时候),惩罚的目地是使之明白犯错就必须付出代价。

六:利用孩子最感兴趣的事和物,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七:对孩子的优点给以充分肯定。孩子总会有很多闪光点,利用好这些优点使之拥有优秀的习惯,适当夸大优点并引申到他欠缺的方面效果更佳。

八:不在孩子耳边絮叨别的孩子如何如何不好。在不经意间提别人的优点(你的孩子最欠缺的)。

九:找孩子最好的朋友(在某方面明显优于自己的孩子,利用这一方面刺激孩子的不服输,对比之下有激励性作用)作陪、玩耍。

十:避免三分钟热度。玩就玩个尽兴,做就做到最好。做一件事就有始有终,绝不虎头蛇尾。

细节决定成败,把小事做好就不再是小事,把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再平凡,对小孩时,对小孩的培养更是。


醉z清q风f


这一道题又建了一个比较神奇的论断,挺聪明,但是学习挺差。

其实我们知道,聪明的人从来就是知道学习的人,既然聪明又不知道学习,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推论说明,根本就不是聪明,而是一种我们所谓的小聪明。

对于这样的孩子,有三个建议,你可以稍微看一看。

首先发现孩子为什么不学习,大多数孩子不学习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的基础知识太差,他没有方法通过基础知识,来学习新的知识,这种情形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也是这个样子,如果我们有些知识不会,我们又没有办法通过一种阶梯状的学习来完成自己学习新知识,那么大多数人都会主动放弃学习。

其次我们要发现一下,是不是家长过于溺爱,是不是学校老师对于孩子的一些关心不够,或者对于孩子的注意不够,如果是这种情形的话,家长应当抓紧改变自己的家庭教育观念,也应当主动和学校了解一下,了解一下老师对待孩子的一些态度,出现问题抓紧解决,避免孩子在不学习的路上越走越远。

最后家长应当关注孩子,的学习环境和他的朋友环境,很多时候一个孩子不爱学习,是因为他周围的小伙伴影响,如果出现这种情形的时候,家长就要注意了想办法去改变孩子的小游戏团队,想办法改变孩子学习的一个环境。

总之真正聪明的人是喜欢学习的人。


宜城老师


这得在家庭教育里多寻找方法!大多都是“懒惰”造成的学习习惯不好!

多陪伴孩子,给孩子做榜样。比如,写作业的时候把作业分成2-3段,父母陪伴一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部分,就会有奖励!完不成就会有惩罚!

同时多做一些专注力训练,比如(盯表针),走直线,下棋……等等!只要是用心观察周围有很多可以提高专注力的小游戏!

要多表扬鼓励孩子,只要是有进步就要表扬!哪怕进步一点点!

这是一个长期坚持引导的事情,只要是坚持做,孩子一定会越来越优秀!

我是育儿领域爱好者,希望能够帮助你!如果你有不同意见,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喜欢的朋友关注我吧!一起学习成长!谢谢您的支持🙏🙏


亲子教育文化


小学二年级你让他自律?!???

人在追求快乐、希望、认同。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引导孩子形成好的习惯是关键。

1、让学习快乐。千万不要压很多作业!

2、提升归属感。让孩子意识到好好学习可以在学校有很多好朋友。

3、你问这个问题,表明你不会解决问题。提高家长自身能力是关键。

小学阶段的内容真的简单,只要智力没问题,随时都可以考得好,一定不要让孩子失去学习兴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