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大清慘敗,是因為海權國家對陸權國家的優勢嗎?

陸權

在人類文明史中,陸權國家一直佔據著明顯的優勢,例如華夏文明,奧斯曼帝國,蒙古,蘇聯都是盛極一時的超大型陸權帝國。

這個局面一直持續到15世紀末,在航海技術革命的推動下,歐洲人開啟了大航海時代,利用海上交通橫渡大西洋,到達了美洲、非洲、印度等地區。

隨著新航路的開闢,貿易和交流也隨之大量增加,隨後迎來了自由貿易和殖民時代。

大航海時代,也因此崛起了一部分海權國家,例如海上馬車伕荷蘭,第一個日不落帝國西班牙,大不列顛帝國、葡萄牙、法國。

至此,陸權國家就很難在與海權國家的較量中獲勝了,比如英法七年戰爭,英國就是依靠海軍奪走了法國的大部分殖民地,建立起日不落帝國的版圖。

鴉片戰爭大清慘敗,是因為海權國家對陸權國家的優勢嗎?

海權

說到航海技術,中國早在唐宋時期,航海技術就已經領先於世界。

航海技術主要依靠的是指南針和天文學知識,利用天上的星象確定自己的位置,然後通過指南針辨別方向,這兩者相結合,才可以出海遠航。

指南針是中國人發明的,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早在戰國時期,就出現過指南針的雛形。

鴉片戰爭大清慘敗,是因為海權國家對陸權國家的優勢嗎?

在沒有指南針之前,人類只能在靠近陸地的海域裡航行,否則就會在海上迷失方向,所以西方文明也只能侷限於地中海附近。

插句題外話,指南針是中國人發明的,但是對於天文學,則是古埃及有著更高深的成就。

隨後這些知識又被阿拉伯文明吸收。由於阿拉伯文明正好處於幾大文明古國的交匯處,因此可以吸收來自埃及、印度、希臘、拜占庭等文明的知識。

這些知識又在阿拉伯人手中又得到了集大成式的發展。

阿拉伯人在數學、天文、地理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像是我們現在用的0~9數字,就被稱之為阿拉伯數字。

但阿拉伯數字其實是印度人發明的,只不過是由阿拉伯人發揚光大並傳向世界得,因此被稱為阿拉伯數字。

我們說回正題,唐宋時期海上貿易就能到達東南亞、印度洋北部諸國、紅海沿岸、東北非和波斯灣諸國,這就是我們熟知的“海上絲綢之路”。

到了明朝時期,海上絲綢之路航線已擴展至全球,1405年鄭和下西洋,航線曾到達亞洲、非洲39個國家和地區。

鴉片戰爭大清慘敗,是因為海權國家對陸權國家的優勢嗎?

那為什麼航海技術沒有讓中華帝國成為日不落帝國呢?

唐宋時期正值古羅馬滅亡之後的黑暗時代,當時歐洲的科技和生產力發展停滯,秩序崩塌,而且還窮的叮噹響,就連封建貴族們也都非常窮。

一直到文藝復興之前,特別是西歐,都是又窮又落後,一直處於非常矇昧的狀態。

他們認為貓是魔鬼的化身,所以大量獵殺貓,在大規模的屠貓之後,很快,歐洲老鼠成災。

結果老鼠帶來了黑死病,再加上衛生和醫療環境非常差,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爆發一次瘟疫。

一出現瘟疫,人們就認為是女巫在作怪,成千上萬的女性因此被受刑逼供承認自己為女巫,結果被採用極為殘酷的刑罰迫害致死。

歐洲之外,印度洋周邊的熱帶叢林也對中國沒有什麼吸引力,非洲大部分地區甚至還沒有完成農業化,仍處於原始社會階段。

總而言之,在中國航海技術領先於世界的時候,真沒有什麼能特別吸引中國去大規模交流、貿易、或者殖民的理由。

單憑“閉關鎖國”,真不能完全解釋中國的衰落。

體、用、術

而到了1840年鴉片戰爭,大清朝與大英帝國第一次正式相見,第一次相見,大清朝戰敗,還是慘敗。

歷代備邊,多在西北,其強弱之勢,主客之形,皆適相埒,且猶有中外界限。今則東南海疆萬餘里,各國通商傳教,往來自如,麇集京師及各省腹地,陽託和好之名,陰懷吞噬之計,一國生事,諸國構煽,實為數千年來未有之變局。——1874年12月《李鴻章奏摺選》

在李鴻章看來,中國古代的威脅,主要來西北方向的遊牧民族,而到了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主要威脅則轉變為東南的海上。

海權對陸權優勢是巨大的,也沒有鐵路之前,陸軍絕對沒有辦法達到海運的機動性,而且中國的海岸線非常長,是沒有辦法做到完全防守的。

接下來就是國防體系戰略轉型,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於是有了“中學為,西學為”。

可是在買了國外的軍艦之後,仍然不行。

洋務運動到最後,中日甲午海戰,結果是北洋水師被打得找不到北。

因為你的整體國力不強,等你造出大船了,說不定對方航空母艦都造出來了。

文明之間的競爭,是全方位的競爭。你沒有相應的系,單獨抄襲,是不行的。

學問之道,在與體、用、術。

“體”,指的是正確的信仰,基礎的科學,比如天文學知識和磁場知識。

“用”,指的是應用科學,你知道了磁場知識和天文學知識,然後才能將這些知識用於航海。

“術”,則是最外圍的,完全末端的,單純依靠經驗,似是而非的知識。比如哪裡有礁石,如何避免觸礁。

單純的海權並非是西方崛起的主要原因,資本主義制度才是西方崛起的主要原因,這就是我們說的“體”。

在航海技術傳到歐洲後,西方走向了和中國完全不一樣的發展道路。

體的勝利

長期以來,華夏文明一直認為自己是世界上唯一且最強的文明,所以最重視的是穩定。

當不需要面對“飢餓和疾病”時,穩定才是最重要的。

而西方文明長期飽受飢餓和疾病的困擾,東方的財富對他們來說太重要了。

當他們聽說中國“遍地都是黃金”之後,並沒有像中國一樣採取重農抑商的政策,而是推行重商主義促進貿易,利用航海技術從全世界獲取資源。

首先是意大利附近,於是出現了像威尼斯這樣的經濟繁榮的城邦,隨後西班牙、葡萄牙、英國也開始通過海上進行貿易。

這些國家開始利用航海技術開始了在大西洋上的航行,開闢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的航路,從而發現了美洲大陸,並與多個國家建立起貿易關係。

鴉片戰爭大清慘敗,是因為海權國家對陸權國家的優勢嗎?

航海技術可以使這些國家可以從全世界獲取資源,英國可以從非洲派兵,本土派出艦隊,從印度或的補給,這種全世界調動資源的能力,彌補了領土、人口、資源等方面的不足。

隨著西歐諸國通過海上貿易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後,開始迅速崛起,重商主義使西方文明僅用了大約100年的時間,就趕上了明朝時期的經濟水平。

隨後英國幸運的開啟了“黃金寶箱”工業革命,戰勝了傳統老牌海上強國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成為海權時代最終的勝利者。

到了明朝時期,西班牙和葡萄牙就已經到達中國澳門等地並開展貿易,但是並沒有威脅到中國國家安全的實力。

明末時期,荷蘭曾佔領中國臺灣島,隨後被鄭成功擊退。

到了清朝,完成工業化的英法聯軍最終利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國門,擊敗了世界上最後一個陸權強國。

與其說是海權對陸權的勝利,不如說是“體”的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