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招聘和社會招聘有什麼不同?

糗事百科榜


這個問題,回答起來可以很簡單:

1、校園招聘就是企業去高校招聘那些即將畢業的學生,一般每年會固定有春招和秋招兩次。

2、社會招聘就是公開招聘一些有工作經驗的在職人士,一般都是不定期的,根據公司的實際需要啟動。

當然,也可以多說兩句。如果把投行的招聘看作是一場考試的話,那麼你們的應聘就像是在答一張考卷,而考卷裡絕對不會只有選擇和判斷這種客觀題,往往最後都會有幾道分值最高的主觀題。其中,客觀題是你們可以提前進行準備練習的,比如考出CPA、多參加相同或相似行業的實習等等。主觀題則代表你在應聘中的臨場發揮、面試官當時的心情、包括人情關係等等。

所以雖然你們照著正確的方向去努力,足以讓自己答對所有的客觀題,或者說憑藉答這些客觀題所獲取的分數,也足夠證明你,已經達到了可以進入投行的水平。但任何人都無法保證,你能夠百分之百的答出最後的主觀題。而這並不代表你們的能力不夠,因為來判斷這個主觀題對錯的,是誰也無法控制的運氣,或者機會等等,這些虛無縹緲又無法量化的東西。

只有能理解上面這個比喻,你才會更容易理解下面要具體說的兩個區別。

1、個人認為,對於投行的招聘來說,校招與社招最大的不同就是:在社會招聘裡,那個決定候選人能否留用的權利,一定會更多的在業務部門手裡。而業務部門的負責人,會重點考察候選人的能力和人品,不會受太多其他因素的影響。如果放在關於試卷的比喻中來看,可以說業務部門,更多的是根據你在客觀題上的答題情況,去決定你能否留用。

而在這一點上,校招就非常不一樣了。因為大多數的投行校招,都是由公司的人力部門,去統一組織安排的,他們會同時為公司的前、中、後臺部門,進行統一招聘。而且很多時候,在候選人的學校或者專業上,人力部門會有很重的話語權,甚至在名額分配上,有的公司也是由人力部門統一分配的。在這種情況下,業務部門也只能聽從他們的安排。就像我之前多次提高過的,投行的人力部門畢竟沒有真的做過投行業務,他們無法完全用客觀題去考核你們,所以在校招中,主觀題就會被他們拿來做主要參考,導致有時候主觀題的考核佔比,會比客觀題大很多。

2、至於第二個區別,那就是相對於校園招聘,社會招聘還有一個自己的特點,也可以說是缺點。

那就是,社會招聘無法通過一段時間的實習,去考察候選人的真實能力。雖然說,通過社會招聘入職的候選人,一般都會給一個三個月,或者六個月的試用期。但在投行行業裡,這個試用期,是起不到什麼太大作用的。往往候選人,只要能達到差強人意的水平,也就默認達標了。

這是有兩個原因造成的:一是對於一家券商來說,短時間內就辭退候選人,再重新招人,這樣來回折騰起來,是很麻煩的一件事,包括公司內部自己的溝通,重新走審批等等,非常麻煩。二來呢,在試用期裡辭退一個人,會對這個人的職業生涯,造成很負面的影響,特別容易引起人事糾紛,這樣對公司在業內的名聲,同樣會有不好的影響。所以,很少會有券商或者投行部門,在試用期內就辭退候選人的,除非說在試用期內,這個人的表現非常差,實在是不能留。

因此,投行的社會招聘就會特別的看重,候選人之前的工作經歷。券商會更喜歡,從相同的、相似的行業中,或者是跟投行有工作交集的行業中,去招人。這樣就可以更大程度的避免出現,候選人無法勝任投行工作的情況發生。

因此,針對投行的校招和社招的兩大不同,個人也有兩點建議:

1、準備校招的人,要努力準備“客觀題”,只要你準備充分,大概率是沒問題的。但也要理解“主觀題”上失誤的出現,這也許並不是你個人能力的問題,不要因此而自怨自艾,也不要整天活在對這家公司的憤怒之中,這對你並沒有任何實際幫助。真正應該的做的,是放輕鬆心態,好好準備下一場應聘。

2、準備社招的人,心裡要有點數兒,不要啥相關經驗都沒有,就老想評個人魅力取勝,公司都不傻。認真思考自己能做什麼,能為公司帶來什麼,才是你在社招應聘前應該去做的。

其實我覺得,其他行業的校招和社招也同投行一樣,都會有這些區別,各位自己舉一反三吧。





新視覺影線


有,很多不同,具體如下

1、應聘主體不一樣:顯而易見,校園招聘的應聘主體是應屆畢業生。社會招聘的應聘主體是社會人士,二者的區別是有無工作經驗。

2、招聘崗位不同:據我觀察,校園招聘的崗位大多是基層崗位。社會招聘的話,基層,中層,高層的崗位均有。

3、校園招聘是無重點的全面撒網,社會招聘是有目的的重點捕撈~

暫時只想到這麼多,歡迎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