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勢如漢,鼎盛如唐也避免不了和親,為什麼大明王朝卻能避免?

在古代歷代王朝當中,"和親"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政治手段,通過兩個民族、國家之間的和親不僅僅可以防止戰爭的發生而且還可以互通有無,加強兩個民族或國家之間的交流,以促進共同的發展。所以基本上每一個朝代,每一個國家的君王都會利用"和親"這一政治化的手段,以保證自己的統治。"和親"雖然有諸多的好處,但是對於被選中去和親的女子來說卻是極為不幸的。畢竟在古代那樣一個交通通信極為不發達的時代,一個自幼養在閨閣中的女子,又怎會願意遠離家鄉故土,遠離父母家人,背井離鄉的去嫁給一個自己毫不瞭解的男人呢?

強勢如漢,鼎盛如唐也避免不了和親,為什麼大明王朝卻能避免?

和親圖

即使是"和親"有許多的好處,卻有一個王朝自始至終都不願意採用這樣的一種政治手段去維護帝王的統治的,這個王朝就是大明王朝。在明成祖朱棣的是時候就曾放出豪言壯志"無漢之和親",而此後的皇帝更是封此言為祖訓,絲毫不敢有所更改,所以在大明朝當政的二百多年間裡,沒有一位和親的公主或是女子。大明朝的帝王們在肩負起了他們身為帝王責任的同時,也為那些生在帝王貴族之家得女子們撐起了一道保護傘,他們知道守護江山保家衛國,是他們男人們的事情,不能讓那些柔弱的女子們犧牲她們一輩子的婚姻和幸福,來換得一息的安穩。

強勢如漢,鼎盛如唐也避免不了和親,為什麼大明王朝卻能避免?

明成祖

這樣的一個大明朝是歷史上從來都沒有過的,即使是強大如漢朝也有昭君出塞的無奈與辛酸,繁華如盛唐也有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和親吐蕃的不得已。不錯,和親的確實帶了兩個民族幾十年的交好,在某種程度上也促進了兩個民族文化的交流,於當時和後世都有著許多的好處。但是那些和親女子的辛酸又有幾個人知道呢?她們小小年紀背井離鄉隻身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面對一個陌生的男人,而且這個男人還是自己的丈夫,遠離故土的她們受了委屈只能自己吞嚥,因為她們的孃家太遠,不能為她們做主。

強勢如漢,鼎盛如唐也避免不了和親,為什麼大明王朝卻能避免?

和親圖

那些和親女子的身上肩負了兩個民族友好往來的重任,在一個文化還遠遠不及中原之族先進的少數民族中,她們不僅要自己適應,更是要肩負起傳播先進文化的重任。明成祖朱棣正是因為清楚這些女子背後的辛酸,才會在第二次北伐蒙古班師回朝回到北京之後定下這樣的一個規矩,而且在之後的二百多年間裡所有的後世帝王都牢牢的遵守著這樣的一條規定。而且在不和親的同時,明成祖還規定了這樣的幾條規定"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歲薄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

強勢如漢,鼎盛如唐也避免不了和親,為什麼大明王朝卻能避免?

和親圖

後世的人們將大明朝的這幾點政策簡單的概括為"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這九個字遠遠做起來沒有說起來那麼容易,人都有害怕的時候,皇帝更是如此。在外族入侵的時候即使是帝王也會擔心、害怕,怕自己的江山不保,怕自己的揹負上亡國的罪名,等等。這個時候,也許只要派出使者與敵國談判,再送出一名公主去和親,也許危機就會很快的解除掉的,可是大明朝卻始終沒有過這樣的行為。大明朝的勇士們即使是戰到最後只剩下皇帝一人,他們也不會想到和親,因為他們寧願"天子守國門"。

強勢如漢,鼎盛如唐也避免不了和親,為什麼大明王朝卻能避免?

和親圖

出生在這樣的一個朝代的公主,不得不說她們是幸運的,雖然這些幸運還不能與我們現代女性相比,但是在和親這一點上她們比前代的女子們幸運多了。其實大明王朝在很多方面都是很有骨氣的,比之強漢盛唐也毫無遜色。明朝的宿敵是蒙古,當初明英宗被蒙古俘虜,蒙古就曾派人前往大明希望以財物來換取被俘的明英宗,但是傲骨錚錚的大明朝拒絕了,而且明英宗本人也是誓死不降蒙古,最後大明朝的新任君主率軍打敗了蒙古。與之相佐的是宋廷為了貪圖一隅之安,屢次派出使者向遼向金求和,即使是打了勝仗也是不能挺起脊背的,更不要說什麼傲骨了。

強勢如漢,鼎盛如唐也避免不了和親,為什麼大明王朝卻能避免?

明崇禎

當年清軍入關,北京危在旦夕,有人勸說明崇禎皇帝讓他遷都逃亡,但是明崇禎雖然政事上有些昏庸但是他也是有骨氣的,明崇禎怎麼也不答應,他一直記著祖訓:不和親,不配款,不割地。所以最後明崇禎在國破的那一刻也沒有想過放棄,他做到了與自己的國家共存亡,最終他選擇了自縊。大明朝雖然也出現了很多奇葩的事情,東西兩廠的太監把持朝政,為禍朝綱,但是大明朝的骨氣卻在為國曆史上享有盛名。而然不管大明朝的結局最終如何,也不管它為何從鼎盛走向了衰落,但是就它不和親僅此一點麼就值得後是我們去敬仰,去尊重,因為只有大明朝做到了這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