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用军用电报写了一首词赞她,她是杨开慧同学,曾喜欢彭德怀

丁玲是第一个到延安的文人。

1936年11月,32岁的丁玲辗转到达陕西保安(当时党中央所在地)。

那时,红军经过长征,遭受了很大的损失,缺乏人才,尤其缺乏知识分子。国统区著名女作家丁玲此时到来,便成为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

中央宣传部在一孔窑洞里召开了欢迎会,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中央领导都出席了。丁玲感到意外,更感到温暖,后来她说,那是她一生中最幸福、最光荣的时刻。

对丁玲,毛泽东不陌生。丁玲与杨开慧,在岳云中学是同学。岳云中学是湖南名校,开国上将邓华也是这里的毕业生。

欢迎仪式上,毛泽东对丁玲说,现在这里的条件很差,打仗的人多,文化人少,你来了好,可以把苏区的文化工作开展起来。多想些办法,多发挥一点作用。

丁玲建议:先要成立组织,比如文艺俱乐部之类,把文艺爱好者聚集起来,开展活动。

11月22日,在保安,我党在革命根据地成立了第一个文艺协会组织,开始叫“中国文艺工作者协会”,毛泽东建议改为“中国文艺协会”。丁玲被推选为中国文协主任。

毛泽东问丁玲,还想做什么?丁玲说:“我想当红军,上前线去,看看打仗。”

毛泽东思索了一下说:“还来得及,还赶得上最后一个仗。明天有队伍上前线去,你就跟着杨尚昆主任他们走吧!”就这样,丁玲跟着红军前方总政治部出发上了前线。

这一年的年底,丁玲收到了一件意想不到的礼物——用军队电报拍发来的毛泽东之《临江仙》词。

词中高度赞扬了丁玲,曰: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用军用电报发送文艺作品到前线,这在中国战争史上和文学史上都是罕见的。

在毛泽东诗词中,题赠现代作家的只此一首。

1937年1月13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进驻延安。从此,延安成为中共中央的所在地,陕甘宁边区首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指挥中心和战略总后方,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

1937年初,丁玲来到延安,又当面请毛主席亲笔抄录了这首词,写在两张16开大小的浅黄色毛边纸上。

1937年春,红军前敌总指挥部移驻陕西渭河北岸的三源县云阳镇,红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在这里主持红军整训,准备迎接全民族抗战。丁玲从延安赶往地处前线的云阳镇去见彭德怀,并借此体验红军生活,为创作积累素材。

丁玲对彭德怀充满了好感和神秘感,而彭德怀对她也亲切有加,两人关系热烈起来。不久,周恩来询问彭德怀:“彭老总呀,你们俩何时可以办事啊?”

彭德怀苦笑着回答:“我已经慎重地考虑过,军人,尤其我还是指挥员,与女作家在工作和生活上,均难以协调,不太合适。”

丁玲晚年解释为什么没有嫁给彭德怀时说:“我考虑再三,差距太大,不太合适。”

生活简朴、大大咧咧的彭德怀,很有女人缘。1938年初,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去采访山西洪洞县马牧村的八路军总部时,一下子就喜欢上彭德怀了。她以西方女性特有的坦率表达衷情,却被彭德怀婉拒了。

后来当彭德怀与浦安修结婚时,彭如实“汇报”这段奇遇———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表示无法理解彭的回拒时,彭严肃地说:“我是打仗的,随时都要上前线,且准备牺牲,战争是长期的和非常残酷的,所以我们不能相爱。”女记者赶紧说:“我爱你,为你,我不怕任何危险。”对这种“西方话语”,彭也回敬以坦率和幽默的“中国话语”:“你爱我,我很感激,可我不爱你呀。”于是乎,当日军发动进攻、文化人被安排撤回延安之际,这位女记者随队怏怏地离开了总部。

毛主席用军用电报写了一首词赞她,她是杨开慧同学,曾喜欢彭德怀

丁玲1931年在上海,史沫特莱拍摄

1944年6月,丁玲参加了陕甘宁边区合作社主任联席会议,她根据采访到的模范事迹,写了报告文学《田保霖》,刊登在《解放日报》上。毛泽东看到后一夜难眠,第二天,专门派人送信,请丁玲、欧阳山去吃饭。

饭桌上,毛泽东对丁玲说:我一口气看完了《田保霖》,这是你写工农兵的开始,希望你继续写下去。

毛泽东还在高级干部会上还表扬了丁玲,他说:“丁玲现在到工农兵当中去了,《田保霖》写得很好;作家到群众中去就能写好文章。”

毛主席的信和高干会上的讲话为丁玲以后的写文、作人、为文艺工作都铺了一条平坦、宽广的路,并且为丁玲在群众中恢复声誉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使丁玲终身佩服和感激。

丁玲晚年时,曾有外国记者问她:你对毛泽东的看法有无变化?丁玲回答:“毛主席是伟大的。”这就是饱经风霜,历尽苦难的丁玲的人生感悟。丁玲又说:“我对他(毛泽东)一往情深。”

1986年3月4日,丁玲在北京病逝,享年82岁。

丁玲去世后,王蒙曾这样说:她并非像某些人说的那样简单。在全国掀起张爱玲热的时候,我深深地为了人们没有纪念和谈论丁玲而悲伤而不平。我愿意愚蠢地和冒昧地以一个后辈作家和曾经是丁玲忠实读者的身份,怀着对天人相隔的一个大作家的难以释然的怀念和敬意,为丁玲长歌当哭。(刘继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