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当年考上985.211的朋友,是不是都改变了命运?

厚德载物94307


读985,211不一定能大富大贵,但是按照目前的社会发展情况,努力一下混到社会中等以上应该没有问题的。

英雄不问出身,但是就业,社会关系需要问的就是家庭,学历,背后的大学的作用有时候不会提现出价值了,但是长久看,大学真的非常重要。

本人也是农村出身,虽然是绍兴的农村,但是家里也是不太富裕的,父母供我上学已经非常不错了,毕竟我妈一辈子也没怎么上过班赚过钱,都是靠着我爸在支撑这个家。本科是浙江理工大学读的,成绩也不是很优秀,因为深切感觉出来,一到大学这种跟其他城市出来的富裕家庭出来的同学差距非常大,考个英语4次都考了很多次,从大三开始奋发图强,因为相信只有自己努力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后来英语6级也过了,考研也考上了浙大,虽然一切都来之不易,但是毕竟我背这浙大这个牌子,找工作也相对容易一点。

目前这个情况,毕业6年,在杭州有房有车,有老婆有小孩,房贷差不多是家庭收入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当时买房借的债务也全部还清了,生活还可以过过,接下去就是奋斗自己的事业。

因此,学历很重要,不仅代表着身份,也是代表这自己的圈层实力。特别是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努力拼个985,211的学历至关重要。



卢说乡情


我单位现任一把手,出生农村,那个地方用穷乡辟壤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他上大学开计算机课,穷到什么地步,上大学之前没见过火车,上大学之后,学校上计算机课,他问同学,计算机和电脑有什么不同。但他智商极高,许多课本知识都无师自通,硬是从那个穷山沟考入浙大,毕业后,分配到我们企业就职,单枪匹马,在这个讲究背景讲究人脉的国企,凭借浙大响当当的名气,更凭借个人能力,年仅四十就坐上处长之位。

他另外一同学更牛,和他一样家里穷得叮当响,上学读书全靠资助借钱,却一起冲天考入上海交大,毕业后不喜欢对口专业,进入完全陌生的软件行业,结果一直做到高层,比起那些专业对口的人更顺风顺水,感到四十岁,觉得太累索性赋闲在家休息两年,后来又被原公司以更高年薪返聘。



不过,也有例外,我单位另一领导不止是浙大毕业,而且还在清华读了研究生,但现在不过是正科级,以他的文凭和父母关系,相比较,这种职位就会让人觉得还不如普通一本,但人家每日淡然自若,打打球,喝喝茶,二胎政策放开,不言不语,等媳妇发朋友圈炫耀时,二儿子都一岁多了,他身边朋友同事都没惊掉大牙。

我还有一同事,毕业大连理工,文凭按说也是厉害,但迟迟在技术员这个岗位原地踏步,为什么呢?说一件事,有一次,单位出去旅游,他提出自己带单反相机,同事们一起欢呼,结果第二天,迟迟不到,一车人等了他半个小时来了,相机还没带,说媳妇不让带。

我说这件事,不是说他妻管严不对,但从这件事看出他情商不高,不仅把媳妇卖了,自己也让同事成为笑谈,此外,也让那些兴致勃勃喜欢留影的同事暗生不满。



所以,我认为考上985211第一部分人是可以改变命运的,但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保证你不会脱离原有的生活轨迹,当你想前进时可以加速,你不想改变,也不会让你有太大落差。

真正能改变命运的绝不仅仅是985211这张文凭,更多的是性格思维,所以说性格改变命运的,思维创造奇迹,但985211这张文凭可以让你多些助力,多些资本,少走些弯路。


清风晓筑514


亲身经历,确实可以改变命运。

2003年我恰逢高考,家庭命运也进入举步维艰的状态,高三最后一学年的学费已经拖欠半年,父亲心脏病很严重,年前已经晕倒过一次。母亲带着我在村里走了无数家仅仅借到100元,我一度萌生了退学的念头,终于在在一天晚自习结束后向班主任李志国老师提出退学,想尽早工作赚钱养家。那天晚上李老师跟我聊了很久,他问我还想不想延续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开导我高考临近,改变命运的机会即将到来,这时候任何困难都要坚持。我当时哭成了泪人。农历2月初七父亲病重无钱医治最终去世,当时家里不紧无钱送葬,还欠下了几万元的债务。父亲三个兄弟中的一个还因为分摊丧葬费的问题大打出手,场面混乱。最终大伯和四叔承担了丧葬费用。

送葬期间李志国老师还送来了200元丧礼,托同学来告诉我学费的事情不用担心,回到学校后不但减免了学费还每月给我100元生活费,使我坚持到高考。

经历了史上最难的2003年高考,我成了班级里的黑马,成绩远超重点线并考上了山东大学,大学期间靠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完成四年大学学习。

毕业后来到上海工作,四年来在上海买车,买房,结婚生子,开办自己的公司,老家也建造了600多平的楼房,甚至支援岳父翻盖了新房。把父母接到上海一起生活。

这十多年变化最大的就是家庭地位的陡然提升和个人生活自信的不断增强。

可以说上大学确实改变了我的命运。感谢高中班主任李志国老师帮我坚定了这条道路。

从至穷至困的日子走过来,经历过各种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让自己比同龄人多了一份成熟和同理心。看到各种挣扎的困难线的读书的孩子,都希望能给一份绵薄的助力,坚定他们知识改变命运的理想。


段修龙


当年考上985/211的同学是不是都有比别人更好的结果?从个案来看未必都是!但如果用统计学大样本来分析,结论应该是的。



能否考上一个较好的大学,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却能决定一个人起步的平台。这其实就像一场马拉松,人太多,只好把参赛选手分成集团,清北华五人,提前50米,985/211提前30米,漫漫四十几公里,提前30米就一定能赢?真不是,后面有得是机会留给所有人。

好学校不代表一切,但确实有它的价值。个人能否考上985/211,已经说明了有足够的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这种能力比学校本身更重要。分数够但就是任性不去985,跟我努力了考不上就只够一本,结论不一样。



咱们从美国说起。美国有一个跟踪了几十年的研究项目,统计藤校和顶级大学毕业生与普通大学毕业生五年,十年,二十年的状况对比。结论是:名校毕业生在各个阶段的收入平均比普通院校毕业生高30-80%。这都能理解,也没有出乎一般人的认知,都在意料之中。意料之外的是,当初被名校录取却由于种种原因没去名校,最终选择去了普通大学的学生,平均收入跟名校毕业生持平。

这个结论就有点意思了。被名校录取,意味着SAT(美国高考成绩),各种社会活动体育特长推荐资源达到了名校藤校要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而最后没选择名校(这样的学生不少,比如藤校这种私立学校学费高,距离远近,未来工作规划等等原因),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却没有名校文凭,未来的发展并不差。



项目结论的研究分析有很多,其中有一项值得注意:能考上名校至少证明了在高中学习阶段,你的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学习方法,努力程度,达到了名校的要求。保持这些能力,哪怕在普通大学,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仍然不输于藤校毕业。



中国情况比较复杂。我们的教育资源更有限,高低层次更分明,我们的人情圈,朋友圈,资源圈重要程度更大,其实整个东亚都是如此,日本韩国更甚。以有限的资源应对全国学生,只能用高考来分层。每年全国近1200万高中生,按成绩分成三六九等。最好的,985/211;较好的,普本;一般的,二本;差一点的,三本专科。



顶级大学只能收十几万,那就前十几万入985;好大学能收五十万,那就五十万211;再加上好点的一本,差不多一百万就够了。为什么是一百万?因为教育资源是跟社会人力资源相配套的:我们的社会,每年留给新人的“好工作”“好位置”就差不多是百万,也许还少一点,少一点怎么办?提高要求就是了:本科不要,只收985研究生!好单位哪怕看门我也要求985!

HR只要985不是因为985学生能力强(这谁都知道未必尽然),而是选择的标准中最简单最直接成本最低的标准就是大学分层。好工作就这么多,我有挑选余地。 当然,这五六十万成绩好的学生,国家给予最好的教育资源,拨款,师资,眼界,各种支持,四年下来,人家当然比一般学校毕业生强,没有疑问。




是否985/211毕业,对用人单位HR来说,是那块敲门砖,对毕业生来说,是事业起点。回到本文开头,人生确实是一场马拉松,名校毕业也许能让你起跑线往前挪了那么十米二十米,对优秀运动员这十米你永远追不上;对普通人来说,42公里长途跋涉,让你十米那都不算事儿,咱拼的是后劲。


江苏高考咨询导师


能够考上985,211大学的孩子,跟没上重点大学或根本没上大学的孩子,他们后面的人生起点将会有很大的差距,人生的分水岭从此开始。重点大学的孩子享受国家最好的教育资源,这里有全国最好的老师,最优秀的同学 ,积极的学术氛围。一群有着远大理想和梦想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积极的人生态度让他们不会迷失自己,从学校期间就树立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毕业后,基本不会为工作发愁,世界级的企业都会将他们纷纷招揽到公司,给他们最好的培训,最好的待遇,最好的舞台,让他们能够快速成长为各自行业的精英;有一些学生在毕业后直接开始创业,因为他们在学校期间接触到国际最前沿的咨讯和知识,使他们有了不比常人的眼界和能力。相比哪些没上重点大学的孩子,他们毕业后就开始投简历找工作,开始谋生,人生开始了先生存后发展的模式,两者的起跑线已经相距1万米。所以,如果你愿意在读书的日子好好努力,你的人生也许会变的不一样。


新商业圈子


学历是基石,能力是引擎,名校是门槛

未必说,名校出来,就是高手

但正如一语不发的人,

我们只能从外表来看,

或许,对于外表更多的人会在乎

其次,是内涵

一旦接触一番,也就明白了他的能力品质

因此,

名校高材生不等于就业有保障

但名校高材生会是一些好的企业的敲门砖

机会会相较于普通院校的学生

多一些!


法域纵横


现在考个好学校不一定能改变命运。大学只是学习的一个阶段,是由学生向社会人过度的阶段,是通过学习锻炼步入社会人才大浪的前期准备。


刘奇陇


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话并不假,但是考上名牌大学并不等于人生会一帆风顺。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多读有益的书,至少能提高一个人的修养。只要社会上不以读书的多少来捆绑一个人是否该成功就好了,因为有些人人成功的标准是有钱,有些人成功的标准是阅历



追求小康


有些创业,一时风生水起,几年后一屁股债,过年,门上一把锁。有些挺好,如厦大和华中科技大的几位老同学都务实又勇敢,身家近亿,在一些权威刊物时见其大作,一位还在央视作访谈嘉宾。都老了,一言难尽!


很老了的家伙


考上了的同学基本上路子好走一些,机会也很多,只要他们努力学习,转行干什么都是领先其他人的。而原本家境差一些的同学考上了之后也会能赚更多钱,从而比原生家庭更上一层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