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森”小家电撬动大市场,创新背后带来颠覆性的商业思考

1

他的标签是爱设计的“发明家”


我不是为了赚钱,我只是爱设计。”他的一句口头禅,被追随者奉为金句。

他上个月推出的一款卷发棒,号称“神器”,来势凶猛,刷爆朋友圈,吸引无数女性“竞折腰”。

早在36年前,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他就开始倒腾吸尘器,在经历了 5127 个失败之后,他终于研究出一款引领行业潮流的革命性产品,打进了日本、美国和欧洲市场,并迅速成为美国市场同类产品中的佼佼者。

短短数年,他实现了从菜鸟到产品大师的“完美逆袭”,以不俗的实力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令业界和市场对其刮目相看。

他研发出的产品价格高的吓人,是竞争对手的三倍、四倍、甚至五倍,并且不砍价、不降价,像6000元的扫地机器人,5000元的吸尘器,4000元的电风扇,3000元的吹风机等等不一而足。

他被誉为“英国的乔布斯”,他的公司被称为“家电界的苹果”,即便是乔布斯本尊,也曾对他的产品赞誉有加,不过他更享受人们给予的“英国设计之王”这顶桂冠,陶醉于成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白金汉宫的座上客。

他常常情不自禁地提起爱迪生,他会说起那个所有人小时候都听过的故事——爱迪生如何在无数次失败之后发明了电灯,以及那句名言:“我未曾失败,只是发现了一万种无效的方法”。

“戴森”小家电撬动大市场,创新背后带来颠覆性的商业思考

在西方市场占稳脚跟后,他充满雄心壮志,意图将商业版图延伸到东方,本想在中国大展拳脚,却因为“水土不服”,意外遭遇滑铁卢……时隔六年之后,他再次进军中国市场,并放出了“大招”。

最近他又跨界玩起了电动汽车,斥资20亿英镑,联合40所大学,招聘3000多名工程师,并从劳斯莱斯、路虎、宾利、特斯拉、英国豪华跑车等全球车企挖来不少“墙角”,只为原他早年的“造车梦”。

他就是詹姆斯·戴森,一个家电行业的“造梦者”,一个对技术和发明有着近乎执念的“老顽童”,他身上贴着种种光环和标签,如工业设计师、发明家、真空吸尘器的发明者、戴森公司的创始人。

他同时也是最受英国人敬重的、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之一。

对“亲自设计”的执着,使得戴森公司做出来的产品都与人们传统想象中的样子不太一样。

这个不走寻常路的完美主义“发明家”以及他背后的营销故事,带来的现象级传播度,值得我们学习、思考和践行。

2

玩的就是颠覆 “黑科技”炫亮你的眼


毫无疑问,戴森是一个“技术控”,他对技术的迷恋达到了外人无法想象的程度。

据说,戴森公司新员工入职的第一课,就是从头到尾“解剖”戴森的机器,以学习背后的技术的运行原理,无论员工来自销售、市场、客服或者工程团队,戴森人都必须对技术充满热情。

戴森始终要求员工们“用工程师的思维来思考”。

他把技术摆在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对于“技术”和“设计”来说,他这样说,“设计并不是第一步的,技术才是。

有了技术我们才会追求好的设计。

我们并不是只想制作好看的产品,我们首先想做出功能优秀的产品,然后再根据产品的功能进行设计。”

他说这话的时候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配合上他的语气和动作,使人不得不对他信服。

他还善于观察与思考行业的痛点和客户的诉求,并致力于通过技术手段加以解决。

为了开发新的技术,他不计成本的砸钱、砸钱、再砸钱,从几千万英镑、几亿欧元到几十亿美元。

他几十年如一日对技术的执着,最终成就了今天的戴森气质——深入某一成熟的产品类别,发掘其悬而未决的痛点,重度发力、颠覆式创新,“黑科技”就是他的护城河,时尚的设计元素是他的“杀手锏”。

airwrap卷发棒解决的是,卷发棒高温伤发的痛点+自动卷发技能

supersonic吹风机解决的是传统吹风机烫头皮、伤发质的痛点+速干技能;

无叶风扇的无叶片设计保证了儿童的安全。

就像UFC无限制格斗一样,他的这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运用技战术变化来破坏对手重心的打法,使得他的竞争对手往往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国外的不说,国内的像以生产电吹风、电熨斗、卷发器等小家电为主导产品的一些公司对他都很服气。

风量大、静音、改良了电机风叶(俗称马达)的戴森电吹风机一出世,国内的月立电器公司负责人盛赞“确实对整个电吹风机业界是一种颠覆”。

号称“神器”的戴森卷发棒10月份一发布,北京某理发店设计总监李铭差点懵了,“有了它,就不需要去理发店卷发了。”

据说,消费者只需拿起一绺头发靠近卷发器,头发就会被产生的气流吸附缠绕在卷发棒上,使用简单。

除此之外,这个卷发棒的最高温度不会超过150度,也因此避免了被烫伤的可能性。它还能实现卷发、顺发、干发。

虽然嗅觉灵敏的理发店已经购入了戴森卷发棒,为它们的老顾客增加新的体验,同时还寄望于戴森卷发棒能够为它们带来更多客源。

但李铭还是表示了他的担忧,“对于那些喜好卷发的女性来说,这款‘神器’还能替代吹风机,因为它还能起到干发的作用。”

总之,戴森通过颠覆性的技术突破,不但改变了行业格局,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戴森”小家电撬动大市场,创新背后带来颠覆性的商业思考

此外,时尚、前沿、艺术感十足的后现代设计也是戴森的“制胜法宝”,戴森被认为是家电界的“苹果”,除了与当年的苹果一样走高端路线并定价极高外,在颜值即正义的时代,戴森的产品和苹果还有一个共通点——重视设计元素

戴森的消费人群定位主要以中高端消费的年轻人为主,所以无论是吸尘机、吹风机还是卷发棒,戴森的外观设计都显得简约、小巧而又精致,非常符合时尚潮流,并且偏女性化。

无论是戴森的吹风机,还是无叶风扇,都颠覆了人们对于产品原有的刻板印象。

正是由于美学思维正在重构现代制造业乃至整个商业逻辑,那些握有高端品牌资源和引领生活美学潮流的企业开始成为了商业领袖。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戴森通过赤裸裸的“技术颠覆”和“设计颠覆”,成功抓住了颜控一代的年轻人的心,女性消费者更是难逃他编织的“造梦之网”。

3

从西刮到东 “戴森旋风”生成记


詹姆斯·戴森是一个不安分守己的冒险者,一个野心勃勃的理想主义者,一个冷静理智的实干家,这三者在一起,便迸发出近乎无敌的火花,近似于《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中意图称霸宇宙的终极大BOSS“灭霸”。

“灭霸”詹姆斯·戴森在产品营销策略上走的就是“高端”、“高调”、“高能”的路线,目标就是“就是要集齐六颗无限宝石,消灭所有超级英雄”。

戴森可谓是从来就没有低端过,无论是价格是竞争对手三、四倍,还是艺术感的造型,无不彰显高端气质。

戴森的市场定位是中产和富裕阶层,1985年,戴森吸尘器在日本首发,当即受到消费者追捧。

据报道,当时戴森真空吸尘器的售价为3000到4000元,普通的日本吸尘器售价仅为几百元。

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的吸尘器市场长期被中低档价位的品牌垄断,戴森的出场几乎是将行业均价抬高了四五倍。

而入局不到两年,戴森吸尘器便占据了行业老大的位置,2004年,戴森的全球利润高达1.91亿美元,其中,美国市场就贡献了三分之一。

戴森曾在2006年、2008年先后布局中国市场,但均因价格过高被挡在门外。

“戴森”小家电撬动大市场,创新背后带来颠覆性的商业思考

直到近几年来赶上了中国“新中产”的热潮,戴森系才算正式挤进“网红”的清单。

阿里大数据显示,在戴森(中国)的购买者中,93.9%为较高消费水平人群,77.5%居住在上海、北京、大连等一二线城市,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居多。

在新消费时代,人们更追求的是个性,更追求有品质、有态度的生活,更在意的是商品的“附加价值”,因此,“戴森旋风”从西方刮到了东方,越吹越大,越来越旺。

就像戴森从来就没有低端过一样,戴森也从来不知道什么叫低调,戴森的“嗓门”之大已经达到噪声级别,搅得家电圈甚至科技界再甚至世界人民都睡不好觉。

曾经的戴森也是“小白一个”,对广告极其排斥。

第一代真空吸尘器上线时,也只是在报纸上发了几篇新闻稿,一支广告都没拍。

后来,戴森变了,变成十足的广告大户。

数据显示,2001年,戴森在同类企业中一直保持着第一烧钱大户的名分,它的广告预算达到2万英镑,占所有广告支出的25%。

更夸张的是,相较于排名第二的LG,戴森的广告支出高出其两倍多。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戴森在电视上和美国人民互动的段子。

当时已经头发灰白的詹姆斯·戴森出现在美国人民的电视上,对着镜头,他语速略快地讲起了发明吸尘器的故事。

“几千个原型机之后,我成功了”,戴森说道。

可镜头外,美国人民似乎并不买账,吐槽广告的声音不绝于耳,“无尘袋真是个诡异的设计”,“这么贵我宁愿自己扫”,但这并不影响吸尘器在美国的销量——戴森还是火了。

对于进军中国市场,戴森还“别出心裁”的用上了社交网站。

戴森在中国知名社交网站知乎上开设了一个机构账号来介绍自己的产品理念和产品的技术原理,这样的传播选择在外资公司中十分罕见。

戴森在介绍中以“鹞式战斗机”为喻强调公司对科技创新的追求。

戴森在中国市场进行了官网、门户、搜索引擎、社交媒体、论坛、视频、电商、知识共享八维度的营销渠道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戴森在进入中国初期开通了官方微博,并通过微博明星、大V代言等方式进行品牌和产品的营销推广,实现从明星粉丝向品牌粉丝的转化,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可信赖度。

此外,戴森依托百度在搜索引擎优化、付费搜索推广和品牌植入等方面进行重点投入,使消费者在搜索关键词时,可以直接访问戴森官网和官方旗舰店,获取大量线上流量导入。

戴森通过铺设精品百货、入驻电商平台、合作家电连锁、自建品牌概念店四个步骤,快速完成在中国市场的线上线下全渠道布局,这成为戴森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的关键核心。

戴森的“高能”体现在精细化运营上。

在国外,戴森时常把新产品赠送给一些时尚达人,并邀请其发布试用视频——这些视频明确标注着“戴森资助”,视频下方链接着戴森官网的地址。

而在中国,戴森卷发棒的刷屏同样离不开Camelia山茶花、北美省钱快报、FashionWeek等时尚自媒体助阵。

据统计,在时尚博主“MK凉凉”过去一年的推送中,戴森就出现了六次,可见合作之频繁。

入驻中国市场后,戴森还陆续开通了京东、天猫旗舰店,与苏宁易购、国美在线、亚马逊等线上渠道合作。

同时,借助微信等中国社交媒体,利用直播手段,戴森在2016年天猫双十一中销售额增长200%。

戴森中国区总裁Michaela Tod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戴森其实在中国市场下了血本,是花了钱的。

我们五年前就开始筹划进入中国市场的种种。

两年前,詹姆斯·戴森就在一次董事会提及,到2020年中国将是我们最大的市场,也就是说我们有这样一个共识,董事会愿意做大量的前期投资。

所以相对于我们的竞争者,我们花更多的钱在广告和门店支持上。”

戴森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的调整还包括,在春节期间推出中国红版吹风机、中国市场定制版无叶净化风扇等。

进入中国以后,贴合市场发展大趋势,采取了线上+线下结合的卖货方式。线上,京东、淘宝等官方旗舰店相继开店;

线下,从2013年3月到2014年7月,戴森先后在中国开了两百多家门店。

公开报道显示,过去三年,戴森在中国市场的规模增长了十倍,员工人数翻了四倍。

2016年,戴森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增长高达244%。

戴森在2016的天猫“双十一”中销售额增长了200%。

2017年戴森中国市场的增长速度达159%。

在销售策略上,戴森中国区总裁Michaela Tod表示,戴森的销售是线上线下5:5。

现在很多人喜欢在线下试,线上买,这样更方便。

所以我们这家店首要的不是销售,而是体验。

我们也没有强调一定要从体验转化成现场销售,根据我们的观察,越多的线下店,越多的线上销售,这个是相辅相成的。

曾经为了给contrarotator洗衣机造势,戴森砸下350万英镑,密集地开展了一系列TVC轰炸。

这波操作还帮该洗衣机拿下了营销协会营销效果奖中,耐用品和汽车类别的最高奖。

当时的颁奖词是这样的,“戴森公司的营销途径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那就是——创新的思考,缜密的战略计划和成功的执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