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擁有的東西,總有一天會離開我們(下)

(接上)

比如,有人說,“我是一個住180大平層,有丈夫有孩子,有住家保姆的美麗太太”,這句話裡面,其實沒有一個字眼能夠跟隨她一輩子。房子會倒,丈夫會死,孩子會長大,保姆是由錢維繫著的,而錢總有一天也會走。連“美麗”都是暫時的,“太太”自然也是別人給的身份,這個人所能有的,只有她自己,只不過在日常生活中,她很難感受到這些,她只會知道,自己擁有很多東西,而這些東西都會伴她久久。

我們所擁有的東西,總有一天會離開我們(下)

只有在身邊人死亡的時候,我們才能稍微得以窺見人生的一些真相。我很喜歡的一位臺灣作家曾說,自己父親的死亡,讓自己一下子與平常生活的瑣碎“拉開了距離”。他一下子拋開了柴米油鹽,開始思考一些非常遙遠的事情,比如自己生命的終結,比如自己孩子生命的終結。雖然看上去遙遠,但是這些事總有一天是會發生的,就好像舅舅舅媽的滿屋子精美收藏,總有一天是要落入粗俗的小外甥手裡的,只要意識到這樣的未來,人就不能高枕無憂。而最令人難以接受的是,這件事竟然是無解的。

我們所擁有的東西,總有一天會離開我們(下)

生老病死,是無解的。這每一個人都知道,但真正體會到它的人,懂得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你所有引以為豪的品質將再也沒有機會展現人前,意味著你的生命將永遠沒有機會續寫新的故事,意味著你所賴以定義自己的一切事物,都會落入他人手中。我外公去世前最喜歡一柄二胡,他走後,二胡被我那不通樂理又鄙視藝術的外婆折斷,丟進垃圾堆。人死了,意味著你再也無法捍衛你在世時的物件,不管你多珍惜它,你都不得不認識到這一殘酷事實——你與它的這一場相遇,僅僅是紅塵中的一次短暫的邂逅;你對它的欣賞,對它的珍愛,從它身上感受到的快樂,甚至沒有第二個人可以與你有同樣感受。就好像我的那雙手套,它與我短暫地邂逅,又離開了我,因為它本就不屬於我。我們都要奔向各自的未來,可能這一輩子都不會再見面,而它給我帶來的溫暖和舒適,是永永遠遠不會再重現了。

我們所擁有的東西,總有一天會離開我們(下)

朋友圈裡,又有人在曬自己新買的包包,新買的衣服嗎,配文滿是快樂溢美之辭。她們知道自己僅僅是與這些物件結下了多麼短暫的塵緣嗎?她們又知道,不論現在付出了多大的財力和代價,對這些物件又多麼的喜愛和珍惜,這些東西都不可能永遠地陪伴於她嗎?這些華美的物品,又能支撐她們對自己的定義到一個什麼樣的時間呢?等人生行至末路,如果她們有足夠的時間去回憶,能回憶起這些美好的事物所帶來的快樂嗎?

世間之事,想來無解,平凡如我們,也許只能因循守舊地踏入前輩們走過的坑,在短暫的喜悅、和漫長的孤寂中度過一生。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