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學習中醫,從哪本書入門最好?

承啟中醫文化


        我認為,欲學中醫,首先要有學習中醫的強烈興趣,興趣就是動力,沒有興趣,多數人會半途而廢。

        學習中醫的過程是非常困難的。說它困難,中醫連名詞解釋都沒有,一些詞彙全靠自己領會。比如,腎卦的兩陰所夾之一陽(☵    ),這一陽有的叫真陽,也有的叫真火,龍雷之火,命門火,相火,元陽,元氣,腎氣。在特定條件下,它又叫無根火,陰火,虛火,孤陽……怎麼理解,要靠自己琢磨。真火又是相火,肝火也是相火,而真火與君火是什麼關係?怎麼中醫裡既有真火又有君火。這些概念和關係一開始就會困擾你,你要有一個爬坡的過程。一旦爬過了這個坡,你會慢慢豁然開朗。

        學習的過程又是充滿樂趣的。學習中你會發現,哎呀,中國傳統文化(中醫也是傳統文化一部分)是如此博大精深!怎麼學校裡沒有這些內容啊?一些不易理解的醫學現象,用易經卦象一解釋,就這麼好理解。比如,五行中有心火和腎水,用他們的關係來解釋,為什麼有人活百歲,有人猝死(西醫解釋複雜,中醫一句話瞭然),有人長期失眠,有人戴陽,有人下肢虛寒,上身有火等等,這些現象用離卦(心火之卦)與坎卦(腎水之卦)的關係來分析和解釋,就一目瞭然。你就會感到在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是多麼的偉大!中醫源於易經,離卦(心火)與坎卦(腎水)的關係,是人體所有關係中最重要的一對關係,水火相容,互為你我,則水火既濟,身體就陰陽平衡;相反水火離絕,獨來獨往,則水火不濟,人就離死亡不遠了。現在的一些中醫生對這些知識不重視了,診病過程少有中醫思維,許多人的思維都西化了(不怪他們,教育如此)。

        中醫既是術,也是道,也是哲學。而通過學習中醫,用中醫理論指導治病,特別是治癒家人的疑難雜症,你會信心倍增,感到中醫真是不得了,越學越越有樂趣。越學越感到,三季人是多麼幼稚淺薄。

        有了興趣,知道了困難,又感到了樂趣,加之努力勤奮,你就“不能自拔”了,你不想進步都不可能了。

      


手機用戶6997028753


看了幾個答案,不太靠譜,為免廣大愛好中醫的朋友走進誤區,我也談談我的看法。

作為過來人,我得承認,中醫入門是比較難的,因為對大多數人來講,中醫天人合一、陰陽五行的哲學觀和五臟六腑、經絡腧穴、中藥方劑等知識都是以前從來或者很少接觸過的。再加上中醫古書詞生文奧,沒有一定的文學功底很難讀懂。那麼,究竟怎麼入門才比較好呢?推薦以下書目順序:

第一本書:《中醫基礎理論》

大學教材,講的都是中醫最基本的東西,內容大多來自《黃帝內經》,但是經過現代人的編排和解譯,學起來容易理解的多。

第二本書:《中醫診斷學》

也是大學教材,是對中醫診斷要素和診斷方法的歸納,學完這本書,就對中醫如何診病有了概念。

第三本書:《神農本草經》

在對中醫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瞭解了以後,就要開始學習中藥的相關內容了。《本草經》是一部經典的藥學著作,中藥的基本內容,比如四氣五味、寒熱溫涼、君臣佐使、七情和合等內容均是來自此書。學習完《本草經》就對中藥有了認識,為處方抓藥打下基礎。

第四本書:《湯頭歌訣》

學完中藥就要學方子了,《湯頭歌訣》以詩的形式將方子的組成和用法、主治進行編寫,讀起來朗朗上口,便於背誦記憶。方劑是開方子的基礎,必須熟背於心,張口就來。

第五本書:《傷寒論》

《傷寒論》是學中醫者從理論走向臨床的橋樑,其在中醫的地位無可替代,必須死磕猛鑽。

其他:

學完以上五本書中醫就算入門了。歷代中醫經典著作還有很多,比如《靈樞》、《素問》、《千金方》、《脾胃論》、《諸病源候論》、《肘後方》、《瀕湖脈學》、《傅青主女科》、《小兒藥證直訣》、《外科正宗》、《溫病條辨》、《本草綱目》、《日華子本草》,以及近現代的《醫學宗中參西錄》、《圓運動古中醫學》等等等等。這些書基本是進階版中醫的必讀書目,在漫漫中醫路上,必須擇己所好,慢慢積累,為我所用。

另外,想學針灸推拿的,可以在學習完《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之後學習《針灸學》、《推拿學》,都是大學教材,學完這四本書之後,針灸就算入門了。想在針灸上有所造詣,還要認真研讀《靈樞經》、《針灸甲乙經》、《針灸大成》等專著。

總之,由於中醫理論的特殊性,註定中醫入門階段較難,但是隻要挺過入門階段,基礎打好以後,學習中醫就得心應手了。

最後祝所有愛好中醫、學習中醫的朋友都能有所得、有所成!還有不明白的或者需要幫助,可以私信我。

@中醫實戰派 中醫博士,獨立中醫師,致力於中醫優勢病種的科普和診療經驗的分享。





卓醫星球


1.如果沒有古漢語基礎的話,推薦《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中醫內科學》,《針灸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婦科學》

2.經典必讀:《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

3.需要背的:《醫學三字經》,《藥性賦》,《湯頭歌訣》,《瀕湖脈學》,《藥性歌括四百味》

4.《醫宗金鑑》,《醫學衷中參西錄》,徐靈胎,黃元御,傅青主的相關書籍

5.與中醫相關的書籍,比如《易經》,《莊子》,《論語》,《道德經》,《金剛經》等


用戶51686541973


如果學著玩,那隨便哪個書都可以。如果想用於實踐,臨床實戰,那就要認真了!

第一,要想用於臨床實戰,只能看《傷寒論》,《金匱要略》,《神農本草》,《千金》系列。一般領悟力的情況下,三年合格大夫,十年名醫。歷史上八百多個版本註解的《傷寒論》,現存大約四百多個,中醫門派大約有六綱、六經、八綱、五行、經絡、五運六氣、脾胃補土、滋陰、溫病、火神、臟腑等等無數個門派,眼花繚亂,但是萬變不離其宗,依據我們民間實戰派經驗,當推崇六綱派,最為簡單實用。

第二,什麼中基,中診,中藥,婦兒內外的教材,人們都知道,那是大雜燴醫學,害人不淺,是用於應付權利機關的,只能用於考試,我們的經歷都是考試完了拿到資格,這類書都撕碎了飛上天的!這是好聽的,不然用這些書去看病,那是自己怎麼死的都不知道,更有甚者,有人說,這類書就是為了滅中醫而存在的。這類書,不能用於臨床,如果有不同意見,可以問問三十歲中醫博士後畢業的人,看看他會不會看病會不會臨床,就明白了,另外人生有幾個三十年?

第三,《黃帝內經》,這類書可以看,提高理論修養可以,看病臨床實戰一無是處,你試試就知道我們說的對不對了,畢竟你學中醫是為了治病,是講究療效和治癒率的!几几歪歪那麼多,浪費生命。

第四,挑出來十幾個版本的《傷寒論》,第一遍大概看一下,多少有點辨別能力的人,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版本,就能知道那個老師是真傳了!然後一門深入,等到略有小成,最後再旁獵其他,融會貫通。劉志傑,劉渡舟,鄭欽安,黃元御,丹波元堅,湯本求真,大塚敬節,他們的書,多看。再旁獵王清任等等的書。

第五,最關鍵,離開有實戰經驗的老師帶領,自學很辛苦,可以說那叫亂學雜學,害自己!一定要有幾個至少一個好的老師帶你,才行的!隨緣,三年尋師,十年覓徒!

第六,不需要折骨為筆,刺血為墨,秉燭達旦,聞雞起舞。但是至少每天一小時兩小時給自己給中醫,犧牲點喝酒唱歌吃飯無聊社交,犧牲點口水電視劇,一路堅持,最後才能享受西出陽關無故人和天下誰人不識君的美麗。

如此則不知醫是為不孝就成為歷史了,上療君親之疾,下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現在的十點鐘決定了十年後的你我!生有深度力度廣度寬度厚度長度,你未來的度從現在這一刻起就開始決定了註定了!

真心話,我們只看漢唐時代的中醫書,說這麼多已經犯戒了,雖有騏驥而不遇伯樂,雖有尼父而人莫之師!

祝願愛中醫的人,終成正果!

要車要房不如要健康,

送卡送禮不如送美麗;

請飯請酒不如請針灸,

愛名愛利不如愛中醫。


風雲天地


如果是自學治病救人的話,而不是拿證行醫開業的話,兩條路徑都可以。

第一條路徑:

1、學習《中醫基礎》,包括精氣論,陰陽論,五行論,藏象學說,經絡學說,體質理論,病因,病機等,參考第五版教程。

2、學習傷寒雜病論,包括傷寒和金匱,重點推薦倪海廈的教程和錄音。

3、本草方面請看《本草備要》,千萬別看李時珍的書。

4、消化倪海廈的書以後,參考其他經方家的教程,重點推薦胡希恕和劉渡舟。

5、之後要真正學習中醫的基礎《黃帝內經》了。

6、醫易不分,當你真正溯源中醫的時候,必須學習易經和道教文化,如道德經之類的。

第二條路徑,只學黃元御的書:

1、四聖心源

2、長沙藥解

3、傷寒懸解

4、金匱懸解

……黃元御的十一本書,當然學習《四聖心源》的時候,也可以參閱《圓運動的古中醫》。

祝你自學成才,要知道,黃元御是30歲以後開始學醫的。


張黃傳承


中醫醫書一大堆,對初學者來說選擇確是一項艱鉅的事情,《皇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針灸大成》等等。這些對剛入門學習中醫的比較困難,沒那麼容易看懂。

如果講到入門,學習中醫,我覺得應該從《圓運動的古中醫學》這本書開始。此書作者是清末民初的中醫學家彭子益,是“中醫交復興之父”,是繼醫聖張仲景之後第二位醫中聖人。該書名醫李可大師給予了極大的評價,是科學實用的中醫系統科學,是當代繼承發展中醫學的入門嚮導、成功階梯。

此書詳細介紹讀法次序,先讀原理上篇,次讀古方上篇,古方上篇讀完後,再讀溫病本氣篇,溫病篇讀完後,應讀兒病本氣篇,兒病篇讀完後,應讀時病本氣篇,繼讀金匱方解篇、古方中篇、古方下篇、傷寒論方解篇、脈法篇等等。

當你在學習的過程中,自會被深深吸引。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說醫話藥道健康



現代的一些書,比如《名老中醫之路》也強烈推薦給大家作為入門書看,可以增加學習的興趣和領域學習方法。現代的大學統編教材《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中醫內科學》都是不錯的入門書。

至於一些網紅中醫書籍,比如《思考中醫》和火神派的書,強烈不推薦作為入門書。這些書不具備入門書的特質,而且行文過於偏激,甚至有些東西有些牽強附會,會把沒有分辨能力的學生帶入歧途。


正說中醫藥


我本人也是非常喜歡中醫,雖然現在還沒有入門。但是我了一本書給了我非常大的啟發。就是《名老中醫之路》。裡面詳細講解近代名醫的學醫之路,這本書我只看兩個人,其他人我就沒看,深受啟發。一個是嶽美中,一個是任應秋。

嶽美中比較悲催點,中醫這條路上走了很多年一直是還是醫術不高,最後是讀《傷寒論》,醫術有了質的改變。

任應秋家境比較好,小時候上的是私塾。所以古文學功底非常深厚,學中醫也是入門相當快,並且自己拜的師傅都是名家。他本人首推學中醫要讀《黃帝內經》。我是深有啟發,因為我本人是羅大倫的鐵粉,任應秋是羅大倫師爺。我花了差不多5個月時間讀《王洪圖黃帝內經講義》,啟發真的很大。王洪圖在書中說張仲景寫的《傷寒雜病論》理論依據就是源於《黃帝內經》,這樣讓我更加堅信入門讀《黃帝內經》沒有錯。目前這就是我所知道的。

結束時還說點題外話,李可自己說過自己也屬於仲景一派,雖然他善用附子,但是從來沒有說自己火神派。黃元御是前年難遇的奇才,但是他的理論也是源於把《傷寒》讀透了悟出來的。


張磊頻道


個人建議還是先從《中醫基礎理論》開始吧,原因有如下幾方面:
首先,中醫是一門古人發明的學問,經過上千年的發展與演變,不斷有新的理論內容加入其中。儘管有所謂“四大經典”,但限於文言與訓詁水平,大多數現代人往往難以解其本意。既然是入門,當然要選擇簡單易懂的書來讀。由此來看,原版的古代典籍固然作品不適合入門。
其次,中醫這門學問理論流派眾多,可以說是精華與糟粕並存,且彼此之間不乏矛盾之處。如果只單純學習某一家或幾家之言,很容易導致偏頗。而《中醫基礎理論》,雖然是現代人所總結,但其內容可以說是基本涵蓋了構建中醫理論大廈的基石。除去一些極為偏激的小眾流派,絕大多數人的理論不會與此相悖。因此,初學者由此入門,可以對中醫有概覽式的瞭解。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近年來有一些暢銷書籍,打著“解讀”“思考”等名義,對中醫理論進行不著邊際的“闡釋”。這類書籍咋一看令人驚歎,但其實禁不住推敲,需要讀者有一定的鑑別力,方不致被引入歧途。


(圖片來自網絡)

李巖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